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我国近十几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根据损坏特点确定了损坏形式,损坏原因。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水损坏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之一,从水损坏的成因入手,对水损坏进行了浅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水损坏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认为,水对沥青混合料产生的破坏有两个过程,静水损坏和动水损坏。静水损坏以软化和剥落为主,动水损坏是静水损坏的路面经受快速行车荷载的结果行车荷载的动水压力加速了损坏的过程。沥青路面的水损坏是静水损坏和动水损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水损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型式,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发生特点,从降雨量、原材料、排水设计、施工、重载交通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水损坏成因,总结了主要水损坏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波形梁护栏损坏机理,结合护栏部件的实际损坏情况,以护栏板最大挠度和立柱顶部偏移量作为护栏损坏等级划分指标,根据力学模型分析得出指标值;以实验验证的指标值为依据,将护栏损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根据护栏损坏等级明确了波形梁护栏的维修方案。  相似文献   

6.
水损坏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作为面层,半刚性材料作为基层,在雨雪水作用下路面出现各种各样的水损坏病害。分析了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坏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列举了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通病,分析了沥青面层水损害早期损坏的特点,从设计、施工各个环节提出了防止水损害早期损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坏及防排水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成的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水损坏的现象,水损坏现象降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行车舒适性、使用寿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解决水损坏的重要性,可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者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坏的原因、水进入路面结构层的途径以及水损坏的现象和类型,从设计方面就如何解决水损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建成的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水损坏的现象,水损坏现象降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行车舒适性、使用寿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解决水损坏的重要性,可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者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坏的原因、水进入路面结构层的途径以及水损坏的现象和类型,从设计方面就如何解决水损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水损坏调查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损坏是当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文章针对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的坑槽、松散等水损坏现象,对路面进行了现场检测以及一系列室内材料性能的试验评价工作,根据工程实例调查分析了水损坏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时122例各型小儿克山病的心脏X线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心脏X线改变的病理学基础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从各型克山病心脏大小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心脏扩大的程度对克山病的转归及其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位于液化土层桥梁桩基的抗震性能, 基于三向六自由度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分析了地震波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及弯矩等动力响应, 并研究了地震波加载后桩基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 在地震波作用下, 随着液化层埋深的增加, 土体液化后产生的侧扩效果逐渐减弱, 因此, 桩顶水平位移峰值逐渐减小, 但是当地震加速度超过0.6g时, 桩顶水平位移峰值不受液化层埋深的影响; 因地震荷载作用下粉细砂土层液化, 桩身加速度在该土层位置明显增大; 上部覆盖层压力作用使土层抗剪强度增大, 因此, 桩顶放大系数随着液化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且桩顶放大系数在Kobe波作用下最大, 5002波作用下最小, 砂土液化同时造成土层强度降低, 从而使桩身加速度在该土层出现放大效应; 桩身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液化层和非液化层分界处, 且在相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 桩身弯矩最大值随着液化层埋深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当地震加速度从0.30g增大到0.35g后, 桩身弯矩增幅为33.3%, 增幅最大; 不同类型地震波对桩基的破坏程度并无差异, 在加速度0.35g作用下, 桩基基频无变化, 但当地震波强度超过0.40g时, 桩基基频从1.65 Hz突降到0.45 Hz, 因砂土层液化产生侧向位移, 桩身剪切变形, 最终导致桩基损坏。综上所述, 当液化层较浅时, 应重点考虑地震波作用下过大的桩顶水平位移; 在桩基抗震设计时, 必须考虑液化层和非液化层分界处桩基的抗弯能力和液化层埋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高速铁路制动区间的典型钢轨波磨现象,基于轮轨摩擦自激振动诱导钢轨波磨的观点展开了研究,通过武广高速铁路制动区段的现场调研,掌握该区段的波磨特征并采集相应的轨道不平顺;基于轮轨摩擦自激振动诱导钢轨波磨的观点分别建立制动区段高速列车的动/拖车轮对-轨道-制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复特征值法进行动/拖车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分析,比较动/拖车轮轨系统在制动和非制动工况下系统发生摩擦自激振动的可能性,以及在制动工况下动车轮轨和拖车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情况;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制动系统摩擦系数和扣件垂向刚度对动/拖车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动工况更容易引起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拖车轮轨系统更容易引起系统摩擦自激振动;控制制动装置摩擦系数约为0.30,扣件垂向刚度约为50 MN/m时能一定程度降低轮轨系统发生摩擦自激振动的可能性,进而抑制钢轨波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复合式TBM主驱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原因分析及研究,增加外置旁路接触器(即相当于增加冗余接触器),以较小的成本有效提升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针对管片机出现对掘进影响较大的故障及原因分析,对管片机控制系统做适当的改进,加强了对管片机关键部件的保护,大大增加了管片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减少了管片机系统的故障,为掘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盾构斜井管片衬砌与可压缩层联合支护体系中可压缩层参数对管片衬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神华新街台格庙矿区主斜井工程为依托,建立考虑管片衬砌与可压缩层之间接触效应和管片整环刚度折减效应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有无可压缩层、不同可压缩层刚度及厚度等因素下管片衬砌内力和变形的分布规律和变化情况;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对有无可压缩层时管片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形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可压缩层刚度越大,管片所受围岩压力越大且分布越不均匀,同时使得管片弯矩减小,轴力增大,当可压缩层模量与围岩模量之比在0.1~0.5之间变化时更为明显;随着可压缩层厚度的增大,管片所受围岩压力依次按不均匀、均匀、不均匀的趋势变化,当可压缩层厚度与管片厚度之比为1.7时围岩压力最小,管片轴力则随可压缩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可压缩层存在与否对管片变形影响甚微,通过自身的挤密吸收围岩压力且促使应力重分布,从而减小并均匀化传递至管片上的荷载,使得管片内力随外荷载的增长更平缓,量值更小且分布更均匀,并使管片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40%;有无可压缩层时管片破坏均经历椭变、椭变加剧、裂缝出现和扩展、失稳破坏的过程,且有可压缩层时管片的破坏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依托铺前大桥实体工程, 基于人工质量模型和桩-土惯性相互作用机理,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 选用叠层剪切式模型箱, 模拟了自由场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 分析了0.15g ~0.60g (g为重力加速度) 地震动强度下大直径桥梁嵌岩桩基础加速度、相对位移、弯矩等响应特性和损伤情况等。研究结果表明: 桩基础加速度峰值从桩底至桩顶呈增大趋势, 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输入地震波为0.55g 时, 桩顶加速度放大系数趋于稳定值1.34;桩顶加速度时程响应频率低于桩底加速度时程响应频率, 上部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和滤波效应明显; 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 桩顶相对位移峰值近似呈线性增大, 在0.15g ~0.60g 地震动强度下, 桩顶相对位移峰值变化范围为1.97~6.73mm; 桩基础弯矩沿桩长呈“3”字形变化, 上部软硬土层分界处和基岩面附近弯矩达到峰值, 并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地震动强度为0.50g 时达190.9kN·m, 超过桩身抗弯承载力; 桩基础基频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呈整体降低趋势, 在0.50g 地震动强度下, 其基频较0.35g 地震动强度下低50.1%, 桩基础产生损伤; 桩顶与承台连接处、上部覆盖软硬土层界面和基岩面附近桩身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裂缝, 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时应着重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提睾肌血管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免疫反应性纤维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 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血管均有CGRP广泛分布 ,一、二级动脉壁上呈密集颗粒状分布 ,局部有密集的团块。三级以下除颗粒状可见到横行或网格状分布 ,且CGRP阳性反应纤维的密度随分支级别的增加而减少。在毛细血管壁上仍可见到网格状阳性纤维的分布。结论 CGRP阳性纤维的分布可能与大鼠提睾肌动脉的生理调节和微循环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微循环的神经调节研究模型打下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重载货车车钩在车钩间隙、重力与纵向牵引力综合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改变问题, 对车钩进行了准静态受力分析, 研究了其纵向载荷分配规律; 设计了钩舌上下牵引凸缘根部的应变试验, 得到了测点弹性应变随牵引力的变化关系, 分析了上下牵引凸缘承载程度变化趋势; 对车钩进行了详细的受力分析, 推导了载荷传递部位等效力解析解, 得到了车钩承受不同牵引力作用时所对应的仿真边界条件; 对车钩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 得到了节点应变随牵引力变化的响应曲线, 通过与应变测试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证明了车钩载荷传递部位等效力解析解和仿真模型的可靠性; 研究了牵引力与钩舌内腕面、上下牵引凸缘等效力的关系式中关键参数对等效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当牵引力小于13.5 kN时, 上受压推台受力; 牵引力为13.5~1 725.0 kN时, 车钩系统上下牵引凸缘同时承载, 随着牵引力的逐渐增大, 下牵引凸缘承载比例逐渐减小并趋近于0.53, 上牵引凸缘承载比例逐渐增大并趋近于0.47, 承载比例与系统参数有线性关系, 其中钩舌内腕面等效力作用位置对此影响极大。研究结果作为研究车钩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仿真的基础, 对铁路重载车钩服役安全性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 二尖瓣环、瓣叶、腱索和乳头肌组成的二尖瓣复合体,在防止血液返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乳头肌作为复合体的主动部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乳头肌功能紊乱是产生病理性杂音的常见原因之一,由梗塞所造成的乳头肌断裂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有关人心左室乳头肌血供的研究,国外有少量报导,国内仅北京医学院夏家骝等人进行了研究。基于其重要性,我们对人心左室乳头肌形态和动脉供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简单介绍了美军空投系统的发展及建设情况,回顾了美军传统空投系统(CDS)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着重分析了新型低成本空投系统(LCADS)的适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泛等特性。在此基础上,从使用成本、使用效果等方面对LCADS与CDS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根据美军空投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加强我军空投系统建设的几点启示,有利于促进我军后勤保障方式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