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重庆市内多座隧道为研究对象,应用心理评定的SD法构建城市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构建的指标进行样本分析,实现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通过对试验对象进行的评价实证,证明建立的评价指标、方法合理可行,可以为城市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城市水下特长隧道的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 总结了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典型问题与改善措施, 分别从舒适性、经济性、设置依据、安装形式等方面对洞口遮光设施、出入口加强照明、景观装饰、视线诱导系统4种隧道光环境改善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驾驶人视觉需求进行分层, 提出了包含事故分析、评价体系、优化思路、优化方法的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评价体系与优化研究框架。分析结果表明: 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主要有出入口的明暗适应、道路线形变化引起的视距不足、中部的视觉参照信息不足、隧道整体空间路权不清晰的问题; 设置视线诱导系统是一项低成本、有效的光环境优化方法, 能满足驾驶人在不同隧道路段上的视觉差异化需求; 驾驶人视觉需求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 并依次对应相应的基本型、安全型、舒适型、韵律型视觉参照系, 可构建以空间路权、人因与驾驶任务、差异化、韵律性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 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优化应将视线诱导和加强照明相结合, 主要通过视线诱导系统来重构视觉参照系, 隧道接近段、入口段、中间段普通区、出口段应以舒适型视觉参照系为优化目标, 中间段提醒区及唤醒区则应构建韵律型视觉参照系。   相似文献   

3.
隧道洞口作为隧道唯一的外露部分,其不仅仅对确保安全施工和正常运营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着景观功能上的重要要求。然而,我国大部分隧道洞口景观并未进行合理设计,多采用按部就班的方法或华而不实的景观设计,与当地的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等相脱离。因此,在分析隧道洞口类型的基础上,根据依托工程张石高速实际情况,结合沿线景观视觉资源及公路景观设计理念分析,提出了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案,为后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口施工关系到隧道能否顺利进洞,因此隧道洞口施工风险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重点。从安全与环境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公路山岭隧道洞口施工潜在的风险事件,并以湖南汝郴高速公路河源洞隧道洞口施工为例,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层面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和考虑递阶层次结构依存性的模糊层次风险评估方法对河源洞隧道洞口施工风险进行评价,然后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监控动态反馈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保证了隧道洞口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从行车安全性入手,根据隧道洞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对洞口景观营造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通过改善隧道洞口的明暗适应性调节,并用三种颜色的植物分段种植并结合减速标志双重控速的来提高隧道路段的安全性,提出了洞内墙体色彩处理措施,使隧道口的安全和景观功能有效的融合起来,对缓解交通问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驾驶人在隧道入口的视觉参照的连续性、准确性,提高隧道入口的行车安全,通过对隧道入口视觉参照系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在隧道入口建立强视觉参照系的视觉参照柱.在统计分析隧道横断面尺寸、驾驶人进入隧道时由于侧墙效应引起驾驶人行车轨迹的偏移的基础上,结合驾驶人的心理、生理特性,提出了隧道入口路面宽度变化段的过渡段长度建议值,建立了在隧道洞口内外布设视觉参照柱的长度、间距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洞口外视觉参照柱布设的长度宜为200 m,隧道洞口内布设长度宜为250 m,布设间距宜为22 m.  相似文献   

7.
隧道群中毗邻隧道的照明与单体隧道照明有着显著差异。为减少白天毗邻隧道洞口由光照强度差异引起的交通事故,在公路隧道洞口采用遮阳棚的减光措施,可起到良好的减光效果,满足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但往往结构形式较封闭,上游隧道洞口污染物易窜流到下游隧道进口形成"二次污染"。以毗邻隧道为背景,构建了底部两侧镂空、上方封闭的遮阳棚模型,利用光模拟计算软件Daylight Visualizer分析了毗邻隧道洞口的亮度变化规律及遮阳棚的减光效果;以标准k-ε双方程的三维紊流模型及多组分扩散传输为物理计算模型,采用Ansys Fluent流体分析软件数值模拟了无遮阳棚和有遮阳棚两种情况下,毗邻隧道洞口污染物的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遮阳棚(透光率30%)能大大减少隧道内与隧道间路面照度的差值,与较封闭遮阳棚相比,能更好地改善隧道洞口污染物的扩散。  相似文献   

8.
王长春 《北方交通》2012,(5):125-128
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既要与隧道洞门结构形式相协调,又要与洞顶截排水设施、洞口附近的附属设施、洞口坡面防护等进行合理搭配,并满足公路隧道洞口结构使用功能。以辽中环线本溪至辽中段高速公路、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等项目为例,探讨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冷家湾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隧道洞口斜坡稳定性及堑、仰坡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仝刚 《交通标准化》2014,(7):70-72,75
基于我国公路隧道工程技术现状,以某工程为例,对假拟洞口工法设计原理、施工程序进行了介绍,对公路环保隧道型洞口工法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解决隧道开挖与环境相冲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隧道出入口视觉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由城市道路进入城市隧道时,驾驶员的视觉环境变化较为剧烈,行车环境的突变是城市隧道成为事故多发路段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行车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城市隧道出入口驾驶员的生理特性,分析了隧道出入口亮度变化、视觉适应性对隧道入口障碍物视认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隧道进口一般路段瞳孔直径稳定在1.8mm左右,暗适应区间瞳孔直径从约1.9mm变化到约4.7mm,到完全适应时稳定在4.5mm左右,直至出口位置。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高隧道比路段驾驶员视觉特性变化规律与行车安全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规律,并提出“负荷重复累积效应”概念表达频繁进出隧道过程中驾驶员视觉变化现象.采用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Vω(t)作为评价指标描述驾驶员在隧道出入口的视觉负荷变化规律,以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MTPA及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作为评判视觉负荷大小的依据.建立了隧道出入口驾驶员视觉舒适度评价体系,然后依据此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隧道出入口的驾驶员视觉负荷程度,最终判断隧道出入口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高隧道比路段驾驶员视觉负荷评价研究中,可为隧道出入口安全保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变速车道长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国内外立交出入口变速车道设计长度和国外地下道路出入口变速车道设计长度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地下道路的功能定位和分类,结合我国城市地下道路交通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地下道路出入口变速车道设计长度的取值建议,对我国地下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毗邻互通立交特长隧道的运行特性和驾驶行为变化规律,选取10名驾驶员在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进行实车实验,利用Tobii眼动仪、前向碰撞预警系统Mobileye及Cirelet单导脑电系统等仪器,采集真实交通状态下车辆位置、时间、行驶速度、驾驶员瞳孔直径及专注度等数据,划分毗邻互通立交特长隧道特征区,给出二郎山隧道入口前和毗邻互通立交分流点段的行驶速度和瞳孔直径分布特性和变化曲线,建立二郎山隧道进出口区瞳孔直径线性模型,并评价洞内景观带专注度等级,分析定向变道影响点至互通立交分流点驾驶行为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设置洞内景观带可以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且景观带国旗区效果优于星空区。驾驶员看到定向变 道标线白色虚线后,瞳孔直径逐渐减小至3.65 mm,行驶速度维持在71~73 km·h-1 ,在变道操作期的视觉负荷和心理紧张度最大,在条件观察期专注度最高,驾驶员需要根据等待可插车间隙迅速反馈和进行是否变道等操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山地城市快速路桥隧组合场景的“车-路”耦合环境和线形协调程度,在重庆市主城区快速路3隧2桥组合场景开展自然驾驶实验,采集18名驾驶员的实时运行速度和13个断面的小型车地点车速,根据道路条件和运行速度数据构建线形综合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隧道-桥梁-隧道多场景切换连接方式中,主线路段的运行速度均值分布在50.00~64.25 km·h-1;驾驶员在桥梁路段行驶最为警惕,从桥梁驶进衔接匝道或隧道入口时,车辆速度明显减小,有15%以下的车辆会低速通行或经历严重的交通拥堵,其速度分布在8.00~39.50 km·h-1;验算实验路段的“车-路”耦合强度发现,实验路段整体运行安全状况水平良好,线形条件较好。对山地城市快速路桥隧组合场景的速度行为管控不能只依靠对单体隧道或桥梁的交通管理手段和治理措施,需考虑与上游道路衔接路段的距离和受信号控制的时长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视觉适应性的公路隧道限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隧道对驾驶员视觉、心理的影响,得出车辆通过隧道时车速的变化情况,进而确定了隧道限速段的长度。利用瞳孔面积变化速度与行车安全关系的定量分析,得出基于视觉适应能力的隧道进出口安全行车的临界速度,结合车辆在隧道限速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及隧道本身条件确定了保证行车安全的隧道限速值。  相似文献   

17.
隧道洞口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变通事故原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通过对高速公路上隧道洞口变通事故特征的调查.以人、车、路和周围环境体系分析隧道洞口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出隧道洞口变通安全性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隧道机电系统运营状况的详细分析,从设备、管理及运营环境3个方面,选取17项对隧道机电系统安全运营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隧道机电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隧道机电系统的安全评价模型,提出一套科学的用于隧道机电系统安全评价的方法.将该模型运用到福建美菰林隧道机电系统的安全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