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概述沿江高等级公路地处长江漫滩地区,为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路线全长43公里,由于受城市规划及水利排洪的限制,平均路堤填土高2.0m左右。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2m~1.0m之间,地表为过湿土,软土层约20m厚。部分填方路段地下水位进入路基工作区,碾压  相似文献   

2.
江北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京段)地处长江漫滩地区,为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路线全长43公里,由于受城市规划的要求及水利排洪的限制.平均路堤填土高约1.2~2.0m左右。在长江涨潮时,地下水位较高,在地表下0.2m~1.0m之间,地表始终潮湿,为过湿土.且软土层较厚,约20m。  相似文献   

3.
工程概况 某公路全长约648m,总宽度为50m.为双向六车道,其中机动车道宽30.Om,两侧绿化带及人行道宽各为10.0m。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表明,本路段的场地地质为海积地类型.该路段地势低洼,主要土层为新近人工填土层,该路段的淤泥厚度分布在1.5~15.6m之间,该道路的强度低、承载力较低.为此该公路的淤泥层在路面荷载作用下将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对该道路的使用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不宜做路基的基础持力层。经研究决定.必须对该软土层进行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甘肃南部宕昌-迭部二级公路, 选取了2个典型寒区沟谷软土路基试验段, 监测了2个冻融期内路基温度、含水量、变形以及地下水位, 分析了弃渣换填深度与降排水措施对路基冻结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在监测的2个冻结期内, 换填深度为2.0m的试验段K18+180的冻结深度比换填深度为1.0m的试验段K18+330的冻结深度大0.12~0.16m,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 冻结深度越大; K18+330段初始地下水位为3.4m, 仅设置地表排水沟时,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3.4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1.7m, 说明设置排水沟时地下水位在冻结期间基本没有变化; K18+180段初始地下水位是1.3m, 在设置了渗沟降水措施后,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2.0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0.2m, 地下水位降低了约0.7m, 因此, 渗沟降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路基冻胀; K18+180段路基中心2个周期监测的最大冻胀分别为3.4、4.2mm, 而K18+330段相应位置的最大冻胀分别为10.7、14.0mm, 后者均是前者的3倍多,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路基冻胀越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规定的二级公路容许冻胀为50mm, 软土路基容许工后沉降为500mm, K18+180、K18+330段路基的最大沉降分别为1.5、1.8mm, 最大冻胀分别为4.2、14.0mm, 远远小于规范值, 表明试验段路基的稳定性良好, 采用换填与降排水措施能有效控制路基冻胀。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软土地基条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一般路段和临河路段两种工况下的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了影响路基边坡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表硬壳层厚度、软土厚度、路基填土高度和路基离河塘段距离,研究了路基稳定性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道路工程设计中提高路基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程概况 某速公路主线按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28m.设计车速120km/h.第一合同段主线起讫桩号为K0+780-K20+000.路线长19.134km。其中本合同段路基平均填土高度为6m,填土高度在10m以上的地段有四段;平均挖方高度为7m,挖方高度超过10m以上的有六段,属于高填深挖地段。具体高填深挖路段分布见表1所示。  相似文献   

7.
考虑地基与路基的压缩变形与填挖交界处的相互作用,应用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路基变形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格栅竖向间距与挖方段铺设长度对土工格栅加筋纵向处治填挖交界路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现场修筑不同方案的试验路段和沉降跟踪观测,研究了土工格栅铺设层数对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竖向铺设间距在0·8~1·0m时,路基不均匀沉降较小,路面产生竖向位移的变化较缓慢,建议土工格栅铺设的竖向间距以不大于1·0m为宜;改变锚固端格栅铺设长度对路面竖向沉降的影响很小,从经济角度考虑,挖方段土工格栅的最小锚固长度选取2m;在路基96区和94区底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可以有效降低路基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8.
青银高速公路路基填土4m以上的软弱地基路段,设计中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同时还对填土高度大于5m非软基段构造物桥头.也采用同样方式来预防桥头跳车。处理结构为水泥搅拌桩+30cm碎石褥垫层.水泥搅拌桩的间距根据填土高度进行设计,一般在1.4~1.6m之间。  相似文献   

9.
广肇高速公路第九标三水(上官员)至高要(马安)段,主线2.7km.有AB、BC、AD3条匝道,长2.5km.沿线地质经钻探显示.地质结构不稳定.多薄夹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欠固结.高压缩性等特征,厚度及力学性质变化较大。由于沿线地质复杂.特别是匝道是由原来的水田,湖洋田征用而来.淤泥积水遍布.故路基处理困难,一般路段灰土垫层,表层1m以下有厚5.4m的淤泥质土,其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0,抗剪强度仅为3KPa,其工程性质很差.但此层全部清除换填又不可行,设计采用在对原地面平整晾干后,铺两层土工布.中间夹层为50cm的砂垫层。以起到巩固及加强路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某高速路工程为例,介绍了路基土石方的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从填筑试验段路基、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等方面对其工艺进行了论述,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工程概况某高速路工程,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20km/h,主线全长32.826km,连接线施工里程共13.585km。其中新建一级公路1.541km,二级公路6.992km,改建二级公路5.052km。路基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全宽30.0m,中间分隔带4.0m,硬路肩2×4.0m,土路肩2×0.75m。路线经过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主要有冲洪积平原区和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一般山高海拔50~100m,采石场、陡坎、凹洼分布较多,设计标高范围为28~52m。  相似文献   

11.
黑北公路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全线沼泽路段 4 9km ,约占全线总长的 1 / 5 ,最长最深的一段在温察河段 ,长 1 4 5 0m ,深 4m。全线高填深挖段比较集中 ,最大挖深 1 8m ,低填浅挖 ,新旧路交叉等不良路段较多。当土质不良含水量大的软弱地基受到冻融等自然因素影响 ,或处治不当时 ,路基必然产生沉降变形 ,严重的翻浆、冒泥导致路基失稳、路面破损 ,如何处理好这些不良地质路段 ,是保证黑北公路质量的前题与基础。为此 ,黑北公路建设指挥部把不良地质路段的处理作为工程的重点 ,精心组织 ,精心安排 ,为黑北公路达到“同等级公路历史最好水平”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工程概况某公路项目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沿线地形以山岭重丘为主,起伏较大,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复杂。K107+080~K107+400属于深挖路段,长320m,设计该段中心最大挖深25m,左侧边坡最大挖深44.6m,挖方量365585方,左侧5级边坡,右侧3级边坡,土:石为0.2:0.8,左侧1~4级边坡坡效为1:1,采用框架锚杆(长度12m,直径32mm)护坡,第5级边坡坡效为1:1.25,采用草皮护坡。  相似文献   

13.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路线总长227.715km。本合同段桩号为K864+300~K869+800.全长5.5km.为第16合同段。本工程公路等级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Km/h.其它段为80Km/h。路基宽度26m:其中行车道2×2X3.75m,中央分隔带2.0m,硬路肩宽2×3.0m.土路肩2×0.75m,路缘带宽2×0.75m。  相似文献   

14.
道路冻深的确定是季节冻土区路基防冻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长余高速公路典型路段道路冻深的现场观测资料,对确定道路冻深的各种现场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并且对影响道路冻深大小的气温、地下水位、土质和含水量、线路走向和路基断面形状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工程实例 某一级公路主线路基宽26m,行车道为2×(2×3.75)m,中央分隔带2.0m,路拱横坡为1.5%,2×0.75m土路肩,全线挖方段采用30cm砂砾垫层及20cm石灰土槽底处理;借土填方量为3.464万m3。路基填筑采用分段分层填筑法施工,填筑采用推土机清表,挖掘机挖装土料,自卸车运输,推土机粗平,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碾压。填筑路基段应加强现场排水,填筑与排水沟开挖平行施工,保证地基和已填筑的路基不被水浸泡。填筑强度10.34万m3/月,3618 m3/天。为了能有效确保本工程路基填筑施工质量,路基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路基试验段施工。  相似文献   

16.
热棒路基降温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青藏公路冻土路基病害整治热棒试验工程,建立热棒路基的等效传热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青藏公路环境条件下热棒的工作周期、工作状态与作用半径,并通过对试验工程2a观测数据分析,对比研究热棒在冻土路基中的降温效应。研究发现,热棒在约为5个月的工作周期内并非连续工作而呈波动式,实际工作时间为工作周期的2/3;热棒路基冬季降温效果明显,有利于路基土体冷储量增加,提高路基热稳定性;热棒在路基中的降温强度,水平方向随距离增大而衰减,有效作用半径为2.25m,深度方向在热棒蒸发段最大,降低上限附近季节融化层冻土热融敏感性。结果表明,青藏公路热棒试验工程中其间距采用4.0m是合理的,路基双侧设置热棒优于单侧,热棒向路基中心斜置更好。  相似文献   

17.
大五里至莲花院公路按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为60km/h.路基宽12m,路面宽11.4m,两侧各设0.3m路缘石:大中桥为净11+2×0.5m防撞护栏;涵洞与路基同宽。路面结构层为3+5cm沥青砼面层+2×1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石灰稳定土底基层。考虑到用一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可以降低造价.减少干缩和温缩,并且粉煤灰在迁安电厂就地取材,利用工业废渣.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1路基排水1·1地表排水(1)边沟路基路面排水主要是通过全线贯通的边沟来进行,一般采用0·6 m×0·8 m的矩形浆砌片石边沟,纵坡不小于0·3%,坡长小于300 m。当边沟与涵洞、通道发生交叉时,一般将边沟水直接排入排水涵洞,或在灌溉涵、通道处让路基边沟水向两侧排走或设边沟倒虹吸  相似文献   

19.
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路线总长227.715km。本合同段桩号为K864+300~K869+800,全长5.5km,为第16合同段。本工程公路等级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Km/h,其它段为80Km/h。路基宽度26m;其中行车道2×2×3.75m,中央分隔带2.0m,硬路肩宽2×3.0m,土路肩2×0.75m,路缘带宽2×0.75m。  相似文献   

20.
工程背景某高速公路原旧路基由于技术等级低,旧路路基填土高度不足,老路面结构厚度薄,路面材料老化加之排水设施不完善或毁坏或堵塞,路基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考虑到旧路改建节约用地原则,充分利用原有老路基,采用对原路基两侧进行加宽,加宽路段为高填方路基,路基断面由原有的26m的路基基础上两侧各加宽8m,加宽后路基宽度为42m。其中:中央分隔带宽3m,左侧路缘带宽2×0.75m,行车道宽2×4×3.75m,硬路肩宽2×3.00m,土路肩宽2×0.75m。路基标准横断面为整体式横断面。原路面横坡为1.5%,路肩横坡为3.0%,考虑到原路面经过加铺、改造,整体路况较好,为便于与老路面相接,加宽部分的路面横坡为1.5%,路肩横坡为3.0%。设计行车速度120km/h,符合现行高速公路双向八车道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