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例系统论证了夯扩碎石桩在沿湖临空面深厚层软土地基上处理高填方城市主干路已滑坡段的方案布置。为了满足边坡稳定及沉降要求,论证比选了抗滑桩、强夯置换墩和夯扩碎石桩三者之间在工程上的优劣性,采用了夯扩碎石桩复合地基。通过荷载试验及位移观测等成果分析,复合地基满足工程抗滑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乌鲁木齐地区杂填土地基道路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杂填土工程特性,对实用地基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比选,确定换填法与强夯法为相对较优的地基处理方法。同时,结合乌鲁木齐地区戈壁土特点,确定戈壁土为路基填筑材料和换填材料优先选项,同时对戈壁土压实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3.
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志军  杨荣尚  任毅 《中外公路》2007,27(4):191-196
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地基采用强夯、冲击压实、灰土换填、灰土挤密桩等4种方法进行处理,根据处理后地基土沉降量、压缩模量、湿陷系数及静力触探等试验结果,得出了不同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处理效果及适用条件。其中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时,通过试验比较,得出了夯击功能、击数与有效处理深度的关系;对于冲击压实法,得出了碾压遍数与有效处理深度及影响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市政路网逐步由城区向郊区扩张,先建小区后修路的整体理念导致市政路中出现了各类杂填土地基。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需对杂填土地基进行处理。通过详细对比强夯法、换土垫层法、柱锤冲扩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4种路基处理的实用方法,最终确定采用换土垫层和柱锤冲扩桩结合的方式分段进行路基处理,并对路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及沉降进行相关验算,同时提出相关路基处理方案的施工注意事项,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中杂填土路基处理问题,还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参考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
依托某高速公路软地基土处理工程,对工程现场路基软土性能指标进行检测,提出了水泥石灰钢渣碎石夯扩桩加固方案,并与传统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的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两种软基土加固施工工艺的基础上,明确水泥石灰钢渣碎石夯扩桩设计方案的重点参数和关键工艺;对水泥石灰钢渣碎石夯扩桩试验段进行承载力检验和沉降变化监测,明确其软基土加...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强夯法用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时的合理方案,本文首先通过试验段研究了单次夯击能及夯点布置方式对夯实效果的影响,然后对强夯施工完成后路基的湿陷系数和承载力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出了适宜的强夯施工方案和参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对进行过排水预压处理以后的区域开展强夯试验,对地形变形状况、陆上强夯后的夯沉量、地基的承载力、空隙水压力等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试夯处理效果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进一步确定陆上强夯间距、夯击数、单击夯沉量等相关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8.
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基施工中,路基压实效果难以保证。采用强夯技术进行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结合承唐高速公路承德段填石路基的特点,分析了强夯法的设计要点,确定了夯击能、夯点布置、夯击次数等相关参数,制定了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基强夯实施方案。通过现场试夯证明了该方案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黄树荣 《公路》2023,(12):71-76
强夯置换处理软土路基基层,一般先将地基土开挖至软土层表面,接着在软土层表面抛填一定强度和厚度片石形成工作垫层,片石在夯锤的反复作用下夯入软土,在夯坑中重复填料夯击并在软土层中形成置换墩,上部荷载由墩间土及置换墩共同承担。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和工程实测数据分析,对高能强夯置换加固机理、有效加固范围进行分析,采用静载试验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高能强夯置换加固效果进行检验,为高能强夯置换加固深厚软弱杂填土路基提供实用参数。  相似文献   

10.
风积沙在沙漠地区作为一种储量丰富而级配不良的回填料,虽然在中国已成功应用在部分公路路基上,但是对风积沙处理目前主要集中在浅表层的处理,对其深层或水下处理方法和适用性研究较少。该文结合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工程台特玛湖段风积沙路基,采用强夯法对其水下深层处理,监测夯击时风积沙夯沉量、隆起量、超静孔隙水压力,并对比其强夯加固前、后效果。研究表明:处理深度约5 m的沙漠湖区风积沙路基适宜的单点夯击能量为2 500 kN·m,单点最佳夯击击数为8~9击,夯点间距宜为4.5 m,夯击时地表隆起量小;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迅速,多遍点夯时可连续作业;风积沙强夯前后加固效果明显,可以用作公路路基回填料。  相似文献   

11.
柱锤冲扩桩法是在强夯法和挤密桩法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加速地基压缩固结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夯击能高、成桩速度快、工程造价较低、处理效果显著等特点。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柱锤冲扩桩加固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中外公路》2021,41(4):52-57
砾石土作为一种良好的回填料,在中国公路工程建设中使用较广泛,但目前对砾石土公路路基地基处理主要集中在浅表层的处理,对其水下填筑体深层处理研究较少。该文结合新疆35团至若羌高速公路工程台特玛湖段戈壁砾石土路基,采用强夯法对其水下填筑体深层处理,监测夯击时砾石土夯沉量、隆起量、超静孔隙水压力,并对比其强夯加固前、后效果。试验表明:戈壁砾石土单点夯最佳夯击击数大致为9击,夯击时地表隆起量小;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迅速,消散时间约1 h,多遍点夯时可连续作业;强夯前、后砾石土加固效果有明显提升,适用于沙漠浅水湖区的水下回填。  相似文献   

13.
以公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常用的换填垫层法、冲击碾压法、强夯法、挤密桩法为对象,研究了这几种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涉及到的石灰掺量、安全距离、有效处理深度、桩间距以及成桩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结果表明:石灰土垫层合理的掺灰量是6%~8%;强夯施工安全距离受限时开挖隔振沟宜靠近强夯点,且深度不小于2m;考虑含水率修正的强夯有效处理深度计算方法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根据理论公式计算的挤密桩间距宜控制在2.0~2.5倍的桩径范围内,以保证其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强夯法处理高速公路改建中旧路堤压实度偏低的问题,满足压实度规范要求的夯击能的确定是路堤强夯的关键问题。以威乳高速公路改建工程为依托,用动态有限差分法对夯锤与路堤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基于压实度控制标准,确定强夯影响深度与平均竖向残余应变的关系。采用量纲分析法和数值分析法确定夯击能与各土力学参数的关系,从而对威乳路试夯结果进行一般性推广,得到了不同高度路堤夯击能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夯扩碎石桩群桩承载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个初始直径为0.76m、桩长为2.79m和5.10m的夯扩碎石桩群桩进行载荷试验,并采用三维拉格朗日有限差分程序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其夯扩和载荷试验分级加载过程,并分析了桩土应力比、群桩效应和桩间土单元的应力路径。结果表明:数值分析很好地模拟了夯扩碎石群桩的夯扩过程,群桩夯扩成桩后最大垂直位移位于桩间土中心且表现为地面隆起;计算和实测的荷载-沉降曲线基本一致;2个不同桩长的夯扩碎石桩群桩在各级荷载下的桩土应力比都比较接近,其值在3.8~6.5之间;群桩效应跟桩长与承台宽度比L/Bc相关,群桩负效应随L/Bc的增大而减弱;2个不同桩长的群桩桩间土单元在夯扩过程中其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单元应力处于临界破坏状态;夯扩作用在桩间土中产生预应力,提高了土体刚度和夯扩碎石桩的承载能力,靠近桩端的土体单元预应力受桩端夯扩效应影响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践,对几种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指出深层水泥搅拌桩、深层石灰搅拌桩、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等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李宝  李金龙  陈曦 《华东公路》2015,(3):117-119
通过模型试验就强夯周边CFG桩复合地基在强夯振动下的加速度随桩距变化的影响进行规律研究,并拟合出关于夯击能、夯击距离的桩身最大拉应力的相关函数。  相似文献   

18.
强夯处理城市道路杂填土路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经常会遇到杂填土地基,修建城市道路如将杂填土全部置换,要花费清运杂填土和外购回填土的费用,同时会带来环境污染(堆放杂填土)和破坏生态环境(挖山取土)等问题。为此,结合洛阳市牡丹大道路基使用强夯处理的实例,简要介绍强夯处理杂填土路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福生 《路基工程》2009,(4):110-111
杂填土具有成分复杂、工程性质差、承载力低、取样困难等特点。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了行车荷载在路基内的影响范围,经技术、经济综合考虑确定采用强夯法处理杂填土场地,经动力触探及平板载荷试验证明:强夯后路基顶面承载力为214.67kPa,回弹模量为46.33MPa,满足了市政道路路基的强度要求,达到了预期处理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土石混填路基强夯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石混填路基强夯施工过程中,利用多道瞬态瑞雷波勘探技术对1 000 kN·m、1600 kN·m、2 000 kN·m夯击能单点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参数进行了定量测试.通过3种强夯方案剪切波波速对比,确定了大间距两遍夯的施工方案,改进了原有土石混填路基的强夯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