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肝细胞癌 (HCC)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4 5例HCC和癌旁肝组织进行TGF β1多克隆抗体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HCC和癌旁肝组织TGF β1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HCC中TGF β1的表达和MVD均高于癌旁肝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转移高危组中二者均高于转移低危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二者在肿瘤大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HCC中TGF β1表达强度与MVD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TGF β1在肝癌组织中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肿瘤MVD和TGF β1蛋白表达二项指标对评估HCC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大肠癌、10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 (P <0 .0 5 ) ,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MVD与VEGF可作为大肠癌病程检测的指标 ,对患者治疗的选择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丹参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型肝癌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肝门部肝实质种植Walker-256癌株瘤块,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24)、肌苷+VC组(n=40)、丹参组(n=40)及5-FU组(n=40)。通过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肌苷+VC、丹参及5-FU,观察肝功、肝组织形态学及肝癌、癌周、临近肝叶及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丹参组对肝功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和5-FU组(P<0.01),而与肌苷+V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丹参组对梗阻性黄疸所致的组织形态学损害产生保护作用。②丹参组抑癌率和抑转移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VC组(P<0.01);而与5-FU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丹参组肝癌、癌周、临近肝组织及肺组织中PCNA、VEGF、ICAM-1的表达均低于肌苷+VC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与5-FU组比较,PCNA和VEGF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CAM-1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而且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碍肿瘤血管的形成及防止肝内外转移等机制而表现出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蟾皮、全虫、蜂房 (CQF液 )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及其相应机理。方法 应用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和亚硝酸钠灌胃建立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模型。免疫组化ELPS法测定单纯诱癌组 (32只 )、单纯中药组 (2 0只 )及中药阻断组 (48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单纯诱癌组的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药阻断组 (P <0 .0 5 )。VEGF表达阳性率及其强度在癌及癌前病变间存在显著差异 ;诱癌组VEGF达阳性率及其强度显著高于阻断组。结论 CQF液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阻断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对VEGF表达的调控相关。VEGF参与形成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ELV)大鼠附睾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VEGF、VEGFR2在精索静脉曲张(VC)致男性不育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大鼠ELV模型,于术后2周和4周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VEGFR2在附睾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LV大鼠两侧附睾中VEGF蛋白表达均上调,但ELV 4周组表达明显少于2周组;ELV 2周组大鼠附睾中VEGFR2蛋白的表达比对照组有所增加,而ELV4周组相比对照组和ELV 2周组均显著下降.结论 ELV对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有影响,说明VC所致男性不育可能与VEGF及VEGFR2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细胞癌(NCC)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NCC和癌旁肝组织进行TGF-β1多克隆抗体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NCC和癌旁肝组织TGF-β1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CC中TGF-β1的表达和MVD均高于癌旁肝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转移高危组中二者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二者在肿瘤大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CC中TGF-β1表达强度与MVD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TGF-β1在肝癌组织中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肿瘤MVD和TGF-β1蛋白表达二项指标对评估HCC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螺内酯对实验大鼠肝组织TGFβ1、PDGF-BB及α-SM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螺内酯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 3组。正常对照组 (8只 ) :正常饮食 ,皮下注射花生油 ;模型组 (42只 ) :复合因素制成肝纤维化模型 ;螺内酯预防组 (40只 ) :造模方法同模型组 ,螺内酯 10 0mg·kg- 1·d- 1灌胃。分别于第 2周、4周、6周、8周末随机处死 8只大鼠 ,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BB)及α 平滑肌动蛋白 (α SMA)含量。结果 螺内酯预防组TGFβ1、PDGF BB及α 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螺内酯可通过降低TGFβ1、PDGF BB活性及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对肝纤维化的形成起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COX-2、VEGF的表达和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5例胃癌、癌旁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OX 2 (+)或VEGF(+)组MVD(6 1.2 9± 14 .31;6 0 .0 7± 15 .86 )均显著高于COX 2 (- )或VEGF(- )组 (45 .38± 12 .4 2 ;4 3.0 6± 18.91,P <0 .0 5 ) ,COX 2、VEGF均为阳性组MVD(6 2 .4 6± 14 .34)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组 (41.2 4± 13.6 5 ,P<0 .0 5 )或仅一项阳性组 (P <0 .0 5 )。COX 2、VEGF均与MVD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OX 2与VEGF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COX 2可能参与胃癌血管生成 ,VEGF可能是COX 2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中 Bcl- 2、C- myc蛋白的表达 ,以及两者可能具有的协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检测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正常组织中两者的表达 ,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加以定量分析。结果  Bcl- 2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量 (PU值 )分别为 2 1 .0 97± 3.460、8.635± 1 .384、3.0 59± 0 .1 2 8,C- myc分别为 36.70 2± 4.961、1 0 .585± 1 .2 63、1 .547± 0 .0 4 3,均具显著性差异(P <0 .0 1 )。在肝细胞癌无肿瘤被膜组中具有高 Bcl- 2表达 (P <0 .0 5) ,而在有肝硬化、具有门脉癌栓、无肿瘤被膜、高病理分级及高 TNM分期中具有高 C- myc表达 (P <0 .0 5)。高 Bcl- 2或(和 ) C- myc表达均与预后较差有关 (P <0 .0 5) ,经 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 C- myc为一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Bcl- 2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 ,C- myc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 ,并可独立判断预后。两癌基因具有一定协同致癌性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IIA对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丹参酮II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及细胞培养液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丹参酮IIA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以0.5mg/L终质量浓度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48h的抑制率为72.5%,与未加药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显微镜下经丹参酮IIA作用后的肝癌细胞可见凋亡小体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ELISA法检测发现,丹参酮IIA作用组肝癌细胞VEGF表达和培养液中VEGF分泌量明显减少,与未加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酮IIA可下调细胞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黑素瘤抑制蛋白2(MIA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的MIA2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36例HCC中MIA2、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41.7%和77.8%;MIA2和VEGF表达有相关性(P<0.05)。29例癌旁组织中MIA2和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93.1%和34.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A2和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A2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肝癌的TNM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转移有关。MIA2和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丹参对肝癌致梗阻性黄疸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 ,通过对模型鼠腹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 ,观察肝癌瘤体大小、形态学改变和肝癌、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的表达 ,评价其作用。 方法 用Walker 2 5 6肝癌株近肝门部肝实质内种植致移植性肝癌侵袭的高位胆管 ,造成胆道癌性狭窄 ,以建立SD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分成四组 ,腹腔内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肌苷 +VC、丹参和 5 FU。结果 丹参组肝癌平均减小体积、PCNA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 +VC组 ,抑瘤率提高 ;与 5 FU组相比 ,丹参组PCNA在肝癌组织和癌周组织的表达均低于 5 FU组 ;而丹参组平均瘤体大于 5 FU组。结论 丹参在肝癌致梗阻性黄疸时 ,通过促进肝癌细胞分化成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对肿瘤发展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NSCLC癌组织和27例正常对照肺组织中LRP、VEGF表达及MVD情况.结果 ①LRP阳性表达分布于癌细胞胞浆内,表达率66.1%,显著高于对照肺组织(P<0.01),其显著性与病理类型无关;NSCLC组LRP的表达在不同性别、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两年生存率的比较上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NSCLC组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1),其显著性与病理类型无关.NSCLC组VEGF表达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③NSCLC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显著性不受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的影响.MVD在Ⅲ+Ⅳ期肺癌中为18.5±5.8,明显高于Ⅰ期的13.8±5.1(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两年存活的MVD低于两年死亡的MVD(P<0.01).④NSCLC组VEGF、LRP高表达和MVD增高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与肺耐药相关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LRP的高表达可能与VEGF上调其基因及VEGF促进肿瘤MVD增加有关.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望降低甚或遏制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P53基因产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肝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16/50),癌旁组织均为阴性;有门静脉癌栓31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5%(14/31),而无门静脉癌栓19例仅2例为阳性(P<0..0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μg/L 36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1%(15/36),AFP<400μg/L 14例仅1例阳性(P<0..05)。结论 P53基因的突变发生在肝癌启动阶段之后;P53基因突变与AFP关系密切;P53蛋白对判断肝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HSG)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G和VEGF在胃正常黏膜、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正常黏膜、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HS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8.0%和38.3%,正常黏膜组到胃癌组HSG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3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0.0%和68.3%,正常黏膜组到胃癌组的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SG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847,P<0.05)。结论 HSG与VEGF的过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随机检测45例胃癌病例的手术标本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值(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MVD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与胃癌的临床分型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区,MVD值最高;而VEGF的表达主要是在血管丰富的肿瘤细胞胞浆内;在癌组织内的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与VEGF表达在不同的胃癌Borrmann分型中各不相同。结论MVD/VEGF二者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isoneofthemostcommonmalignanttumorsinChina ,andgreatattentionhasbeenpaidtoitscarcinogenesisresearch .Inrecentyears ,ithasbeenfoundthatheatshockprotein(HSP) playsagreatrolein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carcinoma .Thepurposeofthi…  相似文献   

18.
<正> B型超声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搞清肝脏B型超声常用声束方向的各种方位断面解剖,对肝病超声诊断颇有参考价值。肝脏B型超声断面解剖国内已有报导,但例数均较少,而且肝脏大小、形态以及内部管道系统个体差异较大,尚需积累大量资料,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得出一个较有普遍性规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