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用汽车》2008,(8):56-56
炎炎夏日,适时打开车窗通风换气固然重要,但大量灰尘也会趁机侵袭,还有尾气等各种有害气体及污染物更会附着在绒布座椅和顶棚上,久而久之,车内环境便会遭遇严重破坏。避免这种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定期在仪表台、车门饰板等塑胶部位用毛刷配合万能清洁剂清洁。当紧闭车窗打开空调时,应确保其设置在内循环模式,以防止外界灰尘侵入。  相似文献   

2.
正七、保养招数65.减负启动如果你的发动机排量小、功率不大,那么在启动发电机时,应尽可能关闭空调,避免发动机启动困难或损坏有关元件。66.车内太热时别急着开空调若车在烈日下停放时间较长,车辆启动后不要立刻使用空调。先把所有车窗都打开,启动外循环,把热气排出去。等车厢内温度下降后,再开启空调。不应频繁开启和关闭空调,以防损坏空调系统。67.每周至少开一次空调  相似文献   

3.
新车空气质量一直是众多车主关注的重点.如何在短时间内消除新车异味,有六点建议供参考.一是新车行驶前6个月内,车主应该尽量少用空调,时常开窗以加强车内通风换气.二是车内装潢、饰品须严格挑选,防止把含有有害物质的脚垫、座套和其他装饰放到车内.如新购买的座套等纺织品,应先用清水漂洗后再使用.三是慎用香水.目前许多香水是化学合成品,本身就有一定的污染,在选择购买时应谨慎,尽可能选择天然材料制作的.慎用车内空气净化器和其他净化剂,一定要注意选择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小的.  相似文献   

4.
车窗上起雾的原因是"内热外冷"。当车内外温差在10℃~20℃时,就会在车窗表面形成水雾,也就是常见的挡风玻璃起雾现象。解决此类问题,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结合外界温度情况,选择制冷、制热或是通风。二是刚打开送风开关时可选择风速最强档,待雾除后根据需要再进行降低。除雾时要关闭中间出风口,待雾气除后再根据需要打开。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某高速动车组头车车厢空调通风系统性能,基于CFD数值仿真技术对该车空调通风系统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为评价数值计算结果,引入UIC-553标准,分析标准测点的温度值和速度值,证明该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合理,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同时,将该空调系统的设计理念推广到国内其它客车的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某高速动车组头车车厢空调通风系统性能,基于CFD数值仿真技术对该车空调通风系统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为评价数值计算结果,引入UIC-553标准,分析标准测点的温度值和速度值,证明该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合理,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同时,将该空调系统的设计理念推广到国内其它客车的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通风的学问     
廖丹  易小康 《家用汽车》2006,(6):146-147
除了寒冬中最冷的日子,多数人开车时都会经常开窗通风。殊不知,这里面也有不小的学问呢。普通轿车都会在车厢内开设进风口和排风口以保证行驶时车内空气流动。进风口即空调冷气出口,起到导入车外新鲜空气的作用;而出风口则通常被人们所忽略——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出风口的形式多种多  相似文献   

8.
铁路车辆设计过程中,空调通风系统是重要一环.采用CFD手段辅助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与创新价值.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irpak(1.0)对摆式客车二等座车空调通风系统进行CFD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此车的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能够满足车厢内舒适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流动餐车的外翻转遮雨板的设计灵感,提出了空调客车外翻转型车窗的设计方案,制作出了实物模型,通过电磁继电器以及车窗防故障装置控制可外翻转车窗框,为空调客车发生意外时逃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节油日记     
不琢  岳杰 《家用汽车》2006,(11):166-168
主人公:pupu时间:2006年10月10日~11日所驾车型:1.6自动挡307行动宗旨:用实际行动将节油进行到底。用亲身实践检验驾驶技巧对油耗的影响,获取节油真经。第一天10月10日10:00行车路线:东二环—西二环(西直门桥)—西三环(花园桥)—玲珑路—西四环(定慧桥)行程:29km平均速度:21km/h油耗:10.8L/100km今天北京是个大晴天,就算打开车窗也觉得有点儿热。关上车窗,打开空调,显示目前室外温度为27摄氏度,的确够热。307的空调系统还不错,是分区空调,把驾驶员一侧的温度调到23.5摄氏度,马上感觉到了凉风,舒服。突然想到开空调会增加一定的油耗,于是刚开了两分钟的的空调就被我关了。这个时段的二、三环路还算畅通,基本没有堵车,不过车速也不是很快。  相似文献   

11.
<正>一、这些设置让你更方便1.熄火后关车窗停车熄火以后,却发现车窗忘了关,不得不再次点火,关上窗,再熄火。这样对发动机总归会有磨损的。其实,长按遥控钥匙上的关门键,就能关上车窗。这个功能,哪怕10万元的普通家轿上也有可能配备。2.停车场找车有些车钥匙上有一个喇叭形按钮,只要按了那个按钮,车便会发出鸣叫声,告诉你车在哪里。3.自动开后备箱车遥控钥匙上有开后备箱的按  相似文献   

12.
以某厂地铁车厢头车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空调风道及车厢内部三维空间区域的空气流动和传热状况进行了数值分析,根据欧洲标准EN14750-1对空调通风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估,计算中综合考虑了车体壁面传热、人体散热等多种传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将空调机组下方的八个风道出风口去掉,地铁风道的出风口均匀性得到了有效地改善,风道出风口的平均速度最大差值由2.92 m/s变为2.23 m/s;条缝型送风口能够提供较好的空气品质;在车厢内定员226人的情况下,地铁车厢头车的空调通风系统满足了乘客热舒适性的要求.研究结果为地铁空调列车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2014,(7):58-58
“没想到现在的公交这么好,坐轮椅的人不用抬,能直接被推上车……”这是家住西万路口的残疾人老李由家人陪伴乘坐了204路纯电动空调公交车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置换通风的特性及其优点,并将该新型送风方式引入到列车空调系统中。采用k-ε双方程三维湍流模型,对25T型铁路空调客车软卧包间的室内气流的温度场、速度场进行了模拟,探讨了在铁路空调客车中应用置换通风方式的可能性,为空调客车室内舒适环境的优化研究提供了依据。置换通风;空调客车;数值模拟;CFD  相似文献   

15.
中平 《交通与运输》2011,27(6):59-59
为防止车窗玻璃上有细小的划痕,有些司机认为,给汽车前挡风玻璃打一下油蜡可保养玻璃,而且还能有效延长前挡风玻璃和雨刮器的使用寿命.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方法.前挡风车窗打上一些油蜡,特别是一些劣质油蜡后,虽然从表面上看感觉光洁如新,但是,并不能有效清除掉玻璃上那些细微的划痕.而且在夜晚行车时,如果与前方来车会车时,前挡风玻璃就会出现一片花斑,看不清前方情况.给汽车仪表盘打一些劣质蜡,特别是油蜡,到了晚上会车时,会在前车窗上形成反光,影响行车视线.至于前挡风玻璃和仪表盘的清洗,其实只需要用玻璃清洁剂,或专用擦车窗的抹布,由上至下顺着擦拭干净即可.  相似文献   

16.
空调通风系统CFD仿真及在摆式客车二等座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车辆设计过程中,空调通风系统是重要一环。采用CFD手段辅助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与创新价值。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irpak(1.0)对摆式客车二等座车空调通风系统进行CFD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此车的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能够满足车厢内舒适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保障乘客安全乘车,北京公交集团日前已开始对所有公交车每天进行两次消毒。每天每辆车的两次消毒,分别在当天中午和当天收车后进行。另外,为了使公交车厢换气通风,封闭很严实的公交车已开车窗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空调客车的空气调节系统,使其能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的空气,从而满足乘客的乘车舒适度,对某空调列车的通风系统及车厢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了三维流动的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温度均匀的改进设计方案;为使空调通风系统仿真效果更加趋近实际情况,数值计算中考虑空气含湿量,研究空气含湿量对温度分布的作用;并且对人体散热量两种定义方式对车厢温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物资的及时供应,公交企业或其他运输企业的维修厂免不了会储存及运输一些特殊物资配件,这些物资配件,特别是涉及安全的危化物品,尤其要注意加强管理,现就如何管好这类物资作如下探讨.1 金属配件(1)储存汽车配件大部分为金属配件,金属配件储存的主要问题是防锈蚀及碰伤.因此要求库房干燥通风,远离有害气体(如充电房有硫酸雾气).库内应设有干湿温度计和湿度调节设施或带除湿功能的空调,货架与墙壁之间应有安全距离,不能紧靠墙堆放.  相似文献   

20.
以某250 km/h动车组头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司机室和客室内流场的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仿真方法,采用κ-ε标准湍流计算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头车司机室和客室的空调风道和内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流场内流动参数的详细信息,并结合国际铁路联盟规程UIC 553-01-2005(客车的通风、采暖和空调型式试验)对头车司机室和客室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头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合理,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