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流对水下运载器航行安全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流对水下运载器航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其确定航线,保证水下航行安全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在分析海流对水下运载器航行安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的评价标准进行改进,建立了新的评价标准并以此构建隶属函数.运用模糊数学的相关方法进行实例应用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且有效,评估结果可为水下运载器航行提供直观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减小乘员手动控制水下运载器上浮减压的安全风险,以水下运载器自动上浮停留减压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下运载器在水中的一系列减压过程,提出水下运载器自动上浮停留减压需求,基于行为树技术对水下运载器在减压过程中的行为决策进行设计与建模。针对该行为决策模型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设计行为树符合预期,为提升水下运载器智能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弹性垫会对水下运载器发射动力学产生影响,文章针对弹性垫形式,利用Lagrange方程推导了新型适配关系下的发射动力学方程,同时考虑了运载器的刚体运动、弹性变形、弹性垫变形与接触对发射过程的影响。利用文中的方法,建立了水下运载器发射动力学模型,对发射过程的载荷进行了求解,研究了弹性垫数量、刚度、位置等参数对运载器弹性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是有效的,可用于水下运载器发射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舰船科学技术》2016,(3):140-143
水下特种运载器回收主要采取水面回收和水下回收2种途径。本文针对水下回收途径,分析几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水下特种运载器的水下回收方法,并重点研究实现水下回收需要解决同步运动控制、对接控制、扰动处理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下特种运载器水下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下特种运载器回收主要采取水面回收和水下回收2种途径.本文针对水下回收途径,分析几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水下特种运载器的水下回收方法,并重点研究实现水下回收需要解决同步运动控制、对接控制、扰动处理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平面运动机构试验所得到的水动力系数确定水下运载器的运动方程,应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水下运载器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辨识得到了水动力系数,并将辨识得到的参数同平面运动机构试验所确定的参数相比,验证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水下运载器操纵运动参数辨识的有效性。根据所辨识的水动力系数进行了模型验证,证明所辨识得到的水动力参数是可靠的。该方法对水下运载器的操纵和控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型试验,对大深度浮力驱动式水下运载器的上浮运动进行研究与分析,基于数值仿真,提出大深度浮力驱动式水下运载器浮潜运动的快速预报方法,并将预报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快速预报方法的准确性。使用快速预报方法,针对水下运载器比重变化、流体密度变化、水下运载器初速度以及水流扰动4种因素对浮潜运动的影响进行研究.此外,对水下运载器作六自由度运动时所受的水动力进行计算,为后续的六自由度运动预报和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波浪对运载器出水姿态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载器是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载器在水中运行弹道和出水姿态直接关系到导弹发射的成败,因此水弹道设计和仿真是导弹水下发射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某运载器在水中运动弹道进行了数学仿真计算,并利用波浪理论对运载器近水面航行时的弹道进行修正,讨论了波浪力(矩)对运载器出水姿态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潜载飞航导弹发射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潜载飞航导弹发射技术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含前苏联)、美国和法国的发展概况。文章谈到了潜载飞航导弹由水面发射到水下发射的演变,重点分析了目前潜载飞航导弹实施水下发射的多种方式,即采用标准鱼雷管的无动力运载器发射、有动力运载器发射和裸弹发射;采用专用倾斜发射管和垂直发射管的运载器发射和裸弹发射等。在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后,本文认为,采用无动力运载器和专用垂直发射装置发射潜载飞航导  相似文献   

10.
海洋空间智能无人运载器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洋空间智能无人运载器是指:智能水面无人艇(USV)、智能水下机器人(AUV)和无人水下机器人(UUV)。随着无人飞机、无人战车、机器战士逐渐在战场上显示越来越大的威力,无人化战争的发展已经呈现出相对清晰的蓝图。海洋空间智能无人运载器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它们在未来海洋国土安全、海洋开发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内外都十分重视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多项鼓舞人心的成果,并逐渐在军事和其他方面得到应用。概要介绍无人运载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CCV水下运载器系统结构及其模糊自校正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随控布局技术CCV(Control Configred Vechicle)的新型水下运载系统体系结构。CCV技术以主动控制为目的,以机动性为优先的一种设计方法,从而可使水下运载器具有非常规的机动性。为对水下运载器这关行六自由度控制,并考虑到运载器本身动力学方程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还给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模糊自校正解耦控制器设计。它与一般常规的PID控制器相比有着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水下导弹发射受很多因素影响,发射深度,运载器运动速度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应用ANSYS/LS-DYNA对某型导弹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水下弹道进行了仿真计算,并重点分析计算了水下运载器运动速度对该导弹出水姿态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比过去计算速度快得多的并行处理能力应用于流体计算数值方法的进步,计算流体力学(CFD)正被广泛地应用于流体力学、水声学和内部流动问题。近来,海军科学技术实验室正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从事高速水下运载器的研究工作。主要叙述了海军科学技术实验室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工具并结合模型试验设计研究水下运载器的各方面技术,这些技术的优点非常显著。流体力学的不同方面,如高速水下运载器的减阻、边界层分析和尾迹分布状态已在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进行研究,其结果将与在海军科学技术实验室高速拖曳水池做的模型试验验证结果一起提出。这种分析方法将简要论述在船型、推进器和操纵面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江南集团技术》2003,(3):48-48
介绍了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NUWC)正在用Manta试验运载器(MTV)来论证及评估开发未来的水下无人运载器(UUV)。设想将整个UUV固定在潜艇的首部,可以放出执行侦察、通信甚至作战等诸多任务,又能回收固定在宿主船的外壳上。如水下无人通信运载器(UUCV)可用于水下声通信,水面无线电波联系等;其尺寸可以为53英寸/70磅至重型鱼雷。在文中一张构想图中,则在UUV上还有4个鱼雷发射管。图5。  相似文献   

15.
史博  陈琳  戴宪邦  宋泓儒 《船舶工程》2020,42(6):98-104
传统AUV依靠水下惯性导航设备自主定位的方法无法实时进行水下信息感知和系统控制。水声定位是AUV定位导航技术的一个研究领域,可用于水下运动目标定位与导航、水下静止目标勘测等。本文分析阐述三种经典AUV定位方法,进一步研究AUV快速定位解算原理,论证影响AUV运载器在深海工作时产生的定位误差来源并进行仿真试验分析,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在目前现有某型AUV运载器上,实现自身水下定位、导航与远程遥控。  相似文献   

16.
潜射导弹无动力运载器的滚控暨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水下发射无动力运载器需要滚动控制技术,但该技术在当前研制的静力分离运载器中难于实施。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弹器分离方案-动力分离方案(即弹射分离方案),文中对动力分离运载器的结构和弹道性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与静力分离方案作了较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谢源  谭力  瞿逢重 《船舶工程》2015,37(8):107-110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矢量推进方式的新型水下运载器的概念设计,提出了使用光纤微电缆(FOMC)连接蓝牙浮标实现半无线通信并应用于水下运载器的理念,对运载器的本体设计和控制方式进行了阐述,另外还基于MATLAB对控制上位机进行了仿真。作为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它可以通过半无线控制,轻便灵活,实现五个自由度的运动,能在半人工控制和半自主运动的模式下,实现水下悬停、定深运动并能灵活回转和爬升下潜等,成为一种兼具ROV和AUV优点的混合型水下半自主航行器。  相似文献   

18.
导弹水下发射无动力运载器需要滚动控制技术,但该技术在当前研制的静力分离运载器中难于实施。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弹器分离方案-动力分离方案(即弹射分离方案)。文中对动力分离运载器的结构和弹道性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与静力分离方案作了较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海长矛武器系统是一种密封的超音速远程反潜导弹,由攻击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漂浮式运载器上升到水面之后,前罩分离,火箭发动机点火,把导弹和有效载荷从运载器发射到目标坐标。本文重点介绍了海长矛运载器(一种重量轻、强度高的复合材料压力壳体)的系统设计和舰载应用状况。鉴定了性能、环境和接口要求,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照不同的发射方法、材料和结构几何形状所做的原理性研究,得出了选择复合材料制作运载器的结果。本文比较了每种原理的密封性、浮力、水下推进原理的优缺点,确定了施加在用于保护导弹的运载器上的预定冲击负载,并导出对运载器的要求。另外,本文还阐述了根据运输、操作、潜艇武器的装运以及鱼雷发射等对运载器提出的要求。运载器圆筒材料是一种层状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夹层的表层由长纤维缠绕的石墨—环氧树脂组成,蜂窝状酚醛位于中间,由长纤维缠绕的凯夫拉尔保护层涂复在扁状蜂窝结构上。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运载器用于舰上的可能性。最后还谈到了复合材料运载器在海军工程应用中的优点。海长矛项目已在93年取消,但其运载器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海水磁流体推进的水下运载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洛伦兹力作用于周围海水的水下运载器推进器具有四种不同的方案:交流和直流,外部磁场力方式和内部槽道型方式。鉴于空间限制和速度和速度方面的考虑,目前的分析集中在内部推进器方案上。讨论了磁流全泵喷推进器的理论。介绍了基于“双重控制容积”分析的磁流体推进器,以及潜器航速,效率和推力的计算。讨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水下运载器,包括鱼雷,遥控潜器,水下自主潜器及潜艇。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推进器的速度性能与海水导电率和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增长;同时表明带有较长磁流体槽道的较大系统的运载器能量效率更高。目前,应用螺旋浆推进器系统的潜艇已经获得20-42kn的航速。基于解析的参数研究,利用稍作修改的压水堆作为动力源的磁流体推进器,可在此范围内获得运载器的速度。如果同时采用液态金融增殖反应器,可达到更大的水下航速。磁流体推进器还能减少水动力阻力,减少维护量降低可检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