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当代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诗学着眼于诗歌的审美创造活动,通过“影响的焦虑”命题下对事实性与修正的辩证分析,实际着重阐发了一种“反影响”诗学,并最终以审美僭越历史,对影响的诗史做互文性阐释和重构.布鲁姆影响诗学视域下的诗史重构,陷入了审美与历史的深刻矛盾,同时又以其审美主义偏执激化了这一矛盾,难以达到文学史的整体性再现.对此,回归文学史的历史性和语境化,当足以药石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学史学界提出了“新文学史”的概念,《剑桥中国文学史》是迄今为止西方世界出版的最新的中国文学史.本文从文学史学角度回顾了书写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梳理中国文学史一百余年的历程及四个发展阶段,分析《剑桥中国文学史》与新文学史学的关系,以及给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精神人格符号,对他进行发生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活体意义.如果对沈从文进行内心考古学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他的灵魂的底色是文学的诗性,这也是他最“顽固”的精神人格基因.经过共和国初年一次次的思想改造运动,沈从文获得了进入新社会的通行证,也试图通过体现主流价值需求的文学创作实践与新中国政权保持步调一致,但是,他的诗性基因并未消失,因而导致了他创作中的矛盾与困惑,精神人格出现了裂隙.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文学史学科百年来虽然经历过多次方向与风气的转变,但时至今日,科学性却依然是其追求的最高目标.追求科学当然是文学史无可推卸的责任,但因此而疏漏了文学史的本职——对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发掘与阐发,却不能不说是我们文学史的最大弊病,文学史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史,必须对文学史的目的与任务、文学史研究与编写中的思与感的关系以及文学的本质与特性等问题作全面而深刻地反思,只有高度重视文学的审美特性,确立文学史书写的文学本位才能使文学史摆脱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教学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强力措施,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更主要的是课程内容的改革.外国文学史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煤体手段,促进教学和提高效果.本文着重探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不足,为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百年中国,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文化,生成了“‘五四’文化自觉”与“当代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既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对文化有相对独立性的自觉,也是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自觉。“‘五四’文化自觉”的理论内涵是中国文化的“失败”,它所导向的实践是“文化改造”。围绕“失败”的争论涉及“利用厚生”“安身立命”和“纲常制度”三个不同的文化层次;“改造”的实践既指以西方现代性的科学与民主去批判中国传统,又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及其伟大成就。两种改造方案既鲜明对立也有交叉重叠,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主题。“当代文化自觉”的理论内涵是“文化自信”,它所导向的实践是“文化复兴”,这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主题。中国的现代转型还在进行,对中国与世界的认识仍在深化。展望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景,“当代文化自觉”应当是一个包括“文化自觉”“中国自觉”和“现代自觉”的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7.
“真诚”问题在卢梭的思想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他以“真诚”的名义所掀起的伦理学革命,对此后人类的知识探求、审美创作以及政治实践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通过对卢梭思想的全面梳理可以看到,“真诚”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却缘起于古代传统.为了捍卫“真诚”的价值,卢梭不惜向伪善宣战,并身体力行,用写作来展示自我的真诚.然而,他恰恰是在以一种“制造真诚”的方式展示了真诚的困境:自我认同的困难性以及这种认同对哲学话语与政治实践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深入探讨卢梭与真诚问题将对当代理论与现实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三网合一”综合轨道交通的概念、功能及特点,并对“三网合一”综合轨道交通的利益群体和实施利弊进行了分析.“三网合一”综合轨道交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当代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的新生事物,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和质量、实现我国轨道交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是利大于弊、互惠共赢的民生工程,其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先要重视员工行为规范的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再是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国学“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萍乡公交借鉴国学智慧作为企业管理者、生产者的行为规范,紧密结合岗位职责,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江南杯”职工舞蹈大赛圆满落幕 7月1日,“江南杯”职工舞蹈大赛在南京凤凰国际文化中心举行,400公交名劳模、先进、员工代表集聚一堂“秀风采、竞风流”,充分展现了当代南京公交人的精神风貌和多彩生活. 南京城建集团副总经理邹锐、南京公交集团及所属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等莅临现场观摩. 此次舞蹈大赛是南京公交集团主办的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内容之一,由江南公交工会负责具体承办.为确保大赛质量,江南公交工会提前2个月酝酿大赛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正处在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出现了种种不协调 ,需要相应价值尺度来引导。而以国家理性为价值尺度的“国家主义”在中国正趋向衰微 ,以个人理性为终极价值尺度的“个人主义”在中国无法植根 ,造成了社会公共伦理的“空场”,从而说明以公共理性为核心 ,以“个人自由加公共利益”为精神实质的“社区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精神价值取向应时而生 ,适应了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历史条件下为自己自觉设定的实践志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理论志趣的实践体现。新哲学观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理论志趣和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之下所进行的学术探索。  相似文献   

13.
陈西滢不是专门研究戏剧的,但对戏剧艺术与戏剧改革有自己的主张,也有过较大的影响.文学史通常把陈西滢归于“胡适派”文人之列,其实陈氏的戏剧观,包括他的易卜生研究、对传统戏剧的态度,都与胡适的观点多有差异.陈西滢对文学、对戏剧有其自己冷静理智的判断,他对戏剧舞台艺术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追求,对传统戏剧较为理性的态度,以及从接受角度注意观众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在现代戏剧理论创建期都是一份难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发生之间的关系问题,除了在文学史中的叙述外,语言学史和文化史、思想史也常涉及此一问题,且能发文学史之所未能发的创见.与文学史的叙述不同,语言学史、文化史和思想史更加注重自晚清以来的语言变革运动和五四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之间的连续性、一贯性.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文学演进的历史连续性,以及文学变迁和整个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作家生活和写作的那段历史时期,是传统江南城市向当代长三角城市群过渡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他们充满个体情感、体验与跳跃性的叙述中,实际上是以诗性直观的方式表达了对江南城市的人文观察与思考,对于长三角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与总想成为政治中心的南京、一心一意想过好小日子的杭州,以及不知明朝梦醒何处的扬州相比,在江南城市群中,最像江南的是苏州。在对上海这个现代大都市的态度上,最鲜明地见证出传统农业民族对现代世界的"爱欲"和"惶恐"。让走得太远的上海,以及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以上海为榜样、走得过急、过快的中国城市,重新回顾江南城市的现代进程,特别是现代作家对这个进程的意见与批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成长的角度对当代女性生存的困境进行了深层次的展示和揭示,试图从人性衍变的轨迹中去探寻女性自我救赎道路上的艰辛,从而理性审视女性真正的精神创伤的根源以及女性解放道路的艰难,文本有着超越性别书写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教授在2010年出版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提出"文化唐"的概念。此概念与传统以朝代史划分文学史不同的是,以文学文化史作为贯穿文学史的核心。本文旨在阐明"文化唐"的概念,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学史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或许是无法回避当代自然和人的关系的严重失衡,并试图回应时代关于恢复生态平衡的呼唤,李泽厚提出了“人的自然化”,作为对“自然的人化(人力化)”的补充和纠正,并给了这两方面几乎相等的美学地位。但“人的自然化”所描述的美,却不是由“人力”、“劳动”创造的。所以,李泽厚提出“人的自然化”,其实是向自己的根本性命题“美在自然的人化(人力化)”发出了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19.
现在无人驾驶飞机、汽车已经相当普遍,而无人驾驶船舶则鲜为人知.我国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无人驾驶船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由航天新光公司曾研制成功的“天象一号”无人驾驶气象观察艇(图1),为北京奥运会的青岛奥帆赛提供气象保障服务,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应用无人船进行气象观察和预报.“天象一号”无人艇全长6.5米,船体用碳纤维制成,应用了包括智能驾驶、雷达搜索、卫星导航、图像处理与传输等在内的诸多当代前沿科技.其成功应用,为我国进一步研制高性能无人驾驶船舶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特定任务准备骨干力量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规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干部教育培训以“特殊的劳动”为对象;当代干部教育培训,必颁从干部的“从业”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