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出行时间过长是公交出行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出行时间与公交线路发车频率密切相关,有必要研究发车频率对居民出行决策的影响。基于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出行决策影响因素,利用随机效用理论,建立选择方案为自行车与公交的BL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采用Newton.Raphson法编程求解,预测出行时间对公交出行率的影响;进而分析发车频率对公交出行时间的影响,最终得到公交出行率与发车频率的对应关系,由此计算给定公交出行率下的发车频率。文中通过计算实例说明该方法在计算发车频率及评价公交运营调度方案优劣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接运公交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作用,阐述接运公交线网的布局方法,针对大连快轨三号线的接运公交布设区域进行具体分析,在选取接运站点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单位距离接运公交客流量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接运线网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对大连快轨三号线的接运公交线路网进行布设。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公交乘客出行特征,利用公交IC卡数据、公交GPS数据、车载机数据和单程站点关系表,通过各类数据关联融合,提出适用于一票制公交大数据的系统化处理方法。基于Oracle搭建分析数据库,采用Python语言编写代码,构建了乘客上车站点推断算法、基于出行链的乘客下车站点推断算法、基于概率的乘客下车站点推断算法和乘客换乘站点识别算法4种站点推断算法。基于此,运用银川公交大数据进行客流集散点识别、客流走廊识别,得到公交站点上下客流量分布情况、公交线路客流量分布情况、公交站点的换乘客流量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一票制公交大数据系统化处理方法在分析公交乘客出行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和居民出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提出需要从调控机动化的合理进程与水平的角度,考虑建立在交通行为分析基础上的以公交为主体的多方式出行服务链,社区公交是构建这一模式的重要方式.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很多社区的公交线路布设缺乏与轨道交通衔接的线路,存在对公交服务水平尤其是舒适度需求较高人群细分需求尚未满足.从出行服务链的角度来看,合理的社区公交线路设计可以促使街区吸引力的提升,内部出行链结构节点增加,街区活动节点的吸引强度增加并更为均衡.最后应用非集计模型SP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对社区公交的客流需求和线网布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商务区轨道交通站点"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探讨了接驳公交线路的规划设计方法,为类似接驳公交线路提供参考。分析了商务区的公交出行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接驳公交线路的必要性和其功能定位。从交通调查、需求分析、线路设计、站点设置、运营组织等方面,分析商务区接驳公交的规划设计要点,并选取上海小陆家嘴CBD"金融城1路"接驳公交进行实证分析,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交通方式选择是公交出行需求预测的关键内容之一。文章在公交方式选择效用函数中加入起点和终点交通小区的交通可达性(考虑公交站点到达时间、站台数量、线路条数、发车频率等),对Logit模型进行改进,并用海口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改进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划分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7.
发车间隔综合优化模型包含发车间隔优化模型与发车间隔平滑过渡模型。基于平均客流量的发车间隔优化目标为公交客运能力满足最大客流需求,基于最大断面客流量的发车间隔优化目标为保证乘客利益的同时使公交公司的成本达到最小,分别构建基于平均客流量和基于最大断面客流量的发车间隔优化模型;构建发车间隔平滑模型,求解平滑发车间隔,编制公共交通发车时刻表。模型利用整数规划进行求解,并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杭州市公交线路站点GIS数据和车辆运行GPS数据进行分析,将公交车到站时间分为站点停靠时间和站间行程时间,得到公交车站点之间运行可能总时间的分布概率.通过实际的公交路网结构,定义扩展的公交网络有效路径.在考虑公交线路联合发车频率和根据乘客路径选择的广义成本下,建立出行策略与行程时间不确定下的公交客流分配模型,并将公交线路发车时刻表引入用户均衡模型中,设计了基于扩展网络最短路的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MSA)算法求解,通过对两个交通小区间高峰小时的客流分配结果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探究公交客流量影响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公交规划管理,本文基于南京市多源数据,从站点层面分析公交客流量的影响因素,考虑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的空间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站点属性及社会经济因素在工作日早晚高峰两个时段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角度来看,公交站点客流量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具有聚集特征,空间杜宾模型优于多元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及空间滞后模型;各变量在早晚高峰时段对客流量的直接效应符合通勤规律;公共服务用地强度和公交站数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且呈现出虹吸现象。从局部角度来看,各影响因素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土地利用变量的空间差异性最大;车头时距与站点客流量负相关,影响程度以南京市玄武湖区域为中心向外递减;线路条数与站点客流量正相关,影响程度由老城区向外围区域递增。  相似文献   

10.
一体化公交网络均衡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交通特性,基于一体化公交出行的路径特点,研究了公交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因素对出行阻抗的影响.考虑人流密度对步行速度的影响以及出行费用与时间的换算关系,将公交出行的路段阻抗、节点阻抗与费用阻抗统一换算为时间,建立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出行阻抗函数.利用Wardrop均衡原理,建立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均衡配流模型,并通过FW算法对配流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当地面公交线路长度与轨道交通长度分别为57.3、16.2 km时,轨道交通线路输送的客流量占总客运量的65.4%,通过换乘进入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量达55.4%.构建合理的一体化公交网络能降低乘客出行总阻抗,提高公交系统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大站快车以其运营效率高、准时性好、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交通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在考虑客流时空分布特性和公交车额定载客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断面最大客流量的发车频率计算方法;运用逆差函数理论,考虑多时段、场站平衡等因素,以总体车队规模最小为目标,通过小幅度调整发车时刻,提出大站快车与全程车之间车次相互借调的联合调度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开行大站快车的公交线路,与均匀发车和发车时刻调整的两种独立调度模式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联合调度方法能够进一步缩减总体车队规模,为公交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2.
大站快车以其运营效率高、准时性好、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交通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在考虑客流时空分布特性和公交车额定载客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断面最大客流量的发车频率计算方法;运用逆差函数理论,考虑多时段、场站平衡等因素,以总体车队规模最小为目标,通过小幅度调整发车时刻,提出大站快车与全程车之间车次相互借调的联合调度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开行大站快车的公交线路,与均匀发车和发车时刻调整的两种独立调度模式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联合调度方法能够进一步缩减总体车队规模,为公交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我国各城市公交专用道布置分散、覆盖面积小和未成系统的现状,对公交专用道系统化、网络化、规模化的整体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公交专用道的网络优化模型,提出了公交专用道优化方案的客流预测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点-域匹配的公交主干线网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线网规划精度与效率,构建了基于点-域匹配的线网规划方法,从区位与客流匹配角度出发,确定了线路合理搜索范围的边界域方程及公交线路优化模型,并采用从左算法实现了合理搜索域内有效线路的穷举,通过多目标决策实现了优化模型的求解。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线网规划方法所得线网与实际规划结果基本一致,此外,由于设定了线路的关键性控制点及有效走行域,简化了线路搜索过程,提升了模型运算效率与精度,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线路布设效果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效率.为了探讨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线路的最优布设方案,以最少线路接运最大客流量为目标,建立了线路生成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改进遗传算法.以北京地铁5号线宋家庄站和刘家窑站的接运公交线路布设方案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轨道交通站点布设6条接运公交线路能够使接运公交线路的载运能力最大,为205人/(km/h).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公交车辆优化调度方案的有效性,考虑公交车辆平均客运量,最大、最小发车间隔等约束, 建立了以企业收益和乘客利益最大为目标的公交车辆调度模型.针对公交车调度强NP组合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细菌觅食优化算法求其有效近似解.传统细菌觅食算法优化过程速度较慢,利用差分进化方法对趋化过程中的细菌位置进行修正,增加收敛的精度.最后,结合某公交线路的数据,编程进行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及其算法能够快速得到公交发车间隔的满意解.  相似文献   

17.
分析公交车对交通流的影响因素,以兰州市某主干道为例,在社会其他车辆交通量不变,公交车比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分别仿真在该条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和不设置公交专用道2种情况,分析平均总延误、平均停车时间、平均停车次数、平均排队长等参数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其他社会车辆交通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公交车交通量达到300veh/h时,可以考虑设置公交专用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公交站点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日益突出, 对公交起迄点的研究,有助于公交站点的最优化布置,减少公交起迄点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提高公交起迄点路段的行车效率. 在Nagel-Schreckenberg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双车道快车优先换道规则和开放边界条件,通过计算机模拟了公交车起讫站点车辆进出对城市双向四车道混合交通流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分析发车时间间隔、车道注入概率和公交起迄站点位置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给出了比较合理的发车频率和公交起讫站点的位置,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传统公交车的有力补充,需求响应式公交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它能够即时采集乘客出行需求信息,确定走行路线,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但自需求响应式公交运营以来,步行距离长、候车时间久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极大地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文章充分考虑乘客的步行距离及等待时间成本,基于DBSCAN算法、K-means算法,就需求响应式公交合乘站点布设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启发式插入算法对建立的软时间窗、多车队模型进行求解。可以实现对具有时间窗空间分散点的聚类及路径规划,对优化需求响应式公交的乘客出行体验,提高车辆上座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铁车站接驳公交仅服务离开高铁站的乘客,在回高铁车站时空车驶回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本文设计了一种考虑回程的服务去往,以及离开高铁车站乘客的接驳公交服务模式,即“高铁快巴”灵活线路,区别于常规模式的固定线路,根据乘客预先提交的出行需求生成灵活型“伞状”线路,以车辆行驶时间最少为目标,通过站点拆分,构建灵活线路优化设计模型,运用IBM ILOG CPLEX进行求解,通过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合理的时间内求解出车辆的行驶路径. 当根据乘客提交的需求设计出车辆行驶路由后,系统会将车辆到站时间发送给乘客,乘客根据到站时间出行,方便了乘客的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