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防止船舶向海洋排放未经处理的舱底水,设计基于AIS的舱底水排放监控系统,将AIS实时监控的功能应用于舱底水的排放监控.该系统能够实时地监测船舶排污信息,记录相关的数据,对出现的相应情况进行报警,有效地监督舱底水的非法排放.  相似文献   

2.
李晋  胡青 《中国船检》2011,(6):82-85
目前,在船舶监管领域,AIS系统和GPS公网监控系统作为VTS系统中的辅助系统,相互共存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与VTS系统相比,它们能够准确确定监管船舶的各种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而不需要人为进行呼叫就能够自动识别。其中AIS系统中,classA主要应用于IMO公约规定的大于300总吨以上的船舶,AIS classB和GPS公网监控系统则应用于小型内河或沿海船舶。  相似文献   

3.
我国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的目标,是为了控制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改善沿海及内河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控制船舶大气污染奠定基础。根据上述目标的要求,提出一种可对排放控制区内船舶废气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的监控系统设想。该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设备嵌入至船舶烟囱内,通过互联网无限通信、GPRS DTU和云计算等技术监控控制区内所有船舶废气排放的实时动态,以更为客观精确的数据统计和直观及时的动态跟踪促进船舶排放控制区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梅 《江苏船舶》2006,23(5):40-41,44
介绍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概念和功能,说明了AIS与雷达监控同屏的可行性,强调了AIS实施以后对现有VTS、船舶航行及避碰、助航标志及信息的影响,提出了内河实施AIS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内河航运事业的日益发展,内河船舶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长江上大型油轮和油驳船队的出现,使得内河水域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船舶向水域任意排放未经处理的舱底水,油轮大量的压载水和洗舱水的排放都严重污染了内河水域,防止内河水域污染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10月15日船检局公布施行了“内河船舶防污染  相似文献   

6.
黄晓梅 《江苏船舶》2006,23(5):40-41
介绍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概念和功能,说明了AIS与雷达监控同屏的可行性,强调了AIS实施以后对现有VTS、船舶航行及避碰、助航标志及信息的影响,提出了内河实施AIS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内河水运的不断发展,内河航运船舶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内河船舶AIS设备安装质量参差不齐,这给监管部门掌握区域内航行船舶数量带来困难。同时,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系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使用YOLO实时目标检测技术,实现了对内河中运行的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测试集当中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7.50%,在实际应用当中拥有识别速度快、实时性较好、准确度较高的优点,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2015年2月4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沿海及内河船舶实时动态权威数据正式对社会开放。AIS公众服务平台运行一年多来,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将海事系统建设的覆盖我国沿海及内河的AIS岸基网络系统数据有效利用,既有效提升了海事监管水平,又充分贯彻了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要求,为AIS社会化应用掀开新的一页。面向社会提供AIS公众服务传统的AIS应用,仅仅局限于船舶航行过程中船舶  相似文献   

9.
何文彬 《中国水运》2007,5(8):35-36
目前,内河散装有毒液体物质运输的数量、品种在逐年增加,对船舶的安全及内河水域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主管机关对洗舱作业和洗舱水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并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船流动停靠船舶艘次大量增加,对水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挑战,同时长江流域现有洗舱站数量少且功能不完善,急需加大洗舱站建设力度。针对目前长江内河洗舱站研究工作开展较少的问题,本文基于内河洗舱站设计,结合现有码头改造对洗舱工艺方案和污水处理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保护水资源意识淡薄、船舶防污染管理手段软弱、港口城市配套建设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导致内河船舶防污染进程缓慢,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负面效应。江河湖泊的五大污染源(面、点、移动、固体废弃物、其它)中,内河船舶属第三大(移动)污染源,向水中排放的主要是机舱含油污水、油船压载水、洗舱水、有毒液体物质、包装有害危险物质、生活污水、固体垃圾、事故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对重点船舶、重点区域和部分船舶运动参数的个性化安全监控,确定船舶个性化安全监控的各种要素,提出基于AIS信息的船舶实时个性化安全监控概念模式,并对相关实现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IS信息的船舶实时个性化安全监控要素可概括为可选择个性化要素和可定义个性化要素。结合对安全监控个性化要素的识别及对相关概念模式的设计,根据相关管理机构对船舶进行重点监控的需求,利用AIS信息数据统计和处理技术,开发基于AIS信息的船舶实时个性化安全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一种船舶尾气污染物排放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实时采集船舶尾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含量,并将其转化为模拟数值信号,其中:一路传送至船舶航行记录仪(Voyage Data Recorder, VDR)保存,供后续取证使用;另一路传送至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由海事主管机关实时接收相关信息,判断船舶是否存在污染物排放问题,便于其确切掌握船舶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提升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14.
空间AIS系统是利用低极地轨道小卫星装载AIS收发机,从太空接收并存储船载AIS发射的船舶相关信息,再转发给岸上相关用户的一种新型的船舶交通全球实时监控系统.此文阐述了空间AIS系统产生的背景、研发现状、系统组成特点、关键核心技术细节等,并对空间AIS系统与LRIT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各海域运行船舶密度的增加,海上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实时分析各船舶实时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同时,船舶各自的AIS系统在采集及传输数据过程中,受到海洋噪声及传输信道干扰等因素影响,安全监控系统接收数据会出现失真。本文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海上安全监控系统的AIS数据挖掘算法,针对采集数据的失真设计了聚类算法,最后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更加便捷、更加符合内河水运发展的监控方式,指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内河航道小型船舶应用受限,无法很好地实现船舶监控的问题,提出基于双模(GPS/BDS)定位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内河船舶身份识别系统(R-AIS),并分析其为海事监管部门、船主、船闸调度中心等3类服务对象分别实现船舶位置定位、周边船舶身份自动识别和协助船舶便捷过闸功能,发挥船载终端的功能、实现岸基终端信息交互、优化船载终端供电系统。R-AIS可为船舶监管提供有效的监控手段,提高船舶的过闸效率,促进内河水运事业健康、安全、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调研张家港港口内河散装危险化学品洗舱水排放处理,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船舶监控系统的研究对船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船舶导航能力和海上交通管理能力。该文提出的基于虚拟仪器的船舶监控系统,应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了AIS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网络最新发布的船舶信息数据,进行信息的解析和存储,同时应用Google Earth显示船舶的位置及路径信息。系统选用Kalman滤波对船舶的航迹进行跟踪优化,结合BP神经网络对船舶航迹进行预测。系统可实现AIS数据采集、解析、存储、显示、分析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浩浩西来,滚滚东去,万里长江碧波浩荡,是一条航运价值最高的"黄金水道"。据测算,长江航运每年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达1200亿元以上,间接贡献达2万亿元以上。然而,由于沿江重化工产业发达、内河危化品运输船舶数量逐年增加,有毒有害的船舶洗舱水等污染物肆意排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结合AIS/VITS、CCTV、雷达、激光扫描仪等多种监控手段,实现对经过内河航道电子卡口船舶的智能监管和非接触式执法违章取证在船舶水上监管的应用,介绍了内河航道电子卡口智能监管系统的概要设计、优势分析、技术亮点、解决方案、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