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机车车辆故障与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机车车辆故障的基本概念 ,包括故障的定义和国内外对机车车辆故障的规定以及故障严重程度的分类。介绍了故障模式、故障机理及故障分析方法 ,包括图示法、FMEA法及故障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信号领域嵌入式系统下位机的架构,梳理了嵌入式系统下位机的相关故障分类,并根据不同种类的故障,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故障定位及分析方案,详述了每种故障定位及分析设计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最后提出了一种下位机故障定位及分析的综合方案,并将该综合方案用于铁路信号领域iBase22-TSP型轨旁安全平台的下位机故障定位中,改善了TSP平台的下位机故障定位和诊断维护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CRH2型动车组辅助电源装置135故障的介绍及故障保护检测逻辑出发,对所有135故障子类进行了逐一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针对3起典型故障,在所述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首先详细描述了故障排查及解决过程,然后分析并总结了处理135故障的方法,可为CRH2型动车组检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FMECA方法对地铁车辆车门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确定车门系统主要故障部件并进行等级划分,对12种故障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得到了车门系统的危害性较大的故障模式,为车门系统设计及维修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UM71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发生时的故障处理方法及故障查找、处理程序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故障的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拓宽故障处理思路,压缩故障延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HDS)的工作原理及故障轴承温度预报标准,统计了全路THDS在2010—2018年预报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热轴及兑现情况,归纳分析了引起热轴的铁路货车滚动轴承故障类型;此外,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THDS预报热轴故障与滚动轴承声学诊断系统(TADS)预报轴承声学故障之间的相关性,从原理上对热学及声学2种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THDS预报的故障热轴提前被TADS预报声学故障的可能性不足2.3%,即热轴故障在早期阶段并无显著的声学故障特征,THDS及TADS两者在轴承故障预报方面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KLW)的功能、构成及工作过程,提出了在应用中可能出现的运用故障、电源故障、传感器和电磁阀故障、风压泄漏等故障进行判断分析及处理的方法,以保证该装置状态良好,确保旅客列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运营故障影响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思想和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故障数据和客流数据实现采集、存储与处理、建模及呈现,可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件类型的分类及影响时间的推算。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描述了运营故障情况下的客流影响关联模型、故障影响分析方法及故障影响的可视化呈现手段。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机车走行部滚动轴承故障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应标 《铁道运营技术》2007,13(4):35-37,40
阐述了机车走行部滚动轴承的振动机理,分析了轴承故障产生的原因及表现。介绍了应用共振解调技术诊断滚动轴承故障的基本原理及故障判断方法,并列举了一起应用该技术的故障诊断实例。  相似文献   

10.
为排查CRH2型动车组紧急制动电路故障,阐述了CRH2型动车组缓解紧急制动的2个主要条件,并根据紧急制动故障不同类型,给出了相应的故障现象及判断操作,提出了故障点分析查找方法,对提高机械师判断及处理紧急制动故障的能力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牵引供电系统的故障分为两类,即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针对这两类故障重点讨论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以220kV单相牵引供电系统为例)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应采取的故障恢复处理方法,提出了故障状态下的事故恢复策略,并提出了减少故障发生和故障恢复时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铁道岔故障处理一直是信号系统的重点工作。为构建道岔故障诊断系统,根据道岔故障类型,针对道岔电气故障展开了研究。通过对道岔启动电路、道岔表示电路原理的分析,确定道岔故障诊断所需的采集点和采集内容,研究汇集了一组道岔故障现象及故障定位的故障数据库,可对道岔三相电缺相故障、道岔启动电路故障、道岔表示电路故障进行有效定位,以方便故障排查,为道岔故障诊断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列车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上进行各种测试验证试验至关重要。故障注入技术(Fault Injection)是将系统的有效故障模式样本注入到系统中,以此评价系统的功能设计水平,是系统测试性、安全性以及功能验证研究的重要研究基础。根据CTCS-3级列车控制系统的运行特点和软件故障注入的优势,提出将软件故障注入方法应用在列控系统仿真领域进行可靠性验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软件故障注入系统,给出其中的故障案例描述语言、故障库和故障注入软件算法,构建了软件故障注入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部分的详细功能结构。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软件故障注入方法应用在CTCS-3级仿真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模拟故障并执行注入,进一步提高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已安装行波监测终端的铁路牵引网输电线路,对故障跳闸时刻行波特征量进行提取,利用已知故障跳闸巡线原因进行特征量分类,创建基于故障行波的故障原因数据库,将采集到的故障时刻行波与其对比,从而对接触网故障进行原因辨识,当接触网故障重合闸不成功时,可指导接触网运维部门进行重合闸操作,以保障接触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张屹  魏学业  蒋海峰 《铁道学报》2007,29(1):121-123
机车信号的码序提供了机车信号是否发生故障和发生何种故障的信息。本文分析了机车信号的故障码序,通过总结其规律与特点,将机车信号的故障诊断问题归类为模式匹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将模式匹配问题与机车信号的故障诊断问题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多模式匹配算法DFSA(Deterministic Finite State Automata)的机车信号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转向(goto)函数、失效(failure)函数和输出(output)函数,利用树型有限自动机实现了对机车信号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通过对实际的机车信号检测记录仪记录的数据进行故障诊断实验,表明该模型在机车信号故障诊断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电力机车上的设备和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将故障诊断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相结合,设计开发了基于DSP和MVB网络的车载瞬间故障检测记录仪,其主要功能包括机车故障的在线诊断、故障信息的存储及与机车其他网络节点的通信。首先对车载瞬间故障检测记录仪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数据采集和故障诊断的设计方案及实现。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机车瞬间故障检测记录仪性能稳定,集采集存储、故障诊断、状态检测和通信等功能于一体,在电力机车故障诊断和状态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铁路调度指挥系统中的故障传播路径特点,建立故障传播的有向图及其模型,设计基于贝叶斯后验概率准则的故障诊断算法.该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每1个新增的故障现象都对应着1个故障原因域,依据贝叶斯后验概率准则,计算故障原因域中每1个故障原因的疑似概率,然后按其大小顺序插入既有的故障原因疑似概率集合中.随着故障现象的增加,当故障原因疑似概率集合不再改变时,运算终止.故障原因疑似概率集合中前n个元素能覆盖故障现象时,这n个元素所对应的故障原因,即是诊断结果.实验表明,在单故障模式和双故障模式下,运用这种故障诊断算法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并且在计算机上的运算时间不超过0.8s.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电力贯通线路采用全电缆线路,发生故障后会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故障的准确定位将会大大减小查找电缆故障点范围和电缆故障修复的工作量,缩短检修时间,从而提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的可靠性。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电力线路故障定位的现状,分析了各种行波测距原理及全电缆贯通线路行波传输与衰减特性,对传统行波测距技术在全电缆贯通线故障定位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分布式行波测距方法可使故障行波传输距离大幅降低,可有效减少行波传输过程中衰减和畸变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故障行波、不同故障过渡电阻、故障点位于不同位置情况下,均能实现精确定位。实际应用案例表明,该技术定位精度较高,满足精确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原理的分析,结合长吉城际铁路实际运行中的故障判断数据,提出了故障测距失效的原因以及关于故障测距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断线故障模式下的故障特征,采用一种改进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Hilbert变换(MEEMD-HT)方法。为分析单一补偿电容断线故障对分路电流的影响,利用传输线理论建立ZPW-2000A轨道电路模型并仿真。采用MEEMD方法对发生补偿电容断线故障下的分路电流幅值曲线进行分解,并且通过HT生成Hilbert谱、时频能量谱、边际谱,对谱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实现对补偿电容的故障特征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MEEMD-HT方法得出的Hilbert谱中的故障特征明显,该方法可以用作补偿电容故障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