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新的受电弓接触力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1种新的测量接触导线和受电弓之间接触力的方法,该方法从受电弓的力学输入输出关系人手,通过受电弓的振动应答求出接触力。图1所示为新旧测量方法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针对广州地铁3号线车速为120 km/h刚性接触网环境,运用检测装置对3号线弓网系统进行试验,检测刚性接触网环境下的弓网接触力、弓头及框架的振动、滑板的温升等情况.分析了受电弓的动态性能,以及受电弓在刚性接触网下的振动、特别是列车高速运行时的振动情况,找出受电弓频繁故障的原因,为优化架空刚性弓网系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刚性接触网线路上列车的运行速度逐步提高,对弓网动态性能的要求也更高,良好的弓网接触力能保证电力机车持续取流。利用弓网仿真技术可以方便高效获取弓网接触力,因此有必要对弓网仿真模型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建立高精度弓网仿真模型,获取精确的弓网接触力。本文基于力学理论与有限元理论建立汇流排、悬挂装置、锚段关节等仿真模型,依托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开展实测对比验证,为探究更高速度等级的受电弓与刚性接触网系统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从原理上分析受电弓和接触网之间的接触力,根据国内外现有检测接触力的方案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接触力的方法,给出该方法的流程图和预期指标,得出检测弓网接触力的可行性方案,最后根据实验情况分析理论误差以及实际误差的比较,证明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接触网交叉式线岔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飞雄 《电气化铁道》2002,(1):12-13,15
结合哈大线介绍了德国交叉式高速线岔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原则、原理及德国语列车受电弓以线路最高速度从正线通过交叉式线岔时既不会出现接触力峰值和电弧,也不会加重接触线磨耗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1研发背景定位器坡度是一项重要的接触网安全性检测项目。接触网定位装置中(见图1),红色部分为定位器,绿色部分为定位管。受电弓经过定位装置时,其对接触网的接触力导致接触线及定位器有一定程度的抬升。因此,定位装置(定位器、定位管等)的结构和安装状态应保证受电弓通过定位点时接触线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抬升,且不产生  相似文献   

7.
高速机车主动控制受电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振动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力机车提速的关键之一。本文对2种类型接触网的刚度进行了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并给出了统一的拟合公式,建立了3自由度弓网系统模型,采用最优控制策略,对不同运行速度下弓网间接触力进行主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主动控制受电弓可以有效地抑制接触力的波动,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3 弓网关系〔5〕(1)弓网接触力接触网和受电弓的良好接触状态是一个整体概念 ,一般认为 ,弓网接触力的变化愈小愈好 ,即“接触力最小值”要最大 ,而“接触力最大值”要最小 ,综合指标就是“均方根值”要最小。一般弓网平均接触力约为 5 0~ 70N (我国和欧洲一般为 70~ 90N)。  相似文献   

9.
池田充 《西铁科技》2005,(2):46-48,37
以评价集电系的接触性能和提高维修接触网设备的效率为目的,铁路综合技术研究所对接触网、受电弓之间作用的接触力的测定方法和对接触力波形基础上的接触网设备的论断方法一直在进行研究。关于接触力的测定方法,相比原方法实现可测定频率范围大幅扩大。且作为接触力测定结果充分使用方法,提出能推测接触力波形基础上的接触导线的变形和能鉴别接触导线波动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在电气轨道综合试验车上自动诊断接触网故障及工作状态的新技术,包括诊断接触导线的磨损,受电弓受到的冲击,离线检测,接触网间相互距离,受电弓与接触导线间的接触力检测等项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与DSA380型受电弓的仿真问题,基于MSC-MARC有限元软件,采用京津城际铁路实际参数建立接触网和考虑弹性变形的受电弓模型,对受电弓-接触网动态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在建模过程中采用欧拉-伯努利梁模型来模拟接触线和承力索;考虑弓头和上框架的弹性变形及其侧滚运动、垂向运动等,并通过非线性弹簧进行链接;受电弓和接触网模型之间通过接触实现耦合,将弓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DSA380型受电弓以350km/h速度通过简单链形悬挂时,其平均接触力为190.35N,接触线的动态抬升量在18.1~73.7mm之间。通过与西门子公司提供的结果及实测结果比较,可以看出本文建立的弓网系统有限元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套适应于没有受电弓设备的列车上进行接触网接地的装置,根据动作原理,运用CAD绘制二维原理图,并对装置的安装位置以及机构参数进行了设计和理论的分析计算,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对列车接触网接地方案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高速受电弓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受电弓-接触网系统进行建模并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中高速下系统中影响受电的因素,提出高速受电弓设计时应的要点,同时对主动控制式受电弓进行了建帮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及电力机车DSA250型受电弓,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接触网模型和考虑弹性变形的受电弓模型;对弓网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采用质量块受电弓模型的计算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DSA250型受电弓通过该型接触网时,其在未出现离线情况下的最高速度为230 km/h;受电弓前、后滑板表现出不同的受流特性,前滑板相对后滑板有较好的受流;考虑弓头与接触线的相互作用频率高于20 Hz时,40~100 Hz的高频分量在接触力和加速度频谱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弓头的变形模态将对弓网的动力学特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采用质量块受电弓模型进行计算,将造成该模态的缺失,从而导致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受电弓的力学分析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建立弓网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本文对TSC3受力电弓几个订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这些参数对于改进受电弓的设计,提高受电弓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TSG3受电弓的阻尼分析已成功地运用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在欧洲的铁路系统中不同宽度的机车受电弓均有使用,其中最为典型的宽度为1 600 mm和1 950 mm两种类型。欧洲部分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仅适用于宽度为1 600 mm的受电弓,但是为更好地实现欧洲铁路线网互联互通需求,满足由其他线路驶来的配备1 950 mm宽度受电弓的列车顺利通行,对接触网系统中较为复杂的交叉线岔设计展开深入研究,以保证接触网系统同时满足1 600 mm和1 950 mm受电弓安全可靠运行。研究结论:(1)提出了两种同时适用于1 600 mm和1 950 mm两种宽度受电弓的典型接触网交叉线岔定位方案,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并提供了使用建议;(2)提供了应对大型复杂车站中连续道岔情况下适用于不同宽度受电弓的交叉线岔研究思路和摆图方法;(3)本研究成果对欧洲地区或其他具有多种型号受电弓同时运行需求地区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岔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弓网接触压力动态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安装在受电弓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弓网间的接触压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弓网异常磨耗会增加接触网和列车的维护成本,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弓网状态在线检测装置通过采集受电弓、接触网的相关数据,经过非接触式测量、图像识别及人工智能算法可实现弓网状态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弓网问题。介绍了弓网状态在线检测装置的功能模块、弓网状态数据可视化分析和仪表板交互界面设计等内容。该装置基于收集到的燃弧、拉出值、碳滑板厚度等数据,以FineBI数据平台为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并在交互界面以可视化方式展现分析结果。该检测装置可为监测把控弓网关系,尤其是监测燃弧点、燃弧区域的变化情况,为受电弓碳滑板检修、接触网拉出值检查及平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受电弓/接触网垂向耦合运动中接触网动应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立了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的有限元模型和受电弓/接触网垂向耦合振动模型,计算得到其振动模态,推导了用振型叠加法计算接触网瞬态响应和动应力的方法,计算了受电弓/接触网接触压力作用下,接触网的振动响应,得到了接触网动应力随着受电弓在接触网锚段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与静态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系统介绍受电弓--接触网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准高速接触网和我国常用受电弓,计算了有关归算质量,运动关系,模态等静态性能,利用受电弓--接触网动态仿真计算,分析了受电弓,接触风参数对受流质量的影响,提出改善准高速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受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