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结合AIS/VITS、CCTV、雷达、激光扫描仪等多种监控手段,实现对经过内河航道电子卡口船舶的智能监管和非接触式执法违章取证在船舶水上监管的应用,介绍了内河航道电子卡口智能监管系统的概要设计、优势分析、技术亮点、解决方案、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地方海事局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应用数据和资源,形成了省级地方海事数据平台,为省级海事监测、监管、应急响应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市一级层面如何结合本地信息化条件利用省级数据资源建设信息系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扬州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扬州市地方海事局现有信息资源,融合了局部水域AIS、CCTV、VITS等船舶动态感知技术,以江苏省地方海事局数据中心为支撑,依托统一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大数据展示平台,全面展示船舶、船员数据,实现对辖区重点区域、重点船舶的全方位监管,为提高扬州市地方海事监管能力、服务能力和应急能力,为水运安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光纤通信系统稳定运行,设计舰船光纤通信系统的安全态势预测模型,以提升安全态势预测效果。离散化处理连续型舰船通信系统数据,组建离散型观测样本集合;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依据离散型观测样本集合,建立安全态势预测模型;利用Baum-Welch学习算法,确定安全态势预测模型参数;通过Viterbi算法,计算威胁维指数、运行维指数、脆弱维指数的概率向量;以转置矩阵与概率向量相乘的方式,得到安全态势预测结果。实验证明:该模型可有效离散化连续型数据,并确定安全态势预测模型参数;该模型可精准预测舰船光纤通信系统的安全态势。  相似文献   

4.
受建设时间跨度大、技术条件等限制,加上机构改革,水运安全监管系统存在着展示不系统、覆盖不全面、数据不规范等问题,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复杂的内河水网和海量的船舶动态信息,现有的安全监管系统不能满足需求。本文分析了省级水运安全监管的内涵,提出危货指数的定义,并以危货指数为核心设计了省级水运安全监管系统,涵盖了运行监测、安全监管、应急处理、数据交换等内容,可支撑水运安全监管系统的业务协同,推广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3):255-255
据报道,依托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建设的我国首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不久前在宜昌挂牌。该基地将围绕提升内河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究船舶过闸交通组织与枢纽联合调度技术、通航建筑物检测和安全评估技术与设备开发、船闸运行与船舶过闸安全状态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内河航标标示了可航行水域的边界,是保障内河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前提.面向内河航标不同故障模式,构建一种基于BP-DS证据理论的航标状态识别模型.采用两个BP神经网络分别训练航标基础属性数据与环境因素数据,计算独立的证据值;通过DS证据理论实现航标运行状态识别结果的决策融合.结果表明,基于BP-DS证据理论的航标状态识别模...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内河船舶信息孤岛、屏障问题,实现船舶海量数据的快速整合应用,本文对内河船舶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交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内河船舶大数据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厘清内河各类船舶数据间的关系,确定船舶大数据建设内容,探索船舶大数据处理技术方法、船舶大数据存储、船舶大数据共享与服务,为船舶大数据平台建设打下理论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船载传感器信息的多源性、多维性和异构性特征,构建船舶动态信息融合模型,以提高内河航行中船员对目标船动态的感知和辨析能力。通过分析船载导航设备在船舶动态辨析中的局限性和互补性,构建集成卡尔曼滤波、自适应加权和神经网络等方法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并通过实测和模拟数据计算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确定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精确性。该模型不仅对保障内河船舶航行安全、提高内河水上交通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而且对内河水运安全的保障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精确地模拟内河船舶交通流的运行状态,根据内河船舶相互影响特性,将航道作为交通流中为船舶提供通航服务的主要资源,将船舶行为及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通航服务资源的内河船舶交通流模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结合长江干线某断面流量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内河宏观交通流.  相似文献   

10.
基于船联网的内河船舶装载量远程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省智能航运信息综合服务(船联网)平台建设,为满足内河运输船舶远程装载量监测及营运能效分析需求,采用吃水传感器探测船舶吃水,同时结合数据采集电路等硬件设计,以及数据滤波算法、装载量计算、传感器安装方案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内河船舶装载量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实时采集船舶装载量和横倾、纵倾状态数据,并可与现有船舶远程能耗监测系统单独或合并应用,更准确地考核船舶营运效益,为提升船舶的能效设计指数(EEDI)和能效营运指数(EEOI)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对船舶辅助驾驶决策相关内容开展研究。[方法]针对选取的两段内河典型航段,基于实时数字航道流场信息,考虑航行规则约束,模拟船舶–流场耦合作用下的复杂流场航段虚拟辅助驾引。模拟南京和东流航段的虚拟辅助驾引,给出相应的安全驾驶方案,在航行过程中对船舶速度、位置和航向等信息进行实时追踪。[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Fluent二次开发的船舶–流场耦合作用的算法可有效解决船舶多自由度运动耦合和船舶–流场多物理场耦合的解耦问题;遇见弯道或分汊时,操小舵角长距离航行可以在避免降速和较大横移的同时实现船舶的安全航行。[结论]该算法可以有效对接数字航道流场信息,开展复杂流场环境下内河航段船舶航行的过程模拟,结果可为内河航段船舶智能航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内河智能航运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将内河船舶下层现场总线的数据与以太网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文章从CAN总线与以太网通信的特点出发,设计出一种用于内河船舶嵌入式网关,实现CAN总线与以太网之间的无障碍数据通信,构成船舶运行与货物状态信息网络,为内河船岸信息交互提供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3.
动态     
《中国海事》2015,(3):73-75
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服务平台2月4日正式上线运行2月4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今后,公众可通过该平台,免费了解和掌握航行于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的实时动态数据。按照国际公约及相关标准要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在我国建设了402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台站,覆盖全国沿海及内河高等级航道和相关水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平台可提供我国及全球部分水域的船舶交通实  相似文献   

14.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交通事故分析和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内河船舶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的接连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由于内河交通事故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传统的分析预防方法已呈现其局限性。为克服事故数据库中数据多维、稀疏、不全等的不利影响,有效地识别和发现事故数据的新模式及其内在规律,提出我们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整理、分析内河船舶交通事故的思想,并结合数据挖掘实现的方法和应用实例进行具体阐述,以期为船舶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船舶大型化及货运需求的转变,浙江省内大部分低等级内河航道货运功能已逐渐弱化,逐步向休闲、旅游、观光、生态等复合功能转变。考虑到当前缺乏内河旅游专用航道通航技术尺度的相关规定,为充分发挥低等级内河航道的旅游、生态等功能,保障旅游船舶安全通航,通过分析旅游及旅游船舶与货运及货运船舶的区别,对浙江省内河旅游专用航道建设涉及的航道尺度、代表船型等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制定出浙江省旅游专用航道通航尺度标准,为低等级货运航道发展旅游专用航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内河航道标牌是以形状、颜色、图案和文字向所有过往船舶提供管制、警告、指引功能的助航设施。航道标牌不仅仅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高内河航道服务能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战略性资源的有益补充。白天阳光充足照度下,标牌都具有良好的可视距,容易被发现和阅读,而夜晚低照度下,航道标牌可视距不足,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它的作用。文章以苏州内河航道为例,基于夜间可视距调查分析了苏州苏西线五福桥段航道标志牌建设中发光标牌设置的必要性。结果表明,在内河航道上设置发光标志标牌,可大大提高夜间可视距,更容易被船舶司乘人员发现和阅读,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避免船舶航行过程中常见的无线传感网络异常导致的船舶航行过程中信号网络信息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对船舶无线传感网络安全态势异常检测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无线传感网络安全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实现对船舶网络信号特征的实时检测和提取。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无线传感网络安全异常数据的修正,提高船舶网络运行安全。实验证实,船舶无线传感网络安全态势异常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以更好实现对复杂船舶网络数据异常区域进行快速检测和修正的研究目标,从而更好地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航运公司和海事监管部门对内河航行船舶设备工况还缺少有效的监测手段,难以遏止内河航行船舶的水上交通事故。在研究嵌入式系统、无线接入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内河船舶的无线远程监测嵌入式控制器;该控制器成功应用于实际船舶,获得良好效果,解决了内河航行船舶与航运公司、海事监管部门的实时信息交互问题,增强了内河船舶监管的科学性,提高了内河船舶航行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郁鹏飞 《中国水运》2014,(10):25-26
文中对近5年来长江江苏段到港内河船舶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内河船舶大型化的特征,分析了内河船舶大型化带来的影响,预测了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并从节能减排、安全监管等方面对内河船舶的大型化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有关内河船舶活动的真实数据相对缺乏,直接利用该数据建立排放清单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交通流仿真数据开展内河水网船舶排放清单研究的方法。以浙江省北部内河水网为例,仿真、验证交通流和船舶个体活动数据,结合船舶引擎功率的排放因子建立4种不同交通情形下的船舶排放清单,并对交通参数和船舶排放特征基础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该研究可为相关部门从交通控制和组织的角度制订节能减排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