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频发,隧道坍塌和地下突涌水灾害对施工人员、设备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地质超前预报是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后山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提出后山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工作原则及预警标准,并在工程得以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筠连隧道工程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的研究,进行了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在水文地质分区的基础上对筠连隧道进行施工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总体上隧道中危险区以上占96.2%,涌突水危险性较大;在水文地质分区及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又对初步拟定的隧道施工工作面进行危险性评价,为优化工作面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湖北云雾山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重点叙述了预测、规避不良地质灾害风险的施工地质实施方案及应用效果,可为同类长大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岩溶突水是可溶盐岩分布地区修建隧道工程面临的首要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岩溶水文地质评价是隧址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以重庆新屋基隧道为例,在野外岩溶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分析了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并对新屋基隧道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新屋基隧道工程中的相关洞段遭遇突涌水的可能性较大,施工前应做好处置预案,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基于茅坪山隧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的研究,对茅坪山隧道进行了水文地质分区,有利于茅坪山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及涌突水的预防;在施工过程、隧道贯通后进行水文地质持续性观测,有助于辅助坑道“临时工程发挥永久作用”及岩溶水动力分带的再确认;在运营期间进行水文自动化远程观测,为隧道运营风险预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特殊水文地质地区长大桥梁施工期间的通道问题,结合黄河上游新建兰州西固大桥的水文及地质的特点,基于对钢栈桥结构形式及功能设计的研究,提出了上游带钢锚桩的超宽多功能分区的钢栈桥结构设计及特殊施工技术。通过工程实例的应用,证明了该栈桥结构的安全及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桥梁施工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尤其对于水中桥梁基础的施工 ,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方案的选择。本文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 ,介绍在一些较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桥梁基础施工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8.
隧道涌水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一个复杂问题.隧道施工时,涌水、流土和围岩失稳等问题,将导致工程造价增高、施工困难、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及工期延长等问题.以二广高速公路某隧道为例,对隧道区作专项水文地质勘察,对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隧道施工所需的支护参数,为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提供保证,为类似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坑工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是保证安全施工的关键.根据钱江隧道试验段深基坑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特点,从地面沉降、地连墙测斜、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变化等4个方面对深基坑开挖的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提出了钱塘江围垦区域地面最大沉降和地连墙最大侧向变形两个指标的建议控制值.实际工程表明,该施工监测和控制方案效果较好,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隧道工程围岩状况的复杂多变以及理论上的不完善,目前实际工程中施工前设计主要依靠地勘资料与工程类比法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方法等的变化,使原设计不尽合理。文中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结合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法,本着尊重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和强化锚喷支护的原则,对某工程实例原有设计进行了优化,使隧道工程建设更安全、更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丹河大桥拱圈与拱架共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崇武  范立础 《公路》2005,(4):50-53
本文依托世界最大跨径石拱桥——丹河大桥的课题研究,通过对大桥主拱圈与拱架在分步砌筑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模型试验以及实桥测试的对比研究,找到了拱圈与拱架共同作用的试验与理论依据,发现了拱脚高应力区,为大跨径石拱桥的设计、施工与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内外各种自发电电站的布置设计结构和我们长期对自发电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归纳总结出目前应用于自发电电站上的几种取力方式,并简要分析了各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电站控制柜检测系统的设计及方法,易于使用,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军用电站交流电气参数测试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118kW交流军用电站电气性能测试负载的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寒冷地区气候条件下道路混凝土受冻融循环作用特点,以验证从通辽燃煤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粉煤灰用在混凝土道路的实用性为目的,阐述了掺粉煤灰道路混凝土受冻结融解作用后的耐磨耗性。试验结果表明,掺粉煤灰道路混凝土受冻融作用后,表面受到冻融的剥离作用露出了粗集料,在粗集料抵抗磨耗的情况下,粉煤灰取代率对耐磨耗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工程中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经验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供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是"无人驾驶"车辆运行安全测试的基础设施.构建测试场景、分析测试场设计要素和技术指标是测试场设计的核心.基于"车-路-环境"的测试场景分类,给出典型测试场景模型构建方法和建设需求,可用于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工程中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经验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供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汽车行业大部分主机厂同一款发动机会匹配不同车型的整车,导致同一款发动机需要匹配多款不同的整车线束,为保证发动机厂冷试、热试工位的便捷性、一致性,通常会采用工艺线束进行测试,工艺线束针脚、接头等为易损件,且工艺线束故障为冷试、热试工位触发频率较高的问题,因此,检测工艺线束的质量成为保证生产效率的高优先级事项。文章以某汽油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为研究对象,对一种新型冷试工艺线束快捷检测台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