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航运业迎来寒冬,受此拖累造船业也陷入困境,我国造船业也无法独善其身。因此,我国船企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扩大国内需求、化解产能过剩。有业界人士预测,我国未来5年时间内,五成造船企业将会消失。技术含量低、污染高的造船企业将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抱团发展的高端造船企业。  相似文献   

2.
孙玲芳  徐会 《造船技术》2012,(6):1-4,21
随着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日益凸显,世界造船业和航运业仍处于低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造船业的现状以及金融危机对我国造船业的影响,结合国际环境和自身发展问题,提出了我国造船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纵观船舶用钢板市场供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船舶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世界造船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当今世界造船业正发生重大变革:一是高新技术日益向舰船集中,20世纪的船舶产品,特别是军用舰艇,更是一国乃至世界高新技术的集大成者。世界总的形势,推动着造船业快速地发展。二是世界经济技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这给世界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下,全球航运、造船业在新世纪初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兴旺,世界造船业,尤其是东北亚的造船业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日韩造船竞争力出现了新变化,三个国家的造船业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是中国造船业由大转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造船业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世界新船订单巨幅下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等许多问题。面对"十二五",造船企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掌控船舶工业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培育两大"龙头" 记者: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航运、造船业持续低迷,我国民营船企备受煎熬.在这种形势下,民营船企如何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下,全球航运、造船业在新世纪初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兴旺,世界造船业,尤其是东北亚的造船业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日韩造船竞争力出现了新变化,三个国家的造船业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造船业也春回大地、渐入佳境。订单数量猛增,许多造船企业的生产任务排到了2006年。然而,就在人们对我国造船业的美好前景喜上眉梢之际,近一年多来钢材价格飞涨对造船业形成了强烈冲击,让刚刚起飞的中国造船业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中国奇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船舶工业把握机遇,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对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顾问王荣生认为:"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与中国船检和造船业同舟共济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10.
造船     
《中国船检》2004,(1):59-61
我国造船业竞争力提速 中国造船不仅仅单纯地走大吨位、高数量之路,在船舶技术革新上,我国造船业也正在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造船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迅速提升。但是,我们的整体造船水平还落后于日、韩等国,在造船平均周期和船用配套产品质量方面还相对落后。我  相似文献   

11.
国际造船业产业转移的现状、特点与中国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陶永宏 《船舶》2005,(5):1-5
国际造船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文章分析了国际造船业向中国转移所具有的四大特点:即由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转移;由船舶制造向船舶配套转移;时效性以及集聚性.提出了中国应对国际造船业转移的"以产业集群为建设思路进行产业布局,构筑大基地;以产业集聚为发展思路进行企业优化整合,组建强集团;注重特色营销,开展错位竞争"等五大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造船业总量指标迅速增长,产品结构逐渐优化,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处于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阶段。作者依据波特教授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对我国造船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概括出提升我国造船业竞争力的策略,为我国造船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造船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内向型到外向型、从劳动密集到劳动、资本、技术密集不断发展壮大,数十年来对促进我国外经贸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我国造船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政策环境、扶持措施、宏观协调、行业管理、运营机制、经营模式等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目前存在于业内的诸多问题,由世界造船中心向我国转移而带来的市场新机遇也将会与我国造船业失之交臂。因此,我国造船业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性措施,迎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根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的年度报告,1985年世界航运业和造船业仍处于不景气的状态。没有迹象表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航运业和造船业将会复苏。从世界船队拥有的船舶吨位来看,1985年是连续下降的第三年,仅为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船检》2008,(6):42-46
保质按期交船是重中之重;“中国制造”未来的方向应该是向“中国服务”推进;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发展成为世界造船强国的“拦路虎”,我国造船业面临重大考验。未来船市仍将相对稳定;在国内,海洋钢结构韧性问题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造船业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船业不仅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也是风险密集的产业。造船业是一个高投入、低利润、高风险的行业,受美国次贷危机、全球股市剧烈震荡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宏观环境变数增多,造船市场也受到了重大影响。航运市场波动风险、产能过剩风险、利率上调风险、技术风险、船东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等各种风险正在逐渐逼近长三角造船业。  相似文献   

17.
李赪 《中国船检》2011,(8):58-60,119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新接订单量超过中国,重新夺回世界第一位置。中国造船业从造船"大"国变成"强"国,还有一段很艰难的历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造船业的比较优势日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造船业该怎样应对呢?  相似文献   

18.
一、国际海事格局的变化,船舶配套业迎来最佳发展时期“十五”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与先进造船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在自主创新、造船能力、生产效率、配套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将达到80%,建成船用设备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左右,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是加快船舶配套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船用设备制造本土化,集中力量解决配套能力弱的问题,使造船业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汝军 《中国水运》2006,6(11):13-14
通过对世界造船业的形势及我国造船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船舶配套设备落后是我国目前造船工业发展瓶颈的结论:分析了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的形势;确认中国企业应该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为中国造船业及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并给出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0.
构建集团化船舶行业物流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世界造船业的格局以及我国在世界造船业所处的地位,指出以信息化带动造船业发展的重要性,而船舶物资采购和配送的信息化首当其冲,进而分析了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我国船舶物流企业实施集团化经营和建立物流商务平台的必要性,设计了我国船舶物流企业集团化经营和商务平台的架构,指出实施集团化经营和建设船舶物流商务平台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将为我国造船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