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进行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列出了五叶调距桨桨叶的可能组合形式,并给出偏心距计算公式,据此可以得出具有最小偏心距的桨叶组合;(2)对现有规范中的整桨静平衡方法进行了拓展,给出了通过静平衡试验数据计算工艺装置心轴的摩擦力矩和整桨偏心距的方法,弥补了原有方法的不足。对于螺旋桨的研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现有规范中的整桨静平衡方法进行了拓展,给出了通过试验数据计算静平衡用工艺装置的心轴的摩擦力矩和整桨的偏心距的方法,弥补了原有规范中方法的不足,并给出了三叶至七叶螺旋桨的具体计算公式,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调距桨桨箍组件和整桨静不平衡试验所采用的装置和具体操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进行了叙述,同时对桨箍组件和整桨静不平衡试验测量结果的评判、静不平衡量超标后所采取的控制和处置手段进行了分析、阐述,为从事调距桨的工艺设计、生产操作、静不平衡试验、检验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调距桨的结构特点以及从高精度调距桨静平衡试验指标出发,详细叙述了高精度调距桨静平衡试验步骤及配平方法;通过对某船高精度5叶桨调距桨装置整桨静平衡试验的平衡指标分析、静平衡试验工艺装备的制造和安装要求、不平衡力矩的检测方法、配平计算方法以及配重块设计方法的介绍,详细阐述一种高精度调距桨整桨静平衡试验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保证了高精度调距桨的制造精度,并有效提高了高精度调距桨的配平效率,适用于中小型高精度调距桨装置的静平衡试验,为国内制造大型高精度调距桨装置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船舶调距桨控制系统遗传算法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调距桨控制系统现状,设计了调距桨控制系统过程模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整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PID难以获得最佳整定效果的缺点,用于调距桨控制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某调距桨进行了CFD仿真分析,然后将CFD计算得到的桨叶分布式压力负荷加载至调距桨桨毂有限元模型的桨叶上进行有限元静强度仿真计算,并与多点约束集中(MPC)加载方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因分布式压力加载方式更接近真实加载情况,更适应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高负载调距桨桨毂设计,与分布式压强加载相比,虽然MPC加载方式精度较低,但因其载荷加载处理与仿真计算时间大为缩短,得到的结果偏安全,因此适用于一般的工程强度估算校核。  相似文献   

7.
调距桨桨毂机构静强度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对受推力、扭力、扭矩、离心力和螺栓预紧力联合作用下的某型舰船调距桨桨毂机构静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基于ANSYS 12.0软件平台,考虑桨毂部件几何结构及零件间装配接触关系,对桨毂机构整体及零件进行全六面体和六面体与四面体混合有限元建模,研究了桨毂中各零件在正常工况相互作用下的应力大小及分布。重点针对叶根螺栓的实际结构,采用六面体网格分析螺栓有无螺纹区别,证明螺纹的几何特征在强度校核中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可调桨桨叶在受到重大损伤经焊补修复后对桨叶螺距和可调桨静平衡的检测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设计适合可调桨修理专用的检测装置,成功地消除可调桨所存在的螺距和静不平衡量偏差超差的缺陷,有效地提高了可调桨修理的检测精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船舶调距桨推进系统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柴油机、推进轴系和螺旋桨三者的强耦合性,并受到其执行能力的约束以及风、浪、流等的干扰,使得调距桨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非常困难。本文建立了基于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的调距桨伺服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对自抗扰控制器的原理及参数整定进行了分析,采用Matlab/Simulink完成仿真程序的设计和研究,ADRC螺距控制与传统的PID螺距控制相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尤其在抗扰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调距桨桨毂螺栓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调距桨桨毂用螺栓的使用环境和受力状态,对其常用三种材料的工艺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在海水中的抗腐蚀性能和疲劳断裂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和研究分析,为不同条件下调距桨桨毂用螺栓的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螺旋桨推进方法对自重构变形桨叶螺旋桨的适用性较差,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传统方法中的算法对自重构变形桨叶螺旋桨的结构动力参数与气动推进参数计算逻辑不相匹配,造成推进动力输出的不足。因此,提出自重构变形桨叶螺旋桨气动推进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对自重构变形桨叶螺旋桨的结构动力进行建模,获得螺旋桨自身的结构动力参数;其次,对自重构变形桨叶螺旋桨的气动推进动力进行建模,获得准确的启动推进参数;最后,结合上述模型参数,引入气动推进中心聚类算法,对模型数据进行融合权重聚类计算,得到自重构变形桨叶螺旋桨气动推进匹配值,完成优化计算,并通过仿真实验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大侧斜对转螺旋桨水动力及桨叶应力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科学技术》2013,(6):11-14
对转桨采用大侧斜形式能降低螺旋桨的线谱噪声,但同时也会降低叶片的强度和刚度,工程应用中需要对其强度进行校核。本文基于不可压缩流体"雷诺时均N-S方程+RSM湍流模型",采用多重参考系模型处理多旋转区域耦合问题,得到了螺旋桨表面压力分布;应用有限元(FEA)分析方法对叶片进行分析,得到叶片应力分布与变形量等参数。通过对大侧斜对转螺旋桨水动力及桨叶应力数值计算,为螺旋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螺旋桨水动力特性,以某船舶螺旋桨为研究对象,基于极坐标系建立水流时变力学模型,并将经典流动控制方程与水流时变力学模型相耦合对船舶螺旋桨水动力特性进行数值研究,获得螺旋桨不同位置处的水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离转轴越远,其叶片表面压力系数越大。这是由于距离转轴位置越远,叶片速度越大,其表面水流动力粘度也越大,从而使得压力系数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螺旋桨噪声的无量纲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船和船模的螺旋桨噪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无量纲分析船模螺旋桨噪声可以预报实船的螺旋桨噪声。本文利用无量纲分析方法,得到影响螺旋桨噪声的一些因素,如雷诺数、桨直径、桨转速、频率、空泡数等。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楠  李亚  黄苗苗  陈默 《船舶力学》2021,25(11):1439-1451
本文给出了基于大涡模拟(LES)与Powell涡声理论的艇桨耦合状态螺旋桨水动力与噪声数值预报方法.首先描述了LES方法与Powell涡声理论及其声学远场解;然后利用LES结合滑移网格计算了AU5-65螺旋桨敞水工况的水动力,得到了推力系数、扭矩系数与敞水效率,给出了螺旋桨梢涡、叶根涡、毂涡的流动结构空间分布,又计算了SUBOFF潜艇带AU5-65螺旋桨自航工况水动力,获得了实效伴流分数、推力减额与相对旋转效率等自航因子,分析了螺旋桨在艇后旋转时的涡旋结构,并将敞水与自航水动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流动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在对流动声源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对敞水与自航工况下的螺旋桨噪声进行了数值预报,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了声压谱谱型与幅值,辨识了艇桨耦合流动对于螺旋桨噪声的影响,验证了数值预报方法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船舶尾轴架结构特点入手,介绍尾轴架工艺计算,工艺编制,产品生产过程及经验。  相似文献   

17.
胡君智  石峰 《机电设备》2007,24(11):10-13
螺旋桨移位装置是安装在水面漂浮的箱体上的动力装置,用于取代以往人工推动的办法,采用它可以方便地操作水面漂浮的箱体,定位准确,移动方便,同时它也可使用在移动码头等设备上.文中对其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某船螺旋桨随边切割改造的实际工程,简述了船机桨匹配理论,并对具体工艺进行论述,为此类修理改造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杭仲九 《船舶》2002,(6):52-55
本文结合现场检验中遇到的铜质螺旋桨受损和焊补情况,从铜合金焊接性能特点的角度来探讨本次修补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