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阳  万曼影  陈雷 《船海工程》2006,35(6):90-93
介绍CAN总线与以太网之间的船用双冗余智能网关的设计与实现。给出了AT91RM9200与基于SPI总线的CAN总线通信芯片MCP2510的硬件接口实现方案,编写了CAN总线与以太网双向通信的软件。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液货船对各个液舱液位、压力、温度等参数的远程监测需求,提出了基于CAN总线与以太网的液位遥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系统中的信号采集模块、通信模块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并利用Intouch组态软件开发了系统监控软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结果准确、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船用电气设备双冗余通信的实际需要,以高性能的STM32F767单片机为硬件基础,该单片机含有3个CAN接口和1个Ethernet接口,将一个UART接口用IPort-3转换成Ethernet接口,用轻量级TCP/IP管理工具lw IP来管理Ethernet,显示采用7寸RGB屏,最终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CAN总线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传输可靠性低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实现了一种新的船舶网络远程通信系统。给出无线通信模块设计过程,将串口和宿主机连接在一起,通过GPRS、RMS和卫星终端等无线通信方式实现远程通讯,无线通信模块主要包括MCU单元、无线收发单元与串口通信单元。软件设计时,分析了系统功能与需求,按照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软件结构模型,给出系统通信协议设计过程和通信处理流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能够保证报文转发完整性和报文接收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型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传感器类型繁多、集成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重点研究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在电机组实时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完成基于CAN的传感网络节点硬件接口与软件通信协议的设计,并设计多节点通信的动态优先级算法。MSP430单片机作为子模块核心部件,实现对工程数据的高效获取和对CAN协议传输的控制;基于CAN总线实现数据实时、高效和高可靠性的传输。  相似文献   

6.
设计一种免处理船舶压载水系统液位自动调节试验装置,提出基于以太网和CAN总线的压载舱液位控制方案,对装置中的信号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进行软硬件开发,并进行压载舱液位自动调节模拟试验。试验表明:该装置能够保证压载舱液位的恒定调节,可实现数据实时显示和对压载舱液位进行自动控制,为此类免处理的船舶压载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鹏  汪秉文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9):158-160,168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STM32F107的智能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整个系统的结构包括CAN通讯模块,以太网通讯模块,人机界面等,它实现了以太网和CAN网络的异构互联,节点设计方法适用于通用性的CAN总线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8.
曲生超  李志宏 《中国水运》2007,5(4):132-134
本文设计了CAN/Ethernet网关,包括CAN接口,以太网接口的设计及驱动程序,并在单片机上实现了TCP/IP协议。将本网关应用于桥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中,从而可以将现场设备和监控PC机之间联系起来进行数据交换,实现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9.
舰船航行状态信息复杂度逐渐提升,为舰船航行状态信息监测带来了极大难度,现有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舰船稳定航行的需求,故提出舰船航行状态信息集中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方法。设计舰船航行状态信息集中监测系统硬件单元包括ADMA型惯导单元、FPGA选型单元与CAN通信单元,软件模块为CAN通信模块、惯导数据解算模块与航行状态信息存储模块。通过上述硬件单元与软件模块的设计,实现了舰船航行状态信息集中监测系统的运行。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系统相比较,设计系统响应时间更短,角度平均误差较小,充分证实了设计系统信息监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周卫东  郝燕玲 《中国航海》2006,(2):16-19,33
将CAN总线、以太网技术应用于新型综合导航显控台,为舰船提供开放的导航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提高系统的硬件可靠性,采用高性能的嵌入式PC/104模块,并对以太网及CAN总线进行了冗余设计,软件上以实时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作为软件系统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提高综合导航显控台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伺服系统分布式控制要求,伺服控制模块各功能接口统一采用CAN总线,并根据2种CAN总线伺服控制方案的需要,设计出一种具备双路CAN总线接口的伺服控制模块,并详细给出该两路接口的电路设计,试验表明,伺服控制模块能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罗伟  朱若寒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0):102-104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通讯的智能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讨论了系统硬件设计中信号调理模块、通信模块和中心控制模块采用的关键技术。其中双CAN总线结构的冗余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模块工作的可靠性。最后,介绍了软件设计中CAN通讯及任务调度模块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伺服系统多轴化控制和分布式驱动需要,根据CAN总线互连节点规模数量,介绍了2种CAN总线分布式伺服控制方案,设计出标准伺服控制模块和双路CAN总线接口,并分析CAN总线数据协议及传输实时性,通过试验表明CAN总线分布式控制满足性能要求,可以应用于舰炮伺服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以DSP为核心基于CAN总线通讯的智能监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讨论了系统硬件设计中信号调理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采用的关键技术.环形冗余CAN总线结构设计提高了模块工作的可靠性.最后,介绍了软件设计中CAN通讯协议设计及软件抗干扰措施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以太网、串口、实时网、1553B等接口通信的总结,抽象出“黑板式”的软件通信接口,对多种接口的通信方式进行了统一封装,使应用程序收发数据通过一块逻辑黑板进行,较好实现了应用程序与通信接口的有效分离,为多种接口间数据交换和应用程序在不同通信接口或网络平台之间移植提供了方便。同时介绍了配套的可视化报文设计、硬件接口参数配置设计和报文调试工具。  相似文献   

16.
传统舰载通信异常数据检测系统的检测精度低,为舰载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舰载通信异常数据检测系统,其包括通信模块和异常数据检测模块,分析系统用户接口、CPU控制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的硬件结构,对异常数据检测模块进行全面的分析,给出基于云计算的异常数据检测规则及过程,以及舰载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程序代码,实现舰载通信系统异常数据的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系统可以对舰载通信系统异常数据进行有效检测,系统的性能稳定性、数据传输速度、接口时序的正确性等测试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船舶通信网络向着高覆盖率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船舶综合舰桥系统的总线网关设计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船舶设备支持总线标准纷繁不一,导致船舶信息共享度低、各设备间配合性差。本文针对船舶综合舰桥系统的总线网关展开设计,通过对协议转换方法、总线接口设计、总线网关任务分配展开了研究,成功实现了一款兼容CAN总线、串行通信总线、以太网总线的总线网关,满足船舶对高兼容性、高可靠性总线网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CAN总线的水下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8):146-148
为减少水下通信系统线束的数量,同时保证水下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采用CAN总线作为现场总线来进行数据传输。结合水下通信系统的特点,设计了CAN总线的整体网络结构,并采用独立的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和CAN总线收发器PCA82C250设计了CAN总线的接口,编写了相应的上位机软件程序。CAN总线的引入在保证数据通信质量的同时,减少了系统的复杂程度。体现了CAN总线多主网络,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结构简单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数据通信模块存在着稳定性低、数据处理速度慢的缺陷,为此提出海上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数据通信模块设计研究。根据现有数据通信模块的研究提出数据通信模块总体架构设计,以此为基础,对数据通信模块电路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串口通信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与CAN通信接口电路设计,然后对程序开发环境进行搭建,以此为环境对串行通信程序与CAN通信驱动程序进行编写,至此实现了数据通信模块的设计与运行。通过测试得到,与现有的数据通信模块相比较,设计的海上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数据通信模块极大的提升了稳定性与数据处理速度,充分说明设计的数据通信模块具备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船舶火灾自动监控与报警是船舶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造船水平的体现。分布式总线在船舶防火监控中应用非常普遍。CAN总线能够实现不同节点之间的通信,并且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船舶防火监控与报警系统,对CAN总线的原理进行分析,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研究了CAN协议的2种报文结构,最后对CAN总线通信模块进行了设计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CAN总线通信模块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