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分析我国高锰钢辙叉存在的主要铸造缺陷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介绍改进辙叉铸造冒臼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热冒口不仅减少了辙叉内部铸造缺陷,还提高了高锰钢辙叉的致密度,从而延长高锰钢辙叉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锻焊辙叉是将锻造的叉心和心轨、翼轨焊接成为一整体 ,使之能够传递无缝线路温度力 ,应用微合金冶金、油压机锻造、钢轨全断面焊接 ,钢轨对边焊接 ,翼轨轨面抬高 ,钢轨调质和机加工等综合技术 ,开拓了新一代的辙叉结构 ,其使用寿命长 ,可代替传统的高锰钢辙叉。  相似文献   

3.
高锰钢辙叉和钢轨分别属于高锰钢和高碳钢,由于这2种材料本身的焊接性较差,而且焊接工艺要求相反,将高锰钢和高碳钢直接进行焊接,无论从工艺上,还是焊接材料的选择上,都具有较大的难度。为此,采用闪光对焊的方法,通过调整预热次数、预热电流、最终闪光速度、顶锻力、顶锻速度,观察焊接接头的微观金相组织和宏观性能,探索规范参数与金属本身物理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只要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最终能得到优良的高锰钢与高碳钢闪光对接接头。  相似文献   

4.
采用MAGMA软件对铸钢件摆块的新旧2种工艺进行模拟比较,分析铸件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缩孔缩松缺陷的位置,针对原工艺无法实现充分补缩的缺点,通过软件模拟,优化调整工艺方案。采用优化后的方案一次性通过了生产验证。  相似文献   

5.
B^+级铸钢件缺陷低温焊补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级(ZG25MnCrNi)铸钢车辆转向架,铸造成型后容易产生裂纹、夹砂、缩松或缩孔等缺陷。本文研究了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手工电弧焊焊补工艺对焊接接头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温下焊接,需要采用焊前预热,表面焊道需要采用石棉布覆盖,以降低接头的冷却速度,避免淬硬的M组织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道岔相关技术是高速铁路关键技术之一。为提高铁路辙叉的使用寿命,采取了将辙叉和与之连接的钢轨焊连在一起的形式,取代了接头原有的螺栓连接。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电焊研究所开展了相关研究,研发出了辙叉与钢轨焊接的连续闪光对焊设备,同时,开发了高锰钢辙叉心与普通钢轨之间插入奥氏体钢过渡段的脉动闪光焊接工艺,焊接接头不需要采取后续热处理即可达到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7.
辙叉是铁路轨道结构的关键部件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巨大的交变冲击载荷和接触应力作用,易产生疲劳裂纹,导致剥离掉块等伤损。传统的高锰钢辙叉存在内部铸造缺陷,焊接性差,平均使用寿命约7 000万~8 000万t,不能满足我国铁路高速化、重载化的发展要求。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是制造辙叉的理想材料之一。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辙叉用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英国铁路辙叉以提高冲击韧性为主;美国境内铁路以重载为主,因此着重提高钢轨的强度和硬度,要求其具有高耐磨性;日本的贝氏体钢轨含C量约0. 20%~0. 55%;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贝氏体钢辙叉,目前贝氏体钢辙叉的平均寿命已突破1亿t。  相似文献   

8.
高锰钢辙叉与高碳钢钢轨焊接性能较差,且焊接工艺的要求区别很大,将两者直接进行焊接有较大难度,目前先进的技术是选择一种焊接性能好的材料作为中间介质,实现2种材料的焊接连接。本文采用单相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作为焊接介质,对采用2种不锈钢介质的焊接接头进行静弯强度和拉伸强度测试、无损探伤和显微组织检验,分析采用不同介质的焊接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相不锈钢介质焊接时可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的高锰钢辙叉与高碳钢钢轨闪光对焊接头。  相似文献   

9.
高锰钢辙叉与钢轨的焊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高锰钢辙叉和钢轨间加入中间过渡材料进行的闪光接触焊。焊接后的高锰钢热影响区奥氏体组织未有析出晶界碳化物 ,钢轨热影响区没有马氏体组织产生。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该技术已应用在高锰钢焊接辙叉上。  相似文献   

10.
合金钢叉心拼装式辙叉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拼装式合金钢辙叉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固定型辙叉,由于使用寿命长,并可以与高锰钢辙叉互换使用,得到了较快的推广使用。对各型号拼装式合金钢辙叉的设计和结构特点进行介绍,对其制造和养护维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泽  张强 《中国铁路》2012,(2):60-62
介绍5A05型铝合金焊接母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以及电阻点焊焊接设备。分析电阻点焊焊接特性和接头形式,"硬规范"、"软规范"和二次点焊焊接工艺参数,并对焊接接头进行外观检测、拉伸试验、撕裂试验、剪切试验和宏观金相试验,提出电阻焊二次点焊工艺宏观金相熔核成形良好,没有裂纹、缩松、缩孔、核心偏移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5A05型铝合金电阻焊接性能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60kg/m跨区间无缝线路固定型提速道岔辙叉接头冻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解决高锰钢辙叉与钢轨的连接问题 ,是实现无缝线路在固定型道岔地段跨区间铺设的技术关键。通过理论计算、室内试验和现场铺设观测 ,确定道岔辙叉与钢轨实施冻结的技术标准和操作工艺 ,解决无缝线路温度力在固定型道岔区段的传递。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0km/h EMU铸钢轴箱体存在的缩松、裂纹铸造缺陷问题,采用铸造模拟软件MAG—MASOFT对铸件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了温度场、流场的模拟计算,获得了优化的轴箱体铸造工艺方案,消除了200km/h EMU轴箱体惯性缩松及裂纹问题。优化的铸造工艺,其工艺稳定性好,批量生产铸件成品率达到了95%以上,大大降低了铸件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4.
尹延东  徐洪德 《四机科技》1999,(3):10-13,38
针对客车制造动盘铸造生产中产生的缩孔,缩松等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运用I-DEAS和ProCAST软件成功地进行了客车制动盘铸造工艺的优化改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锰钢组合辙叉心轨的铸造工艺的研究,确定采用倾斜浇注、加放冒口和冷铁联合补缩以及改变铸件结构等措施,解决铸件存在的缺陷,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对铁路养路机械铸钢齿轮箱铸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并应用MAGMA软件对工艺方案模拟优化。通过采用顸注式浇注系统,合理设置保温冒口、补贴及冷铁等一系列工艺措施,成功解决了铸件关键部位的裂纹及缩孔、缩松问题,开发出质量稳定可靠的铸铜齿轮箱铸造工艺,并运用于同类型多种产品。  相似文献   

17.
朔黄铁路75kg/m钢轨12号嵌入式组合高锰钢辙叉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朔黄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扩能改造工程的完成,铁路运输能力提升至3.5亿t,既有线路中的辙叉已不能满足运输发展的需求。为此研发设计了75 kg/m钢轨12号嵌入式组合高锰钢辙叉,并进行上道验证。嵌入式组合高锰钢辙叉结构紧凑,质量稳定可靠,与既有固定型高锰钢整铸辙叉可互换使用。运营实践证明,该固定型辙叉使用状态良好,心轨、翼轨磨耗均匀,寿命显著提高,且养护维修工作量小,满足了重载铁路运输的需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8.
介绍当前国内外的高锰钢辙叉电弧焊修复方法,重点分析我国目前修复方法中焊补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焊补工艺要点并建议焊工培训。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京地铁4号线线上高锰钢辙叉伤损严重(辙叉母材轨面剥落掉块、压塌,或叉心尖端裂纹、掉块等)、使用寿命短等问题,研制出与地铁轨道系统、供电系统相匹配的"研线1120"加强型合金钢辙叉,并在北京地铁4号线上进行试验。通过试验表明,加强型合金钢辙叉可以满足地铁安全运营的基本要求,并且磨耗量小。"研线1120"加强型合金钢辙叉能够与同型号高锰钢辙叉互换使用,可在北京地铁4号线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车用主轴承盖在生产中出现的缩松、缩孔等质量问题,从产品结构、铸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