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SF—350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振捣系统振动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SF-350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振捣系统原理及各振动参数对振动压实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研究湖南省公路局几年来施工实践中得到的实践经验,找到了最佳振动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摊铺机双振捣机构的仿真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减小摊铺机振捣机构工作时产生的惯性力对熨平板箱体的不良影响,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ADAMS建立摊铺机双振捣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前、后振捣梁的相位差与惯性力的关系,并根据仿真结果对现有振捣机构的偏心轴和偏心套参数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Pro/E软件建立某型摊铺机振捣装置的三维虚拟样机模型。利用Adams软件的相关模块对摊铺机振捣装置进行三维动力学仿真试验,分析振捣频率和振捣装置行程对机器工作的影响,建议在实际施工中选择振捣装置的振捣频率不宜超过25 Hz,行程以6 mm为宜。  相似文献   

4.
振捣机构对摊铺机熨平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小振捣机构对熨平板力学性能的影响,提高摊铺质量,通过建立摊铺压实机构模型和动力学微分方程,利用Matlab仿真分析振捣机构对熨平板的作用力。结果表明,前后振捣梁相位差、前后振捣梁振幅以及振捣频率对熨平板作用力有较大的影响;当选取前后振捣梁相位差为180°、前后振捣梁振幅相等以及低频振捣时,可大大降低振捣机构对熨平板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利用压路机名义振幅、土壤压实度、铺层沉降量3个参数,对同吨位垂直振动压路机与圆周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圆周振动压路机,同吨位垂直振动压路机高幅振动时名义振幅增大17%,低幅振动时增大40%,且3层土壤压实度分别达到96.83%、92.62%、89.88%,6遍高幅压实后铺层的沉降量占到总累计沉降量的75%以上。垂直振动压路机能产生更大的压实激振力,压实影响深度大,且能以较少的压实遍数使土壤密实,压实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密实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水泥稳定碎石中加入不同掺量的减水剂和粉煤灰,测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单掺减水剂时,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大,密实度会增大,超过最佳掺量时会泌水;单掺粉煤灰时,达到最佳掺量的粉煤灰时,密实度最好;双掺时,减水剂掺量为1.0%和粉煤灰掺量为10%时,混合料密实效果最好。通过振动击实试验,利用振动时间间接地评价水泥稳定碎石的密实性。  相似文献   

7.
以试验为基础,针对不同级配、沥青结合料以及温度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在不同情况下的体积指标和压实特性评价参数.通过研究沥青混合料Nini至Ndes的密实度曲线的斜率来作为混合料施工时的压实特性的评价标准,其斜率K1值越大,则说明混合料越容易压实;通过研究沥青混合料Nd.至Nm.的密实度曲线的斜率来评价开放交通后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其斜率K2值越小,说明混合料抗车辙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8.
水泥稳定碎石室内试验目前均采用击实法成型,不符合振动对多集料压实有效的原则且反映不出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类型对强度的影响;在自行研制的振动成型设备上,对3种结构类型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振动压实试验,考察了频率、离心力、振幅对压实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频率、离心力保持不变时,存在最佳振幅;激振强度对压实的影响存在阈值;给出了各结构类型级配的最佳振动参数,并根据压实特性及工程实践给出了室内振动压实试验标准参数;比较了击实法与振动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物理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碾压施工角度分析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的离析现象,碾压离析起源于摊铺机铺层沿熨平板宽度上的压实功差异、作业不稳定或压路机在碾压宽度及长度方向压实功的变化和碾压工艺的变化.碾压离析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振捣频率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很大,频率不足对提高混凝土强度、密实程度和耐久性作用不大,过振则会出现离析病害。为提高混凝土性能,并保证其处于稳定状态,以济南东岳华庭住宅楼墙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频率对3组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振捣,记录各频率下混凝土的出浆及排气时间、气孔大小及分布、强度发展及电通量值。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振捣频率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对于坍落度为140 mm的C30混凝土,当振捣频率在150 Hz时,混凝土振捣功效、回弹强度、匀质性及抗渗透性均得到较大提升并能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有限元在振动压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振动压路机在振动压实过程中,振动轮和土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相互作用.在ABAQUS中建立了振动压路机的振动轮-土体有限元模型,对振动压实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振动轮-土体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地仿真振动压实过程的非线性响应,为振动压路机的设计和压实效果的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依据双频合成振动压实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双频合成振动压实的实验分析,认为双频振动压实机设计的主要参数是两频率比、两振幅比、两频率相位差及激振器初始安装角。研究证明,与传统的单频振动压实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压实度和压实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在简谐激励条件下,应用轴系颗粒阻尼纵振抑制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旋转工况下的颗粒阻尼减振比;探讨了单腔体多颗粒和多腔体多颗粒时的轴系模拟系统加速度变化,讨论了颗粒的材料、粒径、质量填充比、腔体数量、转速、激励频率与位移等参数对系统减振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单腔体多颗粒条件下,填充有铜、钢、橡胶包钢颗粒的系统减振比处于7.83%~8.91%,橡胶颗粒的系统减振比接近于0;铜、钢、橡胶包钢颗粒有明显的抑振效果,颗粒的材料密度和阻尼比越大,抑振效果越好;当颗粒质量填充比为15%时,系统减振比最高为13.77%,但当质量填充比超过15%时,减振比有所降低,故质量填充比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15%左右;粒径、转速、激励频率与位移幅值的变化对系统减振比的影响分别为1.76%~8.68%、6.77%~12.50%、4.41%~10.12%与2.19%~7.05%;在多腔体多颗粒工况下,当颗粒总质量填充比和转速一定时,腔体数量对系统减振比有明显影响;当腔体数量为3时,转速为100 r·min-1和质量填充比为25%的最佳系统减振比为22.5%;在多腔体多粒径颗粒工况下,当总质量填充比为10%,转速为50~150 r·min-1的系统减振比波动不大,平均为14.18%,这表明多腔体多粒径组合对转速不十分敏感,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可拓宽转速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文中针对土石混合料振动击实过程中颗粒运动规律和密度形成机理问题,引入PFC2D颗粒离散元方法,模拟了一定级配条件下不同土石比的土石混合料的振动击实过程,探讨土石混合料振动击实中颗粒的微观运动和结构性能,得到了一些比较理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结合毛乌素沙漠沙样,对风积沙的工程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风积沙的压实可采用常规的击实试验方法和振动密实法,压实效果受颗粒级配、含水量、荷载大小、振动频率及振幅等多种因素影响;风积沙的内摩擦角与压实度之间呈线性变化规律,颗粒级配是主要影响因素,含水量影响较小;风积沙的室内回弹模量和加州承载比与压实度之间大致呈非线性增大规律,在某一压实度区间增大的幅度非常小。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能耗及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建立了基于离散事件模拟的沥青路面施工环境影响计算模型, 利用概率分布函数和逻辑语句将施工步骤抽象化, 应用图形化离散事件模拟软件构建了沥青路面施工离散事件模型, 将Nonroad计算模型植入, 进行了不同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动态计算, 并对比了不同施工情况的模拟排放结果。分析结果表明: 运料车将沥青混合料运输至摊铺现场的过程为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能耗源, 为总能耗的44%, 摊铺过程与运料车返回过程的能源消耗分别为总能耗的32%、12%;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施工步骤为运输和摊铺过程, 占排放总量的50%以上; 摊铺与压实过程产生的排放物主要为NOx, 运输过程产生的排放物主要为CO2; 对施工工艺进行调整, 使用不间断摊铺施工会明显减少NOx的排放, 减排量约为15%;在施工设备方面, 适当增大摊铺设备的容量会减少CO2和HC的排放, 前者减排量约为25%, 后者约为17%。可见, 基于离散事件模拟沥青路面施工环境影响计算模型, 可量化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能耗及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优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分析振动压实机理,进行多种振动参数组合下的振动成型试验,并以密度和抗压强度来评价其压实效果,最终选出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振动参数组合,对于公路工程的现场施工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冲击碾压技术对高填方路基进行冲压补强,测试分析路基在冲击碾压作用下相关力学参数的变化,以确定更优化的相关施工参数:主要考虑了冲压遍数对路基沉降变形、路基不同深度处压实度、路基填料最大干密度及整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碾压遍数的增加,路基沉降量增加,其增量曲线趋于收敛;碾压20~25遍可以起到对路基较好补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容易产生反射裂缝、水损坏等,有被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替代的趋势,但是柔性基层的厚度对路面强度的影响却不是很明确。通过试验路铺筑,并在各结构层表面进行承载板、弯沉试验,同时对级配碎石层的压实度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各结构层铺筑后路面强度变化的情况,研究得出,采用厚度过大的级配碎石层,路面的整体强度相对较低,同时过厚的级配碎石层采用分层施工又不利于其压实质量的控制。试验研究结果对级配碎石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站场地基采用6000kN·m夯击能强夯加固海漫滩填海区工程,现场测试了地表振动速度,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振动在水平方向的衰减规律、主振频率等,分析了拟建场地边立交桥在不同夯击能下的安全距离.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振动速度的衰减规律满足乘幂关系;强夯产生的振动的主振频率均处于10Hz以下;以地表振动速度作为判别标准,测得该场地在6000kN·m夯击能下对立交桥的安全距离为3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