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为了掌握在用柴油车在不同油门踏板位置的稳态轮边输出功率和发动机功率特性,用同一台柴油车在100%、80%、60%全油门3个位置不同挡位进行加载减速法3个稳态车速试验,通过测量稳态轮边功率和发动机功率,表明油门踏板位置越小,两极调速器的最大发动机功率和轮边功率对应车速相对实际额定功率车速的减小程度越大,建议完善加载减速法和动力性检测及底盘测功机功能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整车在单轴底盘测功机上进行油耗试验时的测试精度,基于整车利用底盘测功机进行非驱动轮惯量测试,采用测试值代替经验值,并对油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油耗测试时采用非驱动论惯量测试值加载对结果的影响。首先利用底盘测功机测试整车的车轮惯量,得到整车在底盘测功机上的加载质量;其次对整车的万有特性进行测试,得到整车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不同功率下的燃料消耗量;再通过整车万有特性对不同车轮惯量(经验值和测试值)加载下的中国重型商用车测试工况(CHTC)油耗和中国-世界重型商用车瞬态循环工况(C-WTVC)油耗进行仿真校核,最终得到车轮惯量测试值和经验值的油耗差值,其结果表明,使用车轮惯量测试值时,能够有效提高单轴底盘测功机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美国BAR 97和我国在用车工况法排放检测有关标准中关于底盘测功机摩擦功率测试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ASM稳态加载工况和IG195瞬态加载工况加载测试、恒加载滑行测试和变载荷滑行测试的摩擦功率测试的新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式。在某底盘测功机上的多次测试表明,该方法方便可行,摩擦功率计算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中国重型车底盘测功机的技术水平,文中分析了两种重型车底盘测功机行业标准在功率吸收装置、基本惯量、滚筒直径、主滚筒、安置角等方面的缺陷,进行了中、后桥车轮检测的受力分析;介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重车型通用底盘测功机和重型车底盘测功机,计算和比较了3种台架的安全性和附着性;提出了现有重型车底盘测功机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利用底盘测功机测试汽车底盘输出功率及损耗功率的原理并通过试验同了曲线图,同时分析了在额定工况下把汽车底盘输出功率、损耗功率换民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汽车动力性检测主要是检测汽车底盘输出指示功率,即汽车和底盘测功机整个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的涡流机指示功率。目前我国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汽车动力性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太低,重复性也太差,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试验和分析,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重大问题:底盘测功机恒速控制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动力性检测方式的不足,采用发动机功率达标法的原理,使用汽车底盘测功机,通过功率吸收装置加载检测驱动轮轮边稳定车速,并与发动机额定功率车速相比较,可有效评价营运车辆的动力性衰退程度。以柴油车辆为例,研究分析了汽车底盘测功系统的加载力、驱动力、系统阻力及计算模型,提出了额定功率车速与驱动轮轮边稳定车速的检测方法。通过设定不同达标功率值试验误差分析,符合功率达标法的检测原理,检测数据的重复性好,恒力控制精度高,动力性评价准确,适用车型范围广。研究表明,采用达标法在额定功率点检测动力性,通过调速特性快速、准确确定所检车辆的实际额定功率车速,既保证了车辆驱动轮的动力性,也兼顾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可动态设置不同的功率比值系数,进行整车动力性技术等级评定等检测。检测过程采用恒力控制,所需车辆技术参数少,发动机能自动适应恒力控制,实现了定量控制,提高了测功系统惯量对底盘测功机加载的响应性能,使发动机动力与系统阻力快速达到平衡的稳定车速,减小测功系统动态惯性误差,提高了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底盘测功机滚筒本体消耗功率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应用中克LED364型测功机滚筒本体消耗功率数据对经验公式进行了验证,还就经验公式计算的消耗功率相对实际消耗功能的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汽车底盘测功机惯性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汽车底盘测功机系统中功率动态平衡的原理,提出底盘测功机惯性系统与汽车质量的匹配规律,设计了为SHENCK364DL700型底盘测功机配套的惯性系统及其控制系统。在车辆最大质量10t范围内,惯性系统能有效地实现惯性质量匹配。与加速踏板自动控制装置,多工况跟踪显示装置集成的控制系统可满足各工况条件汽车动力性能测试的要求,特别是能精确地模拟车辆加速,减速,爬坡,滑行等工况,本系统也可用于实现驾驶员驾驶行为适应性评判。  相似文献   

10.
汽车底盘测功机加载滑行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昭度  崔海峰  王仁广  齐志权 《汽车工程》2006,28(12):1129-1132
建立我国基于国际单位制的在用车工况法尾气排放污染物测试系统中底盘测功机加载滑行测试滑行时间的计算公式。依据此公式,给出了准确的恒加载滑行测试和变加载滑行测试的计算滑行时间,对底盘测功机的加载准确度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涛  陈慧  余卓平  李莉 《汽车工程》2006,28(12):1125-1128,1061
针对配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车辆低速时回正性差,而中高速时又容易出现回正超调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功能原理为理论基础,可以随车速和转向盘转角的不同而调整回正力矩或阻尼力矩的大小。实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改善车辆低速时的回正性,抑制车辆中高速时的回正超调现象,并且在施加了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后,驾驶员的操纵手感没有受到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几次ABS测试不合格的试验数据,指出轮速差异过大是造成ABS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左右轮速差异对车辆横摆有不利影响,易造成车辆滑出规定的车道宽度;前后轮速差异中的后轮过度制动则会恶化车辆的制动稳定性,易造成甩尾等严重事故。根据积累的各种数据和驾驶员主观感受,提出整车道路测试时的风险评估方法,并给出几起ABS不合格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ABS轮速信号测量的误差进行了研究,指出触发误差是影响轮速测量门槛值高低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试验测量了该误差随轮速的变化关系。等角度采样的轮速信号在ABS中需要变换成等控制周期采样的轮速信号。在低速测量场合,当ABS控制周期内没有轮速信号出现时,本文利用了一种基于二阶多项式拟合的预测算法来估计轮速信号,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估计方法是可行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方向盘摆振补偿的功能,通过对影响方向盘摆振因素的分解,当整车基本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EPS进行摆振补偿.通过摆振补偿功能开发到某车型实车测试验证,有效解决高速制动等工况下方向盘摆振问题.该研究为车辆方向盘摆振问题的解决提供采用EPS补偿万式提供方法及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转速感应的液压旋挖钻机功率匹配模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液压旋挖钻机负荷多变条件下的节能降耗要求,提出转速感应控制的负荷极限控制匹配方法。利用负荷变化引起的转速偏差的检测反馈,调节变量泵的排量,改变泵的吸收扭矩,控制发动机输出转速工作在能耗较低的转速范围,实现发动机与变量泵间的功率匹配;通过模糊自适应在线自整定调节PID参数,优化变量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变量调节性能,提高系统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实现发动机-变量泵系统的最佳效率匹配。经过在液压旋挖钻机平台上的试验论证,该方法达到了优化的目的,功率匹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ABS轮速信号抗干扰处理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ABS的轮速处理模块的特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控制效果,轮速信号中的随机和系统干扰和不能很好地识别和剔除,就有可能导致ABS控制的失效。在分析ABS轮速信号产生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轮速信号抗干扰处理方法,包括伪脉冲异点剔除预处理算法和轮算冲击平滑算法,对ABS试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轮速信号干扰处理方法具有干扰信号抑制彻底,实时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中间位置转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纵稳定性中间位置转向试验最初是由美国德尔福公司制定的,是汽车在高速行驶条件下操纵性和稳定性的重要评价方法。通过试验的原始数据可以绘制出转向盘转角与侧向加速度、转向盘力矩与侧向加速度、转向盘力矩与转向盘转角等多条特性曲线,以作为不同的评价指标。以CAll41载货汽车作为实例分析,发现该车转向干摩擦偏大,转向刚度偏低,高速行驶时的非线性路感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8.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算法。尝试直接采用扭矩信号作为转向盘转角估计的依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不需配置转角传感器的回正控制策略。在matlab中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型,并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回正控制策略能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能,并为台架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器的设计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开发了防抱制动系统的电子控制器,包括电源、CPU、轮速传感器信号处理以及电磁阀控制电路。在轮速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面,增加了关键的频率/电压转换电路。试验证明,该电子控制器工作可靠,在车轮转速较低情况下可保证测量准确,解决了轮速较低时采用计数方法误差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A method for detecting wheel slip/slide and re-adhesion control of AC traction motors in railway application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is enables a better utilisation of available adhesion and could also reduce wheel wear by reducing high creep values. With this method, the wheel–rail (roller) creepage, creep force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can be indirectly detected and estimated by measuring the voltage, current and speed of the AC traction motor and using an extended Kalman filter. The re-adhesion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regulate the motor torque command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available adhesion based on the estimated results. Simulations under different friction coefficients are carried out to test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