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灰色理论与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原理、方法相结合,建立基于灰色理论的线性规划模型,在分析研究对偶线性规划问题及建模原理的基础上,借助于集合论及经典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探讨了基于灰色理论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建立了基于灰色理论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城市道路中的路径安排问题,对遗传算法的编码问题进行了改进,并使用了一种新的编码机制.最后,运用VC 解决了城市道路的最短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禁忌搜索的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动态车辆路径问题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求解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主要策略.通过将计划周期分片,将动态车辆路径问题转换为一系列的静态子问题,对静态子问题采用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求解.采用该算法对9个算例进行了测试,与文献中其他算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有3个问题得到了最好解,7个问题得到了最好平均解,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道路与桥梁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混凝土裂缝问题、预应力技术应用等问题,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克服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发展。主要探讨了道路与桥梁施工中的裂缝问题与预应力应用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导出了各种受力状态下压弯杆的弯矩扩大系数,提出了截面特性换算系数,使压弯杆“二次弯曲”问题转化为“一次弯曲”,稳定问题转化为强度问题,从而给出了统一验算公式。文中指出《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文中简称《桥规》)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动车组运用问题的内涵及条件.围绕动车组运用模式、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模型、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算法等方面的问题,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纵向比较与评述;同时在动车组运用问题相关方面的阐述中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横向比较与评述.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并对动车组运用问题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TSP问题是一类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一般智能优化算法存在求解难度大、陷入局部解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用Flexsim仿真软件求解此问题的方法,以旅行路线总距离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了Flexsim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运算,确定了最优旅行方案。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较好地解决了旅行路径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常见的排队购票问题,通过构建匹配问题和栈问题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另外通过构建合法序列、非法序列以及σ序列给出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对于解决类似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环境因为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很多环境保护的问题都出现在我国的公路领域。在生态环境中的公路建设问题,讲述了我们国家关于交通建设的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处理方法。主要对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概述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然后主要阐述了我国在交通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岩溶塌陷演化过程中的水—土—岩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岩溶塌陷演化过程中物理力学中的水--土--岩相互作用,并对作用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塌陷的发育和水-土-岩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塌陷的物质载体是盖层土体和岩层的顶板,而地下水赋存于岩土体内,地下水和岩土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理力学,化学作用,土体和岩体之间也存在着应力传递和物质舆作用,反之,岩土体结构和稳定状态的变化也改变地下水的渗流运动状态,从而又反过来影响岩土体的结构和稳定状态,直至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成都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开始规划建设绿道系统。为了绿道系统的科学性、完善性、系统性,文中在分析绿道基本理论和成都市绿道规划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分析成都规划建设绿道的必要性,针对绿道规划建设会遇到的问题,提出对成都市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路试验检测设备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先进、精良准确的试验检测设备是取得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结论的必备条件与手段。根据我国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设备发展的现状,对试验检测设备存在的滞后于公路建设需要、研发更新程度不足、市场不规范等问题进行评述,并据此提出发展对策,有利于促进公路试验检测设备的发展,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4.
针对路面平整度、弯沉、厚度、抗滑性能和压实度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全面系统地指出传统检测方法中的不足,分析比较路面传统检测方法与现代检测新技术的差异和相关性,介绍自动检测新设备和新方法,可为公路工程建设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对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 (LH)及卵巢雌二醇 (E2 )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大鼠垂体组织培养液及卵巢组织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生成抑制剂N 硝基 L 精氨酸 (NNLA)或N 硝基 L精氨酸甲酯 (NAME)和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 (SNP) ,孵育 6 0min ,收集培养液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中LH、E2 含量。结果 NNLA增加垂体组织培养液中的LH含量 ,NAME可增加卵巢组织培养液中的E2 的含量 ,而SNP则使LH及E2 含量减少 ,这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当NNLA或NAME的浓度为 5× 10 -3 mol·L-1时 ,LH及E2 含量分别增加至基础水平的 5 .5倍及 2 .0倍 ,而当SNP浓度为 5× 10 -3 mol·L-1时 ,LH及E2 含量则分别减至基础水平的 5 0 %及 36 %。结论 一氧化氮抑制垂体前叶LH及卵巢E2 的释放 ,可能在垂体及卵巢的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MPX-2000盘销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调质处理、高频淬火处理、软氮化处理、硬氮化处理、激光淬火处理5种滑动摩擦副表面强化工艺措施进行了表面抗咬合性能和表面耐磨损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处理和软氮化处理工艺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强化效果好与较好,可用于高速重载且重要的零部件表面强化.硬氮化处理工艺表面强化效果中等,可用于中等载荷条件下零件表面强化.调质处理工艺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强化效果较差,可用于载荷较小的非重要零部件表面强化.高频淬火处理工艺试件的抗咬合能力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PLPS调研方法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洋  王悦  余军  胡海 《城市交通》2011,(5):28-38
开展系统性的步行、自行车交通调研和实证分析,对于弥补城市相关基础数据不足、梳理现状问题、指导规划设计、评估实施效果等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引导市民绿色出行.首先介绍了PLPS调研的目的及具体方法,包括公共生活和公共空间两部分调研.以重庆市渝中半岛步行交通示范项目实践为例,探讨PLPS方法在项目...  相似文献   

18.
Risk analysi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but there has not been a widely accepted flame work and model for the research.Motivated by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Kaplan-Garrick’s quantitative defmition of risk,a general risk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analyzing risk situations and employing information system and evidence theory,and Kaplan-Garrick’s result Was improved to introduce a frame word for analyzing and managing risk.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重大趋势。首先指出中国城镇化呈现规模巨大、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面临城市管理者赶超心理、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的挑战。探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下城市发展模式导致的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成本增加、引发地方发展隐性债务危机等问题。重点从交通与区域发展、交通与服务业发展、交通与城市成本、交通与房地产、交通资源配置与市场、交通配置标准与城市发展、交通港站与城市发展七方面论述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中国快速城镇化与机动化进程,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缓堵减排需求迫在眉睫。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被验证能有效缓堵。首先探讨伦敦、新加坡和斯德哥尔摩3个城市成功实施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的特点和经验。总结成功实施缓堵减排政策的关键要素,包括立法保障与领导意志、公众宣传与信息公开、综合性配套政策、精细化管理以及拥堵收费与低排放区有效结合等。基于此,探索缓堵减排政策在中国的应用实践,总结中国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的方案设计流程。最后,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效果评估和公众宣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应对缓堵减排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