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防台锚地的选择是海上施工防台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防台是否安全,本文通过介绍珠江口主要防台锚地的基本情况,阐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船舶在防台锚地的选择与规划,希望可以为在珠江口施工船舶防台锚地选择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3年8月13日,中国南海海面上,中心风力达14级的超强台风“尤特”正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广东沿海逼近,整个广东省严阵以待。此时在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上,近200名工人滞留岛上等待紧急撤离。而港珠澳大桥水域所有的船舶早已经离开建筑施工水域到指定锚地避台,撤离任务情况紧急。于是,港珠澳大桥施工作业单位紧急向珠海海事局请求支援。  相似文献   

3.
正为降低港珠澳大桥船撞桥风险,保障过往船舶航行安全与港珠澳大桥营运安全,8月31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举行港珠澳大桥防船撞智能管控与研发合作协议签订暨智能管控研发中心揭牌启用仪式。根据协议要求,大桥海事局与大桥管理局将延续港珠澳大桥建设期建设单位与海事系统相互支持、友好合作、共保安全的传统,发挥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4.
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洋浦港既是海南省航运大港,其防台锚地亦是海南岛优质防台锚地,每年防台期间,来港防台船舶远超防台锚地船舶理论保障数,台风期间船舶险情事故频发,造成了船员人身危险及船舶财产巨大损失。文中就洋浦港船舶防台安全形势及影响防台锚地锚泊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尝试提出建议,希望能为海事部门及船舶解决防台船舶锚地选择问题提供一些帮助,保障辖区防台船舶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4月4日,世界最大起重船"振华30"在海事巡逻艇的护航下,由外海锚地移泊进入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附近的大屿山锚地。港珠澳大桥全长50 km,桥梁长度和沉管隧道规模及难度均居世界第一。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为"三明治沉管结构",施工工艺和难度将打破传统施工观念,将中国桥梁隧道建设推向新的高度。最终接头重达6 000吨级,唯有"振华30"所独具的7 000 t 360°全回旋起重能力才能担当重任。"振华30"是上海振华重工设计建造并自营的世界最大起重船,被誉为"大国重器":一是具备  相似文献   

6.
5月2日,在14艘海巡船和1架海事直升机的紧跟护航下,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在繁忙的珠江口慢慢地向目的港——西人工岛地驶去。据了解,为保障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浮运顺利进行,海事部门出动包括"海巡31"船在内的14艘海巡船,1架直升飞机和100多名执法人员,在繁忙的珠江口  相似文献   

7.
年度·影响     
胡素青 《珠江水运》2013,(23):28-31
8月12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就“广东海事部门确保港珠澳大桥施工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广东海事局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安全生产责任链,为推动港珠澳大桥安全生产、科学施工创造了条件。请部海事局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广作法,力争实现‘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加强海事系统的‘三化’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中国海事。”  相似文献   

8.
《珠江水运》2012,(19):92
粤海事桥航通〔2012〕018号港珠澳大桥建设施工航行通告各有关单位、船舶:根据港珠澳大桥建设进度安排,主体工程岛隧段和桥梁各标段已陆续进场施工,为保障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港珠澳大桥建设施工水域划分为A1至A7共7个分区,位置如  相似文献   

9.
《珠江水运》2012,(22):92
粤海事桥航通〔2012〕018号港珠澳大桥建设施工航行通告各有关单位、船舶:根据港珠澳大桥建设进度安排,主体工程岛隧段和桥梁各标段已陆续进场施工,为保障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港珠澳大桥建设施工水域划分为A1至A7共7个分区,位置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港珠澳大桥施工安排,港珠澳大桥CB04标L21—4钢箱梁于2015年11月17日在134#—135#墩之间进行吊装,江海直达临时航路(136#—137#墩)从2015年11月17日0600时起至1400时封闭,开通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139#—140#号墩间作为临时疏导水域,吊装作业完成后,恢复原临时航路。为了配合港珠澳大桥建设施工,保障施工水域通航安全,11月17日,珠海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派遣两艘海巡  相似文献   

11.
8月12日,交通运输部杨传堂部长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167期“广东海事部门确保港珠澳大桥施工安全”上作出重要批示。杨部长指出:广东海事局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安全生产责任链,为推动港珠澳大桥安全生产、科学施工创造了条件。请部海事局进一步总结广东局的经验,推广广东局的作法,力争实现“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加强海事系统的“三化”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中国海事。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世界最大的外海施工船舶,也是我国第一艘首次成型的带桩腿提升自升平台的高精度深水抛石整平船"津平1号",经过近20天水上拖航作业后,顺利到达港珠澳大桥工程所在的伶仃洋水域,正式加入港珠澳大桥工程船队的序列,将于近期投入沉管隧道基础施工。"津平1号"由南通振华重工自行设计研发和制造,为港珠澳大  相似文献   

13.
受港珠澳大桥施工建设进度影响,桥梁桩和平台设施占用原有自然通航水域,原有习惯航路不断调整对桥梁设施防碰撞和船舶安全通行的形势严峻。为了应这一阶段性安全监管形势的变化,大桥海事处从2014年7月1日起对VTS专室的运营模式和工作重点进行调整,为保障港珠澳大桥安全顺利施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天气是珠江流域夏季高发的灾害性天气,在沉管施工准备期间如果不及时进行防台避风保护,将严重影响沉管、船舶和作业人员的安全。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防台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热带气旋天气特征可能对沉管产生的安全危害,提出台风期间多种沉管存放方式,并对比分析出最优方案,为后续同类型超大型沉管防台提供有效的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从事海事监管现场一线工作的成宝刚,在保障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施工建设和运营安全期间,因出色的工作先后多次获奖。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乐于奉献,冲锋在前,筑牢起水上防疫的牢固防线。坚守一线"疫情面前,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刚从港珠澳大桥海事处调回  相似文献   

16.
胡素青  李倩 《珠江水运》2014,(17):10-11
“桥堡”文化是一种艰苦文化,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苦中作乐,于困境中寻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桥堡”文化是一种精神信仰,支撑着众多海事人在历次航道转换、护航沉管浮运安装的过程中沉着应战,为大桥建设水域的航行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提起“桥堡”文化,广东海事人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以下简称“大桥处”)。2012年3月,大桥处作为全国第一个海上海事处,成立于距离陆地18公里的伶仃洋上,日夜值守在一艘用作办公的趸船上。  相似文献   

17.
《珠江水运》2012,(15):1-1
今年自6月第一个影响广东的台风——“泰利”开始,已有“杜苏芮”、“韦森特”、“苏拉”、“启德”、“天秤”、“布拉万”等多个台风相继登陆广东沿海地区。台风的不断造访,不仅威胁着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同时也考验着海事防台抗台的能力。在汕头、在湛江、在茂名、在佛山、在中山、在江门,在这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防抗台风的“攻坚战”中,数干海事人积极响应“为全面履职而行动”的号召,立足岗位,鏖战一线,用冲锋在前和奋不顾身展现了海事人确保安全、心系人民、勇于负责、挺身而出的精神风貌,深刻地诠释了“履职”二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域事粤海     
《珠江水运》2014,(23):43-43
李建波一行调研港珠澳大桥水上安全监管工作 11月20、21日,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李建波深入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海事监管一线和航海保障基层站点,检查大桥施工重点水域安全监管服务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广东海事局梁建伟局长、陈毕伍书记陪同调研。  相似文献   

19.
宋腾飞 《珠江水运》2012,(9):154-156
2011年4月,35岁的王均龙调任广州海事局港珠澳大桥现场工作部(现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作为一名有着12年丰富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经验和良好的专业技能的海事执法员,此时的任命,对王均龙来说,“是领导对我的最大信任!”  相似文献   

20.
2013年2月9日,除夕佳节,一眼看去,茫茫大海上正刮着呼呼大风.位于珠江口大海中央离岸数十公里远的"海趸1550"船船头上,一个男子正眺望着家的方向. 他叫成宝刚,广州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事处基层一线海事执法人员,也是一名两个月大孩子的父亲.万家团圆的时刻,他连续几天带领现场执法人员在港珠澳大桥施工辖区展开海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