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可控停车器在峰尾对溜放车组起停车防溜的作用,通过能量公式的演绎推导,验算出可控停车器的制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重力式停车防溜器是编组场尾部的停车防溜装置,通过分析重力式停车防溜器的单台设备能高,对编组场尾部布设停车器的方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可控停车器作为调车场尾部的一种新型防溜设备在实践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应用微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现场可控停车器相结合,可实现尾部防溜作业“无人化”,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及安全性。本文对调车场尾部停车器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实施作了简要介绍,对其管理分工办法进行了探讨,并对新一代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环境下的停车器控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内撑式停车防溜器的制动能力指标主要通过调车线溜放试验获取,为给内撑式停车防溜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以T.TK-92型可控停车器为例,建立计算模型,计算主要技术参数和制动能力,研究内撑式停车防溜器制动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计算所得数值与车辆溜放制动实测数值基本一致,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驼峰调车场尾部防溜是保障驼峰解体作业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太原铁路局驼峰调车场尾部防溜模式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机械停车器+自动上鞋器”的新型防溜模式,该防溜模式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太原铁路局相关车站驼峰调车场尾部防溜,解决了溜放车辆溜出驼峰尾部警冲标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驼峰调车场尾部停车防溜设备的布置形式影响溜放安全和作业效率,因其影响因素众多及相关因素动态变化的原因,防溜效果无法进行简单计算,设计驼峰调车场尾部停车防溜设备布置辅助设计系统,通过对线路纵断面、停车防溜设备布置、勾车方案及减速顶临界速度等相关参数进行设置,仿真评估不同停车器布置方案、尾部不同坡度和减速顶不同临界速度情况下的停车防溜效果,在考虑安全冗余的条件下,提出针对不同线路坡度的停车防溜设备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徐州北站“减速器-推送小车”点连式调速系统,其尾部停车防溜采用吉科研所研制的T.TK型可控停车器。重点介绍调车线尾部防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技术、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并提出进一步完善该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尾部停车器,作为驼峰编尾的一种防溜设备,在大中型驼峰场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使用对提高驼峰作业效率及安全性起到很大作用.对武钢五场编尾可控停车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及框架结构、设计理念进行介绍,对设备操作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驼峰是铁路编组站内重要的车辆改编设备,也是技术最密集布置的区域,提高驼峰溜放效率对于实现编组站作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提高驼峰作业安全性对于保障编组站运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分别在到发线有效长850 m和1 050 m的2种情况下,对不同停车器间隔进行停车防溜仿真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驼峰调车场尾部停车器间隔变化不仅会影响停车防溜效果,并且对停车防溜效果影响的规律会受到尾部坡度和单组勾车辆数的制约,进而为停车防溜设备布置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目前国内各编组场尾部停车防溜系统的使用现状,以及提高编组场尾部作业效率的解决方案,阐述了改进目前编组场尾部作业方式的可行性,同时说明了新型停车器在编组场尾部投入使用的重要性和今后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地形起伏对GPS工程控制网高程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程异常ζ由短波分量ζT和中长波分量ζg组成。ζT受地形起伏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山区和高山区,变化较大,而ζg的变化则相对比较平缓。利用DEM计算GPS控制点的ζT,再结合移除 恢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局部地区的GPS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精度。本文就其核心问题的ζT计算进行了深入研究,导出了连续型积分计算公式;分别试验了平原、丘陵和高山地区在不同积分范围和不同参考面高程对ζT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GPS大地高转化为正常高的影响特点,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GPS高程在杭州湾大桥高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杭州湾跨海测区高程异常值数据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过渡曲面高程拟合法,并制定出海中GPS高程的施测方案,使海中GPS高程的精度满足控制桥墩承台面高程的要求,为跨海工程GPS高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铁路工程不同地质单元路桥分界高度的研 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桥分界高度是以桥代路的临界高度,小于此高度以路基通过,大于此高度则以桥梁通过。但在同一地貌、地质单元地段,是采用路基通过,还是以桥代路通过?此文选择不同类型的地貌、地质单元和段落,针对不同的设计阶段,对路桥分界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某铁路工程为例,对不同地质单元的路基、桥梁分界高度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路桥分界高度每增减1m,每桥梁公里造价指标受路桥分界高度的影响较小,每路基公里造价指标受路桥分界高度的影响较大,一般分界高度应控制在6rn,个别情况下可按7m控制。  相似文献   

14.
公路路基设计高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公路路基的设计高度对公路路基的修建难度、其它构造物的修建要求、对公路的整体使用性能、工程造价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特对此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对不同地区的公路路基高度的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路基高度合理设计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地区公路路基设计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关于路基合理设计高度的建议,并结合设计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改善路基设计高度的措施。研究结论:(1)对于山区公路,在保证通常对路基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新设计理念对环保的要求;(2)对于平原地区公路,应通过各种措施尽可能地减小路基高度;(3)对于软土地区,应当特别注意软基沉降对于路基设计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车辆重心高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向重载化方向发展,车辆重心高度将产生大范围变化。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严格限制重车重心高度,当重心超过2000mm时,车辆要限速运行。在满载条件下,我国铁路现有的罐车实际重心高度普遍接近或高于2000mm。现以GQ70为例,采用SIMPACK仿真软件建立重车车辆模型,分析在不同运行工况下重心高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速度越高,车辆重心高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越大,当车辆重心高度在1800mm到2600mm范围内变化时,对横向动力学性能及安全性影响较大,对垂向及轮轨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影响减速顶临界速度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本文主要是研究和分析影响减速顶临界速度的外部因素,而且重点分析和计算车轮直径、车轮与减速顶接触点高度对减速顶临界速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以武汉北编组站为例,介绍了大型编组站驼峰峰高计算方面有关参数的取值改进方法的个人见解,使驼峰峰高计算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陈家良 《电气化铁道》2006,(2):29-30,33
针对株洲客车站北咽喉第5次提速改造和兼顾浙赣线引入线接触线高度6450mm改造的特殊要求,通过分析比较不等高接触悬挂在软横跨上的处理模式,提出经济合理、高效便捷的处理方案,为今后此类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二维车辆导航系统没有融入高度信息,在处理立交桥路段的地图匹配时有准确性差和实时性不高的缺陷,这些缺陷很难通过提高电子地图和GPS接收信号的精度来得到改善.研究提出将高度信息应用到立交桥路段的地图匹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的匹配准确性在90%以上,判断平均用时缩减为原来的1/2,错误纠正平均用时缩减在6 S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