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解决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在票据电子化升级中遇到的信息交互和电子单据流转问题,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在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下设计并实现了行包票据电子化移动终端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行包信息管理、客运信息管理、列车作业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等主要功能,以及站车交互、多重数字签名和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已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和行包办理点上线试运行,实现了快运单据的全面、全流程电子化,与铁路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显著提高了行包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铁路列车与地面间客运信息交互主要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这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方式的研究,提出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总体架构及其主要功能,该系统能够满足站车间信息交互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的业务应用领域的基础上,结合PC端列车版应用程序的开发,从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界面层3个层次,分析了列车版站车无线交互系统及软件架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与相关生态的基本形成,加快研究5G在铁路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对推进铁路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铁路信息系统现状,梳理铁路领域部分主要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铁路信息系统对移动网络不断提高的需求;总结了5G应用优势及铁路信息系统5G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典型信息系统基于5G的技术架构。具有5G技术加持的铁路信息系统,将形成云-边-端一体化的铁路信息系统全新架构,支撑各类新型应用;系统能力从固定终端延伸至移动场景,有利于提高铁路整体运营效率;为各类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既有系统改造等场景提供便捷的无线网络接入条件,将提高铁路泛在感知能力,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扩展安全风险管控模式,解决现有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局域网覆盖不全和计算机终端设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信企业号”的铁路安全风险管控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功能架构,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手机等移动设备为终端,通过“微信企业号”高级接口,利用内外网数据交换技术及移动端应用编制等技术,实现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移动化,并能够与现有内网安全风险系统的数据进行交互。  相似文献   

6.
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高速网的逐步形成与铁路客运能力迅速提高,旅客对铁路客运服务水平和便捷程度提出更高的需求。铁路地面售票业务与车上管理服务是客运服务的重要环节,车-地间及时可靠地信息交互对提高客运组织能力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简称系统)上线前,车-地客运信息交流以手工作业和语音通话为主,及时性和准确性都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客票席位复用和共用的优化策略实施后,列车上席位信息滞后,不利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铁路客运站车无线交互系统的原理、结构、功能为研究重点,分析、介绍了站车无线交互系统在车售、补票、信息查询、电子化办公等方面的优势及在铁路客运服务方面实现的重大突破,阐述了交互系统对铁路客运信息化服务工作的深刻影响,并就如何解决该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常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息安全是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铁路缺少统一、标准化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解决方案,伴随互联网发展,铁路出现一批面向互联网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该类信息系统的上线应用,生产系统不可避免与外网互联,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日益加大。本文提出了互联网接入管理中心支持下的安全计算环境子系统、安全区域边界子系统、安全通信网络子系统保护三重防护技术体系结构,形成纵深防御体系。基于该体系并结合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特点,对安全方案设计开展了研究,可为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武慧杰  齐超  庞庆 《中国铁路》2023,(10):97-10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监测对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至关重要,受限于现有通信制式的速率与时延,监测系统无法对采集到的高维度、大容量在途安全数据进行高速率、低时延传输。研究基于5G通信技术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监测方案,运用物联网技术与5G通信技术实现图像、视频、温度、位置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与远传,以及后台信息监测平台对多模数据的判断与预、报警信息的下发。此外,设计可嵌入至现有铁路货运生产系统的信息监测平台,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0.
朱毅 《中国铁路》2011,(10):19-21
国际铁路口岸站由铁路、海关、商检、检验检疫等多部门联合作业,口岸站信息系统的功能、运行效率、管理水平与口岸站通关能力、生产效率密切相关。通过采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且系统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可提高国际铁路口岸站通关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铁路行包办理站行李车日装车计划编制流程,结合中国铁路行包运输实际情况,以车次准装区段限制、行包办理站办理限制、行包作业接续时间标准等为约束条件,给出基于行包发站和到站坐标位置网格图的行包运输径路快速算法,按照先行包直达、后1次中转和2次中转的行包装运方案编制思想,给出了多层据篮式分缀筛选的铁路行包办理站装运方案编制方法.运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能够提高铁路行包运输组织的水平和运输管理质量,并且实现了铁路行包运输装运方案和日装车计划的计算机编制.  相似文献   

12.
刘江茹 《铁道货运》2011,29(7):31-33,50
柳州南站是南宁铁路局路网性贷检站,主要担负着湘桂、黔桂、焦柳线到发列车的贷检工作。柳州南站采用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将柳州南站与贷运安全有关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整合,做到贷运安全信息与行车实时信息的融合和系统资源共享,形成一套共保贷运安全的监控系统,提高了贷检安全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铁路行包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铁路行包运输现状,以现代物流及物流信息技术的要求提出铁路行包运输信息管理系统构成方案和设计原则,实现行包货物运输全程实时追踪,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移动端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3G/4G无线网络,以及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据统计,中国高速铁路每天的旅客发送量高达500万人次,所以,能够为出行的旅客在高铁车站和车厢内提供Wi-Fi 热点服务,将极大地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同时,也为铁路多种经营提供了便利。本文从Rsync文件同步、数据同步方案、网络拓扑结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大数据文件如何在铁路站车Wi-Fi运营服务系统中进行同步。并结合实际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5.
铁路行包运输径路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铁路行包运输网络和运输组织的特征,遵循长短途分工、始发直达、区域中转等铁路行包运输组织基本原则,以营业站和列车运行模式对铁路行包运输网络进行描述;综合考虑运输成本、时间、能力和现场作业等方面因素,给出铁路行包运输径路的基本形式和选择策略,并设计基于选择策略的铁路行包运输径路搜索算法,实现对装车站以及中转站列车的合理选取,有效减少选用列车的数量,提高搜索的效率和有效性。通过限定最大搜索次数对铁路行包运输径路算法的搜索深度进行有效控制;搜索广度主要由可选用的列车数决定。该算法可以完成给定装车站到所有营业站的径路计算,应用于中铁快运公司1 000多个行包营业站、1 600多列列车的大规模铁路行包运输网络的运输径路计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铁路沿线的电磁环境日趋复杂,无线网络场强分布示意图已经成为各路局向北京铁路通信技术中心报审网络数据申请的必要材料。然而,目前主要的无线网络规划软件均未对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仿真提供直接支持,无线网络场强分布示意图的制作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以GSM-R的理论特性为依据,通过论述Atoll软件中的三维电子地图模型信息导入、GSM-R网络参数配置、无线基站仿真参数设置、特殊区段无线仿真处理等关键性问题,提出一种GSM-R无线场强覆盖仿真方法。最后,结合国内某条高速客运专线的无线网络场强分布仿真结果,说明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并且验证该线路的无线网络设计方案具备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从经营方式、价格机制、管理方法3个方面阐述了铁路行包快运专列形成和发展背景,介绍了行包快运专列的开行现状、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并针对行包快运专列的发展特点分析了现存的主要矛盾,最后从产品、管理、经营角度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路客车行李车开行方案,综合分析行包作业的约束条件和关联因素,按照优先直达、合理中转及合理运输路径距离等原则,采用“穷举计算,逐一筛选,分类排序”的算法,提出全路行包办理站之间站到站的行包装运方案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设计开发了铁路行包装运方案的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分为上游站运能运量预报子系统和车站辅助装车计划子系统,该系统有利于提高铁路行包运输装车计划编制和中转计划编制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川藏铁路区域地理及人文特点,结合铁路货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实现铁路物流、作业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建立货物从受理到交付的全过程服务链条,通过分析铁路货运需求受理、车辆货场进出、货物装卸作业、货运场站站内导航、货运资源管理和集装化用具共享等环节的应用场景,将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现代网络通信等技术相互融合,创新应用,提出川藏铁路一体化智能货运系统架构总体设计,为优化川藏铁路货运组织与管理流程,提升川藏铁路货运服务水平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