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详细分析大型车辆普遍存在的盲区问题,目前依靠多片物理镜片解决了部分盲区,但是雨雾天行车镜片易沾水起雾不易观察存在安全隐患。提出基于摄像头视频流媒体技术的电子外后视镜解决方案,详细介绍硬件系统设计原理和框架,创新设计适合车头跟车身宽度接近的车型的摄像头安装短臂和适合车头比车身窄车型的摄像头安装长臂,介绍软件系统分屏显示逻辑和DVR录像及输入控制,设计基于WiFi的手机互联功能,方便了系统固件升级、电子质保、录像文件下载等功能。通过在多种常见恶劣环境下测试,电子外后视镜显示效果佳、功能强、技术优势明显,适用于各种天气环境,既实用又经济,能有效解决盲区问题降低交通事故率。  相似文献   

2.
<正>摄像头技术在汽车上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各种驾驶辅助以及未来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包括摄像头和雷达等在内的环境传感器的工作。如今,汽车研发人员正进一步挖掘摄像头的潜能,通过监视系统来取代汽车的外后视镜和内后视镜。这种有别于传统的设计理念乍一听很有趣,没有了后视镜的汽车,驾驶员如何观察车后视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升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感受真实度和视野舒适度,对驾驶模拟器上的后视镜在驾驶视景中的位置布置进行了研究。依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和驾驶员的视觉特性,结合解析几何学的相关知识,分别对驾驶模拟器的驾驶视景中的左、右后视镜和内后视镜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置与驾驶员视角之间的关系式进行了推导,得到了后视镜位置布置公式。通过对该公式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提升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视景逼真度,同时改善驾驶员的视觉效率、减少视觉疲劳。  相似文献   

4.
<正>摄像头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日前,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首次使用展示车来演示摄像监视系统如何取代汽车的外后视镜和内后视镜。测试车安装了大陆集团的3款摄像头产品,它们与360°全景摄像头的技术差异在于孔径角的大小不同。在没有了后视镜之后,驾驶员通过位于通常观察方向上的装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2个监视器来观察车内后部及车外两侧的情况。摄像头技术在汽车的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日前,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首次使用展示车来演示摄像监视系统如何取代汽车的外后视镜和内后视镜。测试车安装了大陆集团的3款摄  相似文献   

5.
普通平面内后视镜因反射率单一,不具备防眩目功能;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通过楔形镜片设计实现手动防眩功能;电子防眩目内后视镜利用光敏电阻检测汽车前后方光线强弱,控制改变镜片反射率实现自动防眩目功能;流媒体内后视镜借助安装在汽车尾部的广角摄像头,将车后的信息显示在后视镜上的显示屏上,基本扫除车后盲区。通过对各种型式内后视镜的结构与功能实现进行分析,为不同档次定位的车辆内后视镜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汽车外后视镜是车辆主动安全防御性的重要设备。有经验的驾驶者都知道,后视镜性能不佳(存在盲区或视野宽度不足)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为保证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充足的后视镜视野反馈信息,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某重卡汽车的外后视镜进行视野分析及法规校核。  相似文献   

7.
赵阳 《汽车电器》2021,(2):44-45,49
1研究背景在驾驶中,驾驶员80%以上的路况信息是依靠视觉获得的。据统计,在中国因视觉盲区造成的车祸约占30%,在高速公路上因变换车道所发生的车祸,其中有70%是由于后视镜盲区造成的。与轿车相比,重型载货汽车的盲区更为严重,盲区分为半盲区和全盲区。除了本身的盲区和半盲区,重型载货汽车还有巨大的内轮差。巨大的盲区和内轮差导致重型载货汽车事故起数最多,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驾驶员视觉注意力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驾驶员在车辆驾驶时的视觉注意力的转移规律,构建了注意力转移模型.基于马尔可夫过程,在将驾驶员重点视觉域划分为主视区、左后视镜、右后视镜、正后视镜、仪表盘5个子域的基础上,构建了视觉注意力转移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行驶中,路况信息靠视觉得到的,良好的视野是预防汽车事故的基本必要条件,外后视镜是驾驶员获得间接视野重要方式,因而外后视镜布置必须符合法规要求,文章介绍了一种汽车外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内后视镜采用光学反射的方式为驾驶员提供后方视野,但是由于车体结构的特点, C柱和后排靠枕都会带来极大的视野盲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3路流媒体后视系统设计,该系统采用Ambarella A9AQ图像处理芯片,能够实时采集、处理分别布置在左、右外后视镜和车辆后方的3路图像,并将图像传输到流媒体后视镜上。实际路试效果表明整套系统运行流畅,满足实时性和清晰度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提升视野范围,降低车辆侧、后方视野盲区,提高安全驾驶系数。  相似文献   

11.
正1全景影像的含义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人从后视镜中所观看到的景象、倒车雷达识别的区域皆存在盲区,尤其是在路况复杂时,很难保证汽车控制的准确性。全景影像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常情况下,全景影像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摄像头等组成,具备汽车周围环境信息获取、摄像机精准定位、图像转换、图像处理、图像拼接融合及图像显示等功能。全景影像系统中的摄像头主要分布在汽车左外后视镜、右外后视镜、进气格栅、车门把手等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外后视镜镜片尺寸及位置的基本要求,对标了部分主流车型外后视镜镜片的关键数据,总结了如何设计合理的外后视镜镜片尺寸及位置,以更好地获得外后视镜的视野性能,提升驾驶员的使用感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国内外人眼视觉理论和汽车后视镜的研究成果,从人体工程学出发,论述了汽车驾驶员的视野,以及为安全行车对汽车内,外平面后视镜提出的技术要求。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校核车内后视镜,车外左后视镜的位置、镜面尺寸及可调角度等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供车身设计师来确定后视镜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在电子流媒体后视镜开发实践上的经验,分析了物理后视镜的各种弊端,同时也指出了后装流媒体后视镜存在的图像变形严重、失真度高、图像画面延时过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前装流媒体后视镜支持宽动态、高帧率、高分辨率的摄像头设计和具备电子防眩目功能的内后视镜主控板硬件系统设计,详细论述了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开机及后视摄像头图像实时性、电子防眩目功能控制、智能调节后视视频图像显示区域范围、失效模式控制等关键技术,总结了整个前装流媒体后视镜的实际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汽车外后视镜在满足GB 15084法规的条件下仍有盲区的存在,造成了驾驶安全的隐患。对外后视镜的视野盲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UG等工具模拟盲区产生的原理;结合一款正在开发的车型,针对其外后视镜的方案进行概念设计、视野分析、优化布置来消除后视镜盲区。  相似文献   

16.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3年生产的福特蒙迪欧轿车,搭载2.0 L涡轮增压发动机和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行驶里程仅为798 km,因行驶中仪表显示"盲区信息错误请检修"(图1)而进厂维修。故障诊断接车后陪同客户路试,发现当该车左侧盲区有车辆时,左侧外后视镜盲区指示灯闪烁,但当该车右侧盲区有车辆时,右侧外后视镜盲区指示灯不闪烁,同时仪表提醒"盲区信息错误请检修",且仪表上的盲区指示灯处于OFF状态,此时只有将发动机熄火才能使用仪表上的设置功能开启和关闭盲区信息系统,并且左侧、右侧外后视镜盲区指示灯能同时闪亮。路试完毕后对车辆外观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笔者将基于起亚集团的凯酷(全新一代K5)车型,从系统定义、系统构成、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应用等方面介绍智能驾驶中一个重要功能——车辆盲区监测系统。一、车辆盲区监测系统的定义车辆在变道行驶时,由于转弯时后视镜存在视野盲区,驾驶员仅凭后视镜的信息是无法完全判断后方车辆的信息,在一些恶劣天气,例如雨雪、大雾、冰雹等天气状况时增大了驾驶员的判断难度,汽车在变道行驶时存在碰撞或刮擦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摄像头光学透镜组,在标准网格图像经过该透镜组成像之后,标准网格图像产生了图像畸变。当选用CMOS图像传感器的长×宽比例的数值接近时,图像产生的畸变就减小,对应TFT显示屏的尺寸长×宽比例的数值接近,电子后视镜的视野也会减小;当CMOS图像传感器的长×宽比例数值增大时,电子后视镜的视野也会增大,图像产生的畸变就增大。在ISO 16505中没有规定几何畸变的具体参数指标,如果电子后视镜CMS与汽车主机厂前装配套,则CMS显示屏的尺寸或者长×宽比例需要有固定比例数值,以便保证电子后视镜的技术参数一致,也可以保证汽车的驾驶安全。  相似文献   

19.
詹厚顺 《汽车电器》2023,(1):72-73+78
大型车辆由于轴距长,后视镜可视区域有限,难以探照到整个行驶区域,很容易在转弯中造成交通事故。针对转弯的后视镜盲区提出3种方案,并对比在车辆侧方装配超声波雷达、摄像头或雷达的方案优劣。  相似文献   

20.
重卡车由于车身高、体积大、轴距长,在转弯、倒车时驾驶员视线会产生盲区,车外盲区监测系统有效消除了驾驶员的视觉盲区,特别是消除了右前侧、右后侧、后方等重点部位盲区,而且雷达探头可实现对接近车辆两侧危险区域内障碍物的自动报警,大大提供了重卡车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