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层间约束引起的双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温度应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分析双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温度应力构成,导出不同层间结合状况下由层间变形协调条件引起的层间约束应力的计算通式,按常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分析板间约束应变的特征,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复合碾压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弹性地基上由碾压混凝土面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板三维路面结构模型;分析了复合碾压混凝土路面在温度曲线分布情况下的温度翘曲应力,包括曲线温度场,不同时刻,层间接触状态,碾压混凝土面层厚度、温度膨胀系数、模量和板平面尺寸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曲线温度场下的温度应力明显低于折线性温度场下的温度应力;随着板厚的增加,出现最大温度应力的时间推迟;层间接触状态对温度应力的影响不显著;面层厚度、温度膨胀系数及模量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将沥青面层抗反射裂缝疲劳寿命和水泥混凝土板弯拉疲劳强度作为复合式机场道面的设计依据,基于复合式机场道面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及抗反射裂缝疲劳寿命的计算式,借鉴民用航空运输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结构设计方法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以荷载与温度综合疲劳弯拉应力和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疲劳寿命为设计指标的复合式机场道面结构设计方法,以单层、双层、三层的面层结构组合方案进行对比设计。设计结果表明:面层采用双层的改性沥青混凝土方案时综合疲劳应力为4.84 MPa,抗反射裂缝疲劳寿命为699 362次,满足设计要求,是一种经济可靠的结构组合方案,因此,设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平面板尺寸、板厚、面板弹性模量以及层间接触条件等因素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初步得出了完全连续和完全光滑条件下板平面尺寸和板厚及板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纤维格栅增强机场水泥混凝土双层道面加铺层的荷载应力,采用ANSYS建立机场双层道面三维有限元模型,以J-8飞机荷载为计算荷载,选取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加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层间剪应力、旧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底最大拉应力、加铺层表面弯沉为考察指标.计算了机场双层道面层间接触对荷载应力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设计分析机场道面结构参数对荷载应力影响的显著性.研究表明:层间摩擦系数对机场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层底拉应力与层间剪应力影响较大;机场水泥混凝土双层道面各结构参数对加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都显著相关,应该作为机场水泥混凝土加铺层设计的主要分析指标;加铺层厚度和基础弹性模量与所考察的4个指标都显著相关.因此,在进行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加铺层设计时,必须重视基础处理技术并合理控制加铺层厚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弹性地基上双层板三维路面结构模型,对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路面荷载应力分析,包括基层和面层的层间接触状况分析,临界荷位分析,碾压混凝土面层的模量和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模量和厚度、以及路基的模量等因素对板底弯拉应力的影响分析,以试验路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理论计算以及回弹弯沉实测结果,作为路面典型结构的路用性能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动态变化,这直接导致混凝土板内部出现膨胀和收缩变形。已有经验表明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作用会使混凝土板发生破坏。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影响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温度应力的各项因素,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弹性地基上双层板三维路面结构模型,对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路面荷载应力分析,包括基层和面层的层间接触状况分析,临界荷位分析,碾压混凝土面层的模量和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模量和厚度、以及路基的模量等因素对板底弯拉应力的影响分析,以试验路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理论计算以及回弹弯沉实测结果,作为路面典型结构的路用性能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力分析和施工技术总结,介绍了预防温度应力断板技术措施,为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分析、混凝土路面板强度增长规律分析和混凝土路面板温度变化规律以及不利季节大气温度变化对路面板温度的影响分析 ,提出大气环境温度变化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影响 ,并结合试验工程 ,提出预防温度应力断板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泥路面十字路口的综合寿命成本要比沥青路面低,使用寿命长。参照美国水泥路面铺面协会(ACPA)水泥路面十字路口的设计方法,提出设计上一些特殊的考虑,对旧路面进行评估并给出物理区和功能区图示及介绍,提出了功能区的概念。做板厚设计时,依据双车道日交通量、汽车类型、最大轴载计算得到面板厚度,并按照街道类型制成表格。接缝设计包括接缝间距、接缝类型、接缝布置。介绍横向接缝、纵向接缝、隔离接缝这三种接缝的施工工艺。接缝布置依靠于经验,同时要考虑分隔带、车道、设备孔、排水孔的布置。  相似文献   

12.
旧沥青路面对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定量分析旧沥青路面对UTW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将UTW路面板视作面层,沥青层视为基层,旧沥青路面基层以下部分视为综合地基,利用弹性三层体系模型,应用三维等参无法,计算分析了旧沥青路面铣刨后剩余厚度、弹性模量与路面板厚度、地基综合模量对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板底弯拉应力随沥青层厚度至线性变化,且斜率与Es有关;路面板较薄时,控制沥青层厚度大子6cm,有利于UTW路面的使用;对于一定的路面板厚度,当沥青层弹性模量大于某一值后,对路面板底弯拉应力影响很小,可以此值来评价旧沥青层品质;随着Ea的减小,沥青层厚度对板底弯拉应力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箱形梁长悬臂板的内力分布规律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着重研究悬臂长度、泊松比、板厚等参数对悬臂板内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轮压荷载作用下,长悬臂板内会产生较大的正弯矩,其最大值约为悬臂根部最大负弯矩的一半;随着轮压荷载作用位置的变化,根部负弯矩具有特殊的变化规律,当轮压荷载离悬臂根部的距离较大时,根部负弯矩近似按线性规律变化,根部最大负弯矩基本不随悬臂长度而变;泊松比和板厚对悬臂板内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以金州互通式立交毛莹子1号大桥设计为例,详细介绍毛莹子1号大桥的上部布板和下部盖梁、桥墩的设计。通过设计实例总结出变宽空心板桥美观设计要点供技术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为了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采用有限元方法,视路面结构为弹性层状体系,建立沥青加铺层、补强层、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和地基组成的空间三维模型,分析了破裂板块平面尺寸、降温幅度、沥青加铺层模量及厚度、结构补强层模量、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等因素对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破裂后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随其板块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降低,较大的降温幅度对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远大于车辆荷载产生的应力;而降低沥青加铺层模量,增大加铺层厚度等技术措施可明显改善破裂板接缝处的应力状况,并能有效地防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王叔宝 《交通标准化》2009,(23):143-146
某桥上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水害严重,已出现严重的单板受力现象。个别跨在跨中虽采取了支护措施.但已初步鉴定为危桥。根据改建计划,该道路将按公路Ⅰ级标准改建,即上部结构将拆除重建。为节省投资,上部结构重建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下部结构。为此,采用空间加载体系与瞬态面波技术对下部桩柱进行了试验分析.为下部结构可否进一步使用提出了科学依据。该试验分析方法对其他桥梁结构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空心板及T梁预制场的综合建设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构梁板的预制是制约桥梁施工进度的关键,通过梁板预制场综合设计方案的比选确定的建设方案,保证了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前提下梁板预制的进度,保证了桥梁施工的总体工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自动跟踪同步通信卫星平板相控天线阵系统,对相控阵天线中的关键元件单环非互易铁氧体移相器进行了研究。利用双平板模型推导出了单环非互易铁氧体移相器的超越方程,并对其特性进行了讨论。根据超越方程对单环非互易铁氧体移相器的差相移随铁氧体厚度的变化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铁氧体厚度的增加,它的差相移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铰缝结合面的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解决空心板桥横桥向受力问题,研究了采用横向预应力的装配式空心板桥的受力性能,采用局部模型试验的方法分析了铰缝结合面受力机理,采用足尺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空心板桥整体受力性能,并基于铰缝结合面受力机理,确定了横向预应力的上、下限,进而提出了横向预应力设计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横向预应力结合面的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分别为1.40~1.45和0.50~0.62 MPa,较未采用横向预应力分别提高了8.1%~12.5%和12.4%~38.3%,而且提高横向预应力可以提高结合面的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采用横向预应力的空心板桥足尺试验模型的破坏模式表现为空心板的开裂破坏,试验过程中未出现铰缝开裂现象;横向预应力的施加可以提高空心板之间的横桥向联系,避免结构由于铰缝结合面损伤而丧失横向传递荷载的能力并导致结构破坏,提高空心板桥的极限荷载;提出的横向预应力设计计算公式可以较好地计算空心板桥横向预应力的设计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圆管翼缘组合梁的抗弯性能, 进行了3根圆管翼缘组合梁静力加载抗弯破坏性试验, 分析了试验梁的抗弯破坏过程与破坏特征; 考虑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及栓钉滑移与断裂, 建立了圆管翼缘组合梁非线性数值模型, 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数值模型的适用性; 以钢梁下翼缘宽度、混凝土翼板厚度与圆管管径为主要结构参数, 计算了48根正交设计的圆管翼缘数值模型组合梁的力学性能; 依据试验梁与数值模型梁的抗弯受力性能, 提出了基于简化塑性理论的圆管翼缘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应用数值模型梁位移延性系数计算结果, 回归得到了圆管翼缘组合梁位移延性系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数值模型组合梁与试验梁承载力比值为0.99~1.03, 挠度比值为0.87~1.09, 因此, 弯矩-挠度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 可采用数值模型组合梁准确模拟圆管翼缘组合梁的抗弯全过程受力行为; 圆管翼缘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随钢梁下翼缘宽度、混凝土翼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随圆管管径的改变变化较小, 位移延性系数随混凝土翼板厚度与圆管管径平方的增大呈线性增大, 随钢梁下翼缘宽度的增大呈线性减小; 不同塑性发展程度的各类模型梁位移延性系数为3.16~7.19, 体现了较好的延性; 采用极限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与圆管翼缘数值模型组合梁计算的极限抗弯承载力比值为0.91~1.09, 平均比值为0.98, 因此, 公式计算结果准确; 为使圆管翼缘组合梁具有一定延性, 建议位移延性系数大于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