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美国ATLANTIS号、英国JAMES COOK号、挪威G.O.SARS号和日本CHIKYU号等科学考察船综合分析国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对我国现有的科学考察船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提出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先后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船、"J121"号、"海洋四号"船、"极地"号和"雪龙"船。其中,前3艘船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为冰区加强型运输船,在1986年购进后,经过改造投入到我国极地考察,1992年退出极地考察序列。"雪龙"船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3.
介绍“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现代化改装前后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和技术状况。重点介绍“大洋一号”船舶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的建设和特点、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及系统海上调试和试验,以及发展海洋调查技术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分析国内外科学考察船通信系统的基本情况,介绍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俄刻阿诺斯"号科学考察船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科学考察船的内部通信和对外通信需求,给出科学考察船综合通信系统的一个基本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5.
《船舶》2014,(1):117-118
“科学”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是依托于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十二项大科学工程项目之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7月26日正式立项,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牵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为项目法人单位。  相似文献   

6.
刘春江  胡浩  崔濛 《船舶》2019,30(4):68-74
科学考察船的空调通风系统噪声不仅会影响到科学家进行海上实验,而且对船员的工作、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故空调通风系统减振降噪是科学考察船的重要工作之一。该文结合“东方红3”号实船,介绍了该类船的空调通风系统减振降噪的特殊性,同时提出通风系统减振降噪设计的方法和措施,为科学考察船以及类似船舶空调通风系统减振降噪技术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霞  刘加锋 《港口科技》2010,(11):49-49
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动力船“星球太阳”号2010年2月25日在德国城市基尔下水,并将于明年由两位冒险家驾驶出航,有望成为第一艘仅以太阳能为动力环游世界的船。  相似文献   

8.
3月24日,由江南船厂修船部承修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完成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后安全顺利抵达上海。为保证这次“雪龙”号完成中国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2004年6月,圆满完成了“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巨型轴系的特检任务,并创造了在国内首次不请国外服务商  相似文献   

9.
《船舶》2017,(5)
<正>8月28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向阳红01"号船从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中心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为期260天的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此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号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并在走航过程中进行环境、资源、气候、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0.
《船艇》1995,(12)
由上海沪东造船厂为国家海洋局改装的“雪龙”号船,日前完工并交付船东,从而保证了1995年11月20日按时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为了有效地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提供性能优良、多功能的极地科学考察船,国家海洋局决定对“雪龙”号船进行改装。沪东厂在承接了这一改装工程任务后,于短短的四个半月时间里,接连  相似文献   

11.
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船舶动力定位系统,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在一些工程船和海洋调查船上。这些船舶在作业中对于保持船位的要求特别高。最近几年,在一些新造的港作船和大吨位的客滚船上也装有动力定位系统。本文以“大洋一号”为例介绍动力定位系统的使用。“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于2002年进行现代化增改装时,增加了一套动力定位系统,自2003年开始,一直应用在海洋调查作业中。1“大洋一号”船动力定位系统简介动力定位系统由测量系统、控制系统和推进装置组成。控制系统接受测量系统发出的位置信息和环境力信息,通过计算机自动控…  相似文献   

12.
《船艇》1992,(7)
“极地”号南极科学考察船改装设计,最近荣获199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为了满足船舶航行南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上海沪东造船厂先后两次对该船进行了具体的改装工程设计和施工,从而使该船成为一艘多功能、多用途、综合性并适宜于高纬度高严寒海域航行的科学考察船。该船建有较大的储油舱,尾部加装有直升飞机升降平台,并装有一套  相似文献   

13.
邱浩兴 《航海》2005,(5):26-28
丹·卡洛克数周来一直盼望着参加海洋探险潜水公司的这一次潜水游,这是一名航天技术工程师释放工作压力的方法。然而,这天早晨的这次潜水游却不是一次风光游。卡洛克于2004年4月25日拂晓登上了“太阳潜水员”号潜水船。但此时,湿漉漉、灰蒙蒙的浓雾覆盖了南加州海岸。“太阳潜水员”号搭载了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23日,DNV GL在上海向厦门大学和广船国际颁发了"嘉庚"号远洋科考船的水下辐射噪声SILENT证书,这是中国制造此类科考船首次获得该证书。"嘉庚"号科考船是由广船国际建造并于今年3月成功交付给厦门大学的海洋科学考察船舶,将打造成为一艘浮动的海洋科学实验室。该船长78 m,最大航速14 kn,巡航范围达1万海里。该船能容纳54位工作人员包括36位科学家,可装载供长  相似文献   

15.
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采用电力推进、大型化、集成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大型化、集成化、低噪声、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选配、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船舶》2017,28(z1)
正为总结近年来国内海洋科学考察船领域的成果,交流我国科学考察船在需求、设计、建造和配套领域的技术经验,共谋科学考察船未来,10月20日,2017海洋科学考察船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共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海洋六号"船长106 m,船宽17.4 m,设计吃水5.5 m,4 335总吨,具有B3级抗冰能力。该船于2016年10月22日离开广州,远赴南极半岛海域执行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在2017年1月中旬海上考察期间的一次气旋过境中,"海洋六号"从南设得兰群岛南面某站位取样后前往欺骗岛福斯特港避风。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我国设计与建造新一轮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未来规划,通过细分特种设备类型、功能及其布置区域,分类研究与挖掘海洋科学考察船特种设备安装控制要点,并最终较为系统地形成了各类特种设备的安装控制要素。通过加强海洋科学考察船特种设备装船要素的长期积累,为我国后续新造海洋科学考察船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参考,推动我国海洋调查研究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及其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科考船动力系统在电力推进、柴电混合推进等新型动力型式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大型化、集成化、低噪声、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方向的发展建议,对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选配、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一艘新型的多用途科学考察船“费多罗夫院士”号驶抵列宁格勒母港。这艘崭新的柴油机电动船目前在苏联船队中是独一无二的。它是苏联向芬兰定制的。“费多罗夫院士”号考察船现归属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