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与改进劳动定额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促进经济体制加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本文不劳动定额工作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要求进行加强和改进,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认识和看法,其一、要从理论上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定额的内在紧密联系,这是加强与改进劳动定额工作的重要前提,其二,要在实践上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进劳动客额工作,并从解放思想、转变理论;以劳动客额为主线,衽全在效率管理;促进定额管理科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经历了曲折过程和深刻反思而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向我们强调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在我国,这个特定阶段,还将是长期的。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澄清种种疑惑,把自己的事办好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探索落后的俄国怎样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时形成了"文化革命"思想,他认为文化滞后是制约落后国家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的瓶颈,因此,"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这一思想与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俄国革命时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且,对落后国家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尚未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已经开始的关键时期,所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政治理论课改革中薪设的一门课程,主要是介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突出优点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教材中所阐述的经济、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情况和理论,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给这门课的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实践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指的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道路的历史过程;总的来说,伴随着"问题与主义之争"—"新民主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实践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逐步实现由奠基阶段—过渡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法宝"思想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艰辛的发展历程,具体地说,是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提出来的,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进程中传承和发展的。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昭告: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实事求是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新常态"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应对之策,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针对西方“重评派”关于列宁发动十月革命是因为他对欧洲革命前号抱无根据的乐观志度,他未预料和未解决十月革命后出现的许多新问题的观点提出。列宁充分地认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客观必然性。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政策,解决了俄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处理民族问题的办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教育领域内各种传统观念形态、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不断加以改革,以适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作为新技术革命最敏感的一环——教育,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把教育的改革搞好,把高等院校办好,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仅对高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这一环节的改革谈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将中国文化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整体结构变迁和深刻的观念革命,牵引着当代中国文化范式的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重建社会主义文化政策体系,成为当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与重构的根本特征与发展趋势。一、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理性精神的回归与政策范式转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把颠倒的价值世界再颠倒过来,恢复文化政策秩序和文化政策权威,重建文化政策价值体系,成为历史与人民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作用,“文革”结束后的头一两年里,虽然也放宽了…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社会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次革命”的伟大实践,促使国民经济腾飞发展。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的了鲜明反差。理论落后于伟大的实践,这种局面的形成绝非偶然; 第一,我国社会科学理论源于马列经典理论。马列经典理论作为人类伟大的智慧成  相似文献   

11.
长逢沟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软弱破碎,总体较差,Ⅲ级围岩仅占32.86%,Ⅳ、Ⅴ级围岩占67.14%,且穿越3个大断裂带,埋深较浅.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及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系统地采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以现场监控的围岩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等数据...  相似文献   

12.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碎石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成型原理、试件最大干密度、试件强度为切入点,充分证明了室内采用振动压实法对提高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有明显的作用,最后结合试验路工程,总结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场失稳岩质边坡的调查,简述了边坡存在的隐患,对其进行了失稳机理分析,根据工程特点设定了治理目标及治理方案,并简要阐述了施工工程布置方案,对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山区地形,按照"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比选分析,最终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具体介绍了掺加硫酸钠的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和试件成型的方法,以及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了在最佳含水量下的几种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掺加硫酸钠能显著增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含盐量不宜过大;在硫酸盐渍土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含盐量等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破坏类型,对实体工程裂缝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在旧路加铺改造中采用的针对轻、中、重裂缝的处治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为例,详细介绍了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如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在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处置意见,及处置后的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