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荷电状态校正算法主要用于电动汽车仿真程序中,调整蓄电池荷电状态的初值,使仿真结果更接近于汽车的真实性能。在分析荷电状态校正算法的基础上,应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对一混合动力轿车的实例分别进行了无荷电状态校正算法、线性荷电状态校正算法和零差值荷电状态校正算法的仿真,并且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对荷电状态校正算法的效果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准确检测并计算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真实的燃料消耗量,需要检测动力电池处于充电和放电为零时的实际燃料消耗量,或者把检测出的电能消耗量转化成燃料消耗量.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工作时,其燃料消耗量分汽油燃料的燃料消耗量和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检测汽车的碳排放,用碳平衡法计算燃油消耗量;第二部分通过检测电量平衡值,用电能消耗量修正系数,计算出电能转化后的燃料消耗量.这两部分相加,即得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修正后的燃料消耗量,即电量平衡值为零时的燃料消耗量.此燃料消耗量是真实的数据,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燃料消耗量的评价以及用户购车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一种在常规情况下可从非车载装置中获取电能的、优先在纯电动模式下行驶的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就驱动原理和驱动单元而言,都与传统燃油动力与电驱动结合的混合动力汽车相差无几,然而它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蓄电池包可以直接从外接电源(包括家用220V电源)充电.从这点上看,它像一辆纯电动汽车,通常优先在纯电动模式下独立行驶,一般由外接公共电网电源充电补充电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下,采用车载排放测试技术,以纯柴油模式的怠速排放水平作为比较基准,对某一大型混合动力客车发动机的启动/停止(S/S)对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从排放总量上看,混合动力汽车的HC、CO、NO_x、CO_2和PM的排放量都比纯柴油模式低;而混合动力模式S/S阶段的HC、CO和NO_x的排放量要比纯柴油模式怠速排放量低;但是PM排放量相反,混合动力发动机在启动和停止时都出现排放峰值;从控制PM排放量来说,该混合动力客车停机时间应长于7s.  相似文献   

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的背景下,针对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的测试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指出,在目前我国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发状态下,应采用道路试验方法来进行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的测试.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⑵SAE充换电标准SAEJ1772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传导充电要求,涵盖了对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充电的物理、电气、功能和性能一般要求,定义了通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供应设备进行导电充电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将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国家战略,以纯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为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模式下单位行驶里程的使用成本及污染物排放较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有大幅降低,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通过利用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系统广泛分布的道路照明专用变压器白天处在轻载甚至空载状态的有利条件和相关的技术设备,在允许机动车停靠的路边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分布式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更加便捷地为小型电动汽车(即采用低成本慢充技术路线的车辆)进行充电,可以增强电动汽车的社会使用信心,拓展基础设施投资回报渠道,有效地减少因机动车使用带来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8.
柴油轿车模态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装载柴油机的轿车模态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柴油轿车NEDC循环HC、CO、NOx和CO2的模态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NEDC循环中,ECE城区行驶循环第1个循环的HC和CO排放量较高,分别占NEDC循环HC和CO总排放量的60%和89%;EUDC循环排放的NOx和CO2排放量较高,分别占NEDC循环NOx和CO2总排放量的52%和47.7%.  相似文献   

9.
随着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日益收紧,各大整车厂针对传统汽车领域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满足日益严苛的油耗限值,为此,引入智能可控发电系统(Electrical Power Management System,EPMS),对此系统进行电控技术标定,通过监测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及电解液温度,计算出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蓄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及蓄电池功能状态(State Of Function,SOF)。根据蓄电池的不同状态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从而达到智能可控的能源管理;通过对比智能可控发电系统与常规不可控发电系统对整车油耗的影响,发现智能可控发电系统可使整车燃油消耗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整车油耗。  相似文献   

10.
动力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由于高压线路连接松动、继电器吸合不稳、线路绝缘老化破损等常常引发电弧故障,对线路的安全性造成极大威胁。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不能有效检测充电过程中的电弧故障,为研究充电电弧故障,论文建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电弧故障模型。模型包括车载充电机电路模型、电弧故障模型以及动力电池组模型。以三相脉冲宽度调制(PWM)整流电路和移相全桥变换电路模拟车载充电机,以Cassie电弧模型作为直流串联电弧故障模型,以MATLAB工具箱中的battery模型模拟动力电池组。经过计算机仿真,得到发生电弧故障时,不同电池荷电状态下动力电池组端电压、电弧两端电压及回路电流的变化规律,为电动汽车充电回路电弧故障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甲醇作为重要的车用替代燃料之一,也需要测量和计算燃料消耗量。我国已发布非醇类燃料《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试验采用甲醇汽车通过底盘测功机检测C0,CO2,HC排放量,根据碳平衡法原理得出甲醇燃料消耗量数学模型。计算燃料消耗量以及甲醇与汽油当量的体积比,并通过体积比直接将排放检测报告中的数据转化成甲醇燃料消耗量。实现了燃料经济性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助大数据平台,以国内某款乘用车型为研究对象,提取了车型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群体的油耗状态,分离出了高油耗客户群体油耗偏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油耗优化和验证。通过大数据对比发现车辆实际道路工况及油耗与法规工况及油耗差异较大,文章通过实际道路设计进行油耗验证和分析,用更加贴近用户使用的工况分析油耗影响因素的敏感性,通过采取相应的降油耗措施达到降低实际使用油耗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油耗客户群体的怠速工况占比较大;油耗对行驶平均车速、冷启动工况的敏感性较高;北方地区行驶工况恶劣是油耗偏高的主要原因;低温地区匹配雪地胎的油耗比匹配四季胎的油耗更好。  相似文献   

13.
以186FA柴油机为例,依据国家标准中功率调整和燃油消耗率换算方法,开发出自然吸气柴油机功率和燃油消耗率的高海拔地区大气修正的计算软件,实现了现场环境和标准环境之间功率和燃油消耗率的双向修正输出,便于应用在高海拔地区非增压柴油机的生产和实际使用的调试。由分析可知,机械效率对燃油消耗率的大气修正影响较大,且相比于标准推荐值,采用实测柴油机机械效率能提高功率以及油耗修正值的准确性。根据软件计算结果,通过喷油泵限油调整高原地区柴油机实际使用的最大功率,能控制其在高原地区的排气烟度,有效减少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汽车空调作为整车内部主要耗能附件,对用户实际使用油耗的影响巨大,有着很大的节能潜力。文章基于WLTC循环,采用不同试验方案,对多辆轻型车进行空调油耗,考察国内多款主流车型的空调油耗水平及空调制冷效果,验证压缩机排量和车辆前端密封导流对空调油耗的影响。结果表明:1)空调能耗占比较大,不容忽视,不同车辆的空调能耗占比总体分布在22%左右。2)多数车辆无法达到10min时头部平均温度达到23℃的要求,无法获得节能效果值。3)适当降低压缩机排量和增加车辆前端密封导流都具有一定的节油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汽油机燃用2,5-二甲基呋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2,5-二甲基呋喃(DMF)与商用汽油的理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MF的一些理化性能与汽油很接近。在1台单缸四行程汽油机上对DMF、汽油—DMF混合燃料以及汽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点火提前角特性和供油系统规律的试验条件下,燃用DMF的动力性稍差于汽油,最大功率下降了10.5%,最大扭矩下降了2.3%;燃用DMF的燃油消耗率稍高于汽油,平均上升了18.6%;燃用DMF的HC和CO排放远远低于汽油,分别比汽油平均下降了31.9%和95.5%,但NOx和CO2排放则明显增加,分别比汽油平均上升了97.1%和28.1%;燃用DMF10和DMF30混合燃料的动力性能以及排放特性一般都是介于DMF和汽油之间。  相似文献   

16.
客运企业能源消耗统计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当前汽车运输企业的经营现状,通过建立燃油消耗统计模型,对燃油消耗量进行统计。以燃油消耗量为因变量,以影响燃油消耗的因素:周转量、客运量、车龄、驾驶员驾龄、平均车速、实栽率、行驶里程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判断其线性相关性,再运用逐步回归法优化统计模型,从而实现在知道有限数据信息的情况下,预测出该企业当月的车辆燃油消耗总量。将企业调研的实际统计数据代入统计模型计算的燃油消耗量,与实际统计燃油消耗量比较接近,而且统计过程得到简化。结合统计模型的研究方法开发了相应的统计软件。  相似文献   

17.
HEV实时等效能量消耗最小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红斐  黄向东  罗玉涛  赵克刚 《汽车工程》2006,28(6):516-520,515
以变速器前置式并联结构为例,介绍了一种实时等效能量消耗最小控制策略。在研究车辆行驶于循环工况中消耗燃油热能和电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针对该策略的关键问题———蓄电池组的电能和发动机的燃油热能消耗量的等效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在车辆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该种策略进行仿真试验,并与其他类型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电控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LRC6105柴油机改装为电控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掺烧比对燃料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比例的LPG可改变缸内燃烧过程,大幅度降低排气烟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燃油经济性;随着掺烧比的提高,尾气中HC和CO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电控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与原机基本相同。柴油机掺烧LPG有一定的规律,随发动机负荷、转速等参数的变化,掺烧有一最佳掺烧比,使得柴油机的动力性能、NOx和碳烟排放均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出台的CAFC和NEV双积分管理办法以及市场公开的数据,以市场整体为视角研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CAFC油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2021年起,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油耗总的最大贡献将达到2.83 L/100 km,对CAFC油耗的最大贡献为2.27 L/100 km,由此造成CAFC油耗(FCCAFC)将远低于油耗限值,最大余量为1.21 L/100 km,积分市场的整体供应将逐渐富裕,这可能会降低企业发展汽车节能技术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影响行业整体的实际油耗水平。  相似文献   

20.
Fuel cell hybrid vehicles (FCHV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future transportation due to current energy supply problem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 Fue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FCHVs. In order to properly evaluate the fuel economy of an FCHV, the initial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SOC) and the final battery SOC have to be identical so that the effect of the battery energy usage on the fuel economy is neglected. In the simulation or in the real driving, however, the final battery SOC is usually different from the initial battery SOC, and the final battery SOC often depends on the power management strategy. To consid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battery SOC values, the concept of equivalent fuel consumption is presented by two methods. One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lta SOC and delta fuel consumption, and the other is based on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wo rule-based pow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an FCHV are presented, and for each strategy, the fuel economy i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two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method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and the superior one is selected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