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报告4例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左或右室瘘。1例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枝右室瘘,行双结扎贯穿缝合;1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枝瘘入左室;2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枝瘘入右室;后3例在体外循环(CPB)下,切开瘤样扩张之冠状动脉(其中1例并切开右室)关闭瘘口。4例随诊平均7.8年均获满意疗效。文中重点讨论了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透明和解剖剥离等方法观察了130例大白鼠心脏的冠状动脉。鼠心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始段与伴行静脉的关系极为密切。复制心肌梗塞模型时,结扎左冠状动脉可在动脉园锥与左心耳之间进行。左室支粗大,是前降支(或旋支)的直接延续,分支分布到左室前、后壁的大部分。鼠心有独立的空间隔动脉(56.2%起于右冠状动脉,43.8%起于左冠状动脉)供应室间隔的大部分。24.6%的鼠心有上间隔动脉(起于右冠状动脉)供应室间隔之上部。后降支的出现率为17.7%。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以均衡型居多(72.3%),右优势型次之(24.6),左优势型最少(3.1%)。以上结果与狗、兔、猫等动物及人的资料作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评论两维心回声图比M型超声心动图对成人心脏疾患的诊断具有更多的优点。它可以可靠的评价冠心病,左室室壁瘤,室壁运动失常和心室功能障碍。早先的研究证明它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后局部心脏的扩大及其预后的判断,检测左冠状动脉主干是否狭窄,和室壁瘤患者是否可以手术等方面都是有用的。二尖瓣(以下均简写为瓣)瓣狭窄患者二尖瓣口大小的确定,两维心回声图与手术所见或心导管检查资料对比提示有很好的相关。对于二尖瓣的返流的原因亦可以较可靠地阐明是瓣膜本身病变,还是心肌病理学上的异常所致。此外,左室、右室  相似文献   

4.
<正> 应用超声心动图,可以无创伤地研究心动周期中心脏各种血液动力学参数,从而可判断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心功能。近年来国外学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左室功能及解剖异常已有报导(1.2),1979年作者曾报告应用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测定诊断早期左室肥厚(3)。在此工作基础上本文就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进行左心功能观测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对左室或右室负荷过重疾病的左室重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超声心动图观测心脏疾病左心血液功力学变化的评价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即微创条件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限于心前部位 1~ 2个分支的病人施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中通过左前胸小切口行左内乳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 4例 ;通过胸骨正中切口施行该手术 ,同时应用自体大隐静脉与右冠状动脉架桥 4例。结果 术中没有一例变更手术程序 ,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 ,亦无一例需输血治疗。随访 2~ 6 0个月 ,8例病人均存活 ,且未再有心绞痛发作。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在治疗某些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法乐四联症矫治手术前后心功能及心腔几何构型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法乐四联症(TOF)矫治手术前后及随访中左、右心室功能及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成功施行TOF矫治手术治疗的85例TO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左、右心室及左心房容积变化及射血分数作为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以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及左室晚期充盈分数(AFF)作为反映左房收缩功能的指标;以左室偏心率及长径/短径比值作为反映左室几何构型的变化。结果TOF矫治手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大,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均减小;LAEF及AFF亦增大。LVEF、LAEF和AFF在随访中持续改善,RVEDV、RVESV、RVEF随访中进一步减少。结论TOF矫治手术既减轻了右室的容量负荷,又改善了左室、左心房的收缩功能及几何构型。在随访中,左室功能持续改善,右室功能维持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报告1996年4月至7月在上海新华医院学习期间,以及后来作者所完成不同类型右室双出口矫治本共9例,其中心内隧进修补使左室连接主动脉6例(包括右室流出适加宽4例,切口直接缝合1例,应用同种带辩动脉重建右室流出道1例);右房内板障分隔或折流3例(其中上腔静脉横断后两端分别与右肺和肺总动脉即全腔肺动脉吻合2例,同种带瓣动脉连接右房与肺总动脉即改良Fontan术1例)。手术中无1例死亡。作者认为分型与畸形不同决定术式有利,保证左、右室流出道通畅是手术成功之关键,对伴发畸形的合理兼治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的又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正> 单冠状动脉发生率约为0.04%,兹报告1例。病历摘要:男51岁。劳累性心悸、气短14年,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欲行导管球囊扩张术。为除外冠状动脉病变,术前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左冠脉造影时,在距左主干2cm处,发现1支向后右方走行的血管。在右冠脉窦,右冠导管反复不能找到右冠脉开口。遂行主动脉根部造影,见右冠脉开口于左主干远端2cm处。冠脉畸形发生率约占冠脉造影病人的1%左右。可分为:冠脉畸形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闭锁或发育不全;冠状动脉瘤;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脉畸形等。单冠状动脉为冠脉畴形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据其发出部位,将其分为2型,发自右侧的单冠状动脉称R型,发自左侧  相似文献   

9.
应用国产无创性心脏起搏监护仪对34例患者进行了经胸壁心脏起搏,其中11例监测左、右心室压及主动脉和肺动脉压,23例抽取肺动脉血用Fick氏法测心排血量。各参数均与右室心内膜起搏对比,结果获得与心内膜起搏相似的血流动力学效果。结果表明:无创性经胸壁心脏起搏确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临时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心室起搏方法,在12只清醒犬研究了不同刺激部位(左室前、后壁及右室流出道)和连结间隔的室性早搏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发现,室性早搏与对照比较,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在各刺激部位和连结间隔基本上没有变化;左室压变化速率(LV dp/dt)和每搏输出量(SV)在各部位短连结间隔显著降低;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仅在刺激左室前、后壁的短连结间隔显著减少。室性早搏与早搏后代偿收缩相比,LVSP 在各剌激部位的短连结间隔显著降低;LVEDP和 dp/dt,在各刺激部位和连结间隔都显著降低;SV,除右室流出道的长连结间隔外,均显著降低。并且,这些变化与刺激部位和连结间隔密切相关。总之,实验证明,室性早搏可使左室心肌收缩性能和泵功能降低,而且,右室功能状态也可影响左室机能。  相似文献   

11.
In recent years,extensive research is underwayto 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among women.Epidemiology has in-dicatedthat sex difference has an obvious presenceinCHD incidence and mortality.Womenprior tomenopause have a muchlower presence inincidenceof CHD[1-2].While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rise significantly among post menopausal women orthose who have ovary removed,si milar to that ofsame-age men.It showed that the estrogenlevel hasa close relationshi…  相似文献   

12.
1.用血管造影法和腐蚀法对110例狗心左室乳头肌动脉分布进行了观察,并结合分布特点计论了冠状动脉阻塞时对乳头肌可能产生的影响。2.前、后主要乳头肌均为附着型。前乳头肌平均长1.96厘米,宽1.10厘米。后礼头肌平均长2.04厘米,宽1.2厘米。3.前乳头肌血供来源Ⅰ型(由前降支供应)最多,占71%,Ⅱ型(前降支和左旋支的分支)次之,占18%。后乳头肌血供来源Ⅰ型(左旋支的分支)最多,占91%,其中65%来自左室后支。4.乳头肌内部血供特点:(1)均来自直走型动脉支;(2)均呈节段性分布。每肌接受2—9支,5,6支最多;(3)动脉支在肌内分布有一定的对称性;(4)动脉的排列形式以混合型最多;横行型次之;(5)动脉支在乳头肌心内膜下层吻合成心内膜下丛,中上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门控核素心血池显像检测手段对临床心功能状态的判断提供一客观、准确的量化指标。方法 选取我院 393例因各种心脏疾病行门控核素心血池检查住院患者 ,用SPOPHYDS7型SPECT ,FRANKFURT门处理程序 ,获得左室各功能参数 ,依据WHO心功能分级标准 ,将心功能分为 1~ 4级。结果 临床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心血池显像所获各指标值明显不同 ,心功能 1~ 4级 ,GEF、PER、PFR呈依次减低趋势 ,EDV及PS依次增大 ;GEF值小于 36%时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者占 71 3% ,当GEF值小于 2 6%时多数心功能处于 3~ 4级 ,当GEF值为 2 6%~ 35%时 ,心功能多处于 2~ 3级 ,当GEF值大于 36%时心功能多处于 1~ 2级。同时表明 :心血池显像所获各项参数之间相关非常显著 ,且与临床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良好 ,依次为EDV、GEF、PER、PFR、PS。结论 核素心血池显像所获各项参数能够直接、客观、准确反映出临床心功能状态 ,同时提供室壁运动、相位分析等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心肌显像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对34例DCM患者和14例以心衰为突出表现的其它心脏增大患者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34例DCM患者表现左室重度扩大者32例(占94%),其中72%(23/32)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右室扩大,心肌出现多节段花斑样改变者占85%;6例缺血性,C肌病(ICM)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的左室扩大;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主要表现为右室扩大。提示该显像技术可用于DC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国人心脏室中隔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人心室中隔形态,特别对其上缘的构成除E.Henry_-~1有过描述外,国内还未见详述。为了适应心脏内、外科发展的需要,我们对60例人心室中隔标本(儿童30例,成人30例)左、右侧面结构、边缘等进行了观察与测量。  相似文献   

16.
<正> 二尖瓣环、瓣叶、腱索和乳头肌组成的二尖瓣复合体,在防止血液返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乳头肌作为复合体的主动部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乳头肌功能紊乱是产生病理性杂音的常见原因之一,由梗塞所造成的乳头肌断裂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有关人心左室乳头肌血供的研究,国外有少量报导,国内仅北京医学院夏家骝等人进行了研究。基于其重要性,我们对人心左室乳头肌形态和动脉供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两维彩色多普勤超声心动图诊断大动脉炎性心脏损害38例,发现这些患者存在心脏扩大、向心性左室肥厚、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返流、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冠状动脉损害、心肌梗塞并左室室壁瘤、二尖瓣狭窄、二尖瓣脱垂、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等心脏病变。并伴有体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扩张、动脉瘤改变。两维彩色多普勤超声心动图诊断大动脉炎性心脏损害简便、安全、准确、迅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透明、软X线造影及组织学切片技术,对100例家兔左心空壁内动脉进行了观察,并与人心左室壁内动脉作了比较讨论。家兔左心室壁内动脉的分布类型在许多方面与人的相似。分枝型动脉(ClassA血管)供应心肌全层,包括心内膜下层;直型动脉(ClassB血管)主要分布到乳头肌、肉柱。乳头肌肉动脉分布可分为节段型、轴型和混合型。室间隔左心室侧壁内动脉分布比较紊乱,无明显规律。在心脏横切面中,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方向平行,呈袢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