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上石油运输的快速增加将导致船舶污染海洋环境事故的风险逐年加大,制定有效的风险降低措施来减少事故的风险显得十分必要。科学的水上污染事故风险可接受标准可以为水上污染事故的风险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文章对目前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水上污染事故风险的特点,提出了利用FN曲线来确定水上污染事故可接受标准的方法,并选择合适ALARP边界的确定方法。通过对舟山地区的船舶污染风险评估验证计算,得出基于FN曲线的水上污染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可以更好的表达风险可接受水平以及污染量与水上污染事故频率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提供评价结论,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船舶的失控险情和事故,对长江水域的沿江码头、航行和停泊的船舶以及水上桥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极易引发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本文分析了船舶失控的确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水上交通事故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上交通事故分级是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响应级别确定的基础和依据。针对现有水上交通事故统计与分级在应急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科学的水上交通事故分级方法。在现有水上交通事故统计与分级指标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分级指标权重和模糊分级标准,建立了层次—模糊综合分级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分级指标权重的有效性和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实现水上交通事故分级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国家水上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系统分析我国水上危化品运输特点,研究水上危化品船舶事故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危化品水路运输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大,水上突发险情事故中危化品船舶事故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液货危化品运输船舶的老旧化、大型化、杂运集装化以及危化品散装多样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上危化品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危害性大和易发生二次事故等事故特点和处置危险性高、难度大、专业性强等应急处置要求是制约我国水上危化品应急处置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同时,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水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突发险情应急处置难题,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指出了加强危化品船舶事故应急救捞体系建设的10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当前船舶水上纵向运动预测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船舶水上纵向运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船舶水上纵向运动的线性数学模型的缺陷,然后引入非线性建模方法—神经网络对船舶水上纵向运动变化特点进行拟合,建立船舶水上纵向运动的非线性预测模型,最后与线性船舶水上纵向运动建模方法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船舶水上纵向运动预测精度高,船舶水上纵向运动预测误差要小于线性船舶水上纵向运动建模方法,验证了本文非线性船舶水上纵向运动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航海业的飞速发展,船舶数量与日俱增,海损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增多,危及水上人命、财产安全,各国的专业救助船舶也因此不断发展壮大。文中结合大型专业救助船舶水上救助服务工作实际,探讨了大型救助船在救助准备工作、救助方式方法以及救助工作的注意事项,为更好地开展救助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振昌 《珠江水运》2011,(12):59-6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和船舶数量在大幅度增加,船舶越来越大型化,水上交通日益繁忙,跨河、跨海大桥对水上交通的影响日益严重,船舶触碰桥梁事故频繁发生,而且事故风险在加大,容易引发较大的社会反响。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防范船舶与桥梁事故的发生。本文重点以我国内河和中山市水域为例,总结了船舶触碰桥梁事故的现状特点,分析了事故的原因,并提出防范船舶触碰桥梁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船舶污染事故调查虽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但许多问题依然困扰着事故调查人员,尤其是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后,船舶污染事故如何调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经将水上交通事故与船舶污染事故合并调查的研究列入"十三五"的任务之一。从探讨船舶污染事故调查的目的及作用入手,探讨调查各类污染事故的方法,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谈船舶碰撞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碰撞是指船舶与船舶之间或船舶与水上移动式装置之间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据统计,海损事故中40%以上是碰撞事故。 1、构成碰撞事故的要素1有实际接触,即事故当事各方的某一部位必须同时占据同一空间。2必须发生在船舶之间或船舶与水上移动式装置之间。3要有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理解风险评估理论在船舶火灾中的应用,论述国内外船舶火灾风险评估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从不确定性、确定性、耦合确定和不确定性3个方面对船舶风险评估进行总结。大部分船舶火灾风险评估研究主要借鉴水上交通安全评价和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是船舶火灾的发生形式、演变过程和事故后果都与水上交通事故或者普通建筑火灾存在不同。未来的研究应该结合船舶火灾特点,广泛采用风险评估领域的概率评价、场景模拟和韧性理论等新理论、新方法,开展定量化的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盛小曼  刘旭  廖川 《水上消防》2023,(2):50-53+65
为提高长江干线通航安全,本文对长江干线2018—2022年(6月)563起水上安全事故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从事故类型、事故时间段、事故人员伤亡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长江干线船舶事故主要特征,并从时间特征、分布特征和典型事故三方面分析事故致因,最后从引用新技术对船舶进行智慧监管、加强船员综合能力的提升、推进船舶智能航行和智慧航道建设三个方面,提出预防和减少长江干线船舶交通事故发生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2.
船舶撞击桥梁上部结构是船舶撞击桥梁事故的种类之一,此类事故频繁发生,对桥梁结构危害很大,本文介绍了水上限高防撞架的设计及施工方法,可为桥梁上部结构防止船撞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谈船舶超载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松志 《中国水运》2007,5(10):21-22
在水上运输过程中,因船舶超载运输而导致的沉船事故时有发生。如何遏制船舶超载,维护航行秩序,是水上安全监督工作的热点、难点。本文拟就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探讨船舶超载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碰撞是指船舶与船舶之间或船舶与水上移动式装置之间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据统计,海损事故中40%以上是碰撞事故。1、构成碰撞事故的要素1有实际接触,即事故当事各方的某一部位必须同时占据同一空间。2必须发生在船舶之间或船舶与水上移动式装置之间。3要有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15.
船舶引航作为一项高风险的水上作业,引航安全备受重视。根据最新资料统计分析,自2000年以来,我国辖区水域内船舶引航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给航运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减少航道内船舶引航事故,保障船舶引航安全,本文以长江江苏段航道为例,利用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航道内船舶引航风险,以期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世界海运》2015,(12):20-22
船舶一旦发生危险,势必威胁船舶及船上人员的安全,有时这种威胁是致命的,特别是对于水上航行的客船及客货船舶的安全。鉴于船舶航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以往典型的船舶事故案例汇总分析,对比其中的相关因素。针对驾驶台资源管理以及船舶驾驶人员操作等方面,提出关于航行安全值班、富裕水深、定位间隔等新举措,保证船舶水上航行安全,以期在水上船舶航行中加以实施,以便驾驶台资源在更合理的管理措施下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清明节前后,地处南粤的佛山雾霾天气频发,看得见、抓不着、打不散的雾霾成了威胁水上交通安全的"头号公敌"。据佛山海事局统计,2014年因能见度不良造成的船舶碰撞事故占到全年事故总数的40%以上,且佛山海事局辖区出现船舶碰撞事故的高峰时间段就是在浓雾天气频发的春季。在遍布吸水口的内河发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船舶碰撞事故不仅会给船舶双方带来直接损失,还间接影响到水上交通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了油气田开采作业中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防污染的现状以及近海供应船(OSV)往来于油气田与供应基地的情况,归纳分析了所存在的安全和防污染问题与事故原因,客观分析研究可能存在的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污染风险,提出了通航、船舶、船员、防污染、航海保障和应急管理的海事措施,创新了"安全和防污染包"委托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期,由于受到极端恶劣天气及各方因素的影响,各行业安全事故多发,水上交通运输行业也不例外。据统计,今年1-5月,全国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沉船艘数等较前几年有所上升,并呈现出碰撞事故多、代管船舶事故多、人为因素影响多等特点。为此,本刊从船舶碰撞、公司管理、人为因素等多个角度探究近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寻求治理的良策,为水上安全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20.
船舶水上交通风险的评估一直是业内研究人员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采用贝叶斯概率理论方法,通过贝叶斯统计、估计,结合国内引航及航运单位的船舶事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事故发生频率与后果情况的贝叶斯概率评估。并着重就贝叶斯方法在船舶水上交通风险评估中的随机性特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证明贝叶斯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良好的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