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纪念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 60周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筹备工作会议 ,于 7月 2 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副秘书长、秘书处成员 ,各省、市造船工程学会及各专业学术委员会的秘书长 ,学会三刊和有关媒体的代表共 38人。学会秘书长罗季燕在会上讲了话。常务副秘书长林宪东向会议通报了论坛的筹备方案。根据学会十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通过的决议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将于 2 0 0 3年 9月下旬 ,举办“纪念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 60周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坛的主题是 :围绕“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预…  相似文献   

2.
相关会议     
《船舶工程》2008,30(2):I000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召开2008年工作会议,2008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3.
康伯霖 《中国造船》2005,46(3):i0001-i0002
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于2005年6月27-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防科工委联合主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4.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3,(12):44-44
2015年11月21~22日,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和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主办,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和北京中船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本次论坛是船舶行业内一次巅峰盛会。政府主管部门级行业协会、知名造船企业、专业咨询机构及相关金融机构等500余人汇聚于此,围绕“剖析金融危机五年风雨,共铸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开坛论道。  相似文献   

5.
船舶配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世界造船业带来发展机遇和空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船舶工业抓住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2007年全国造船产量突破2000万载重吨,2008年造船完工突破2800万载重吨,中国造船已经稳居世界造船前三位,正在成为新的世界造船中心.中国船舶工业的历史性突破和对船舶配套的迫切需求对船舶配套企业来讲面临严峻挑战.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船舶工业必须要有强大的船舶配套业支撑,否则难以成为造船强国.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我国造船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当前世界造船市场进行分析,我国造船在世界上的位置及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规划。广州南沙龙穴造船基地2008年建成投产,成为我国三大造船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1月25日,第十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浙江及江苏三地有关院校、科研所、船舶工业行业界的专家学者代表近百人出席了会议。上海市造船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周振柏、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童小田、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郑惠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张华芳作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迎接船舶工业3.0时代"的主题报告,上海市造船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作的"科技创新引领,促进船海工业做强",中国船舶工业研  相似文献   

8.
“2008中国(上海)国际造船工业装备、造船建造和设计技术展览会”、“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于2008年7月28-29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和上海光大国际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9.
未来的10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速推广现代造船模式,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缩短造船周期,降低造船成本,是我国由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保证.研究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2008"中国(上海)国际造船工业装备、造船建造和设计技术展览会"、"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于2008年7月28-29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和上海光大国际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1.
郑长兴 《机电设备》2006,23(2):33-34
中国船舶工业一直得到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心,一系列的发展指示和明确的战略定位极大地鼓舞了造船人把中国造船做大做强的决心。一年来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成果令中国人欣慰骄傲,令世界造船界惊叹折服。综合全年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船舶工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徐华 《中国船检》2010,(8):78-78
<正>当前,虽然全球经济形势开始企稳向好,但造船业的市场形势依然严峻,有效需求量仍然较少。面对挑战,科技力量是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能够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因素,自主创新是未来中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此背景下,以创新发展和绿色造船为主题的"2010中国船舶工业创新发展论坛"于8月5日在山东省荣成市召开。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2年初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九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决定,2012年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计划建设“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网站”。目前,网站已正式上线,并在10月30日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上举行了开通仪式。  相似文献   

14.
秦萍 《中国船检》2003,(10):F002-F002,1
2003年9月25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论坛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增炎对“论坛”的举行做出重要批示。吴邦国委员长的批示是:“找准差距,组织力量,扎实工作,从造船吨位,更重要的是从技术经济上增强竞争力”,曾培炎副总理批示是:“发挥现有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增强配套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把我国建成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15.
加快推进现代造船模式与信息化建设的建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推进现代造船模式与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我国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必由之路。由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现代造船模式与信息化研讨会于2003年11月6日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来自北京、江苏、浙江、  相似文献   

16.
我国船舶行业发展战略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我国“船舶工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指示,我国船舶工业积极参与国际造船市场,出口造船总量不断攀升,1996年以来,我国造船产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三,2001年造船完工近4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总载重吨近10%。 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在给船舶出口创汇的有关批示中指出,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就吨位而言),从而为我国船舶工业提出了国家级发展战略要  相似文献   

17.
汇集全球知名船用设备及技术服务商,为造修船及航运企业创造采购新产品、学习新技术、发现新机遇、拓展新领域的“2008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下简称广州国际海事展)”于2008年11月26—28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隆重举办。尽管当前全球金融风暴给我国造船业、航运业、航海业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但随着温家宝总理视察龙穴造船基地为船舶工业鼓劲加油,中船百亿造船项目落户中山引发业界振奋轰动及2008年最后一个造船、航运、航海、港口和配套业盛会成功举办,无疑为遭遇“寒流”的船舶业界注入了一股暖暖的春意。  相似文献   

18.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6,(10):16-21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9月1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对外发布《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此举表明中国造船正式向日韩亮剑。10年后,中国造船将登上世界之巅。  相似文献   

19.
对新世纪上海船舶工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1世纪初国际造船市场趋势、造船竞争形势、船舶工业产品结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新世纪上海船舶工业的定位与发展战略、产品的升级方向及策略,上海船舶工业技术改造的途径(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肆虐下的全球造船业,笼罩着订单下滑和船东弃船的阴霾。2008年底,船舶工业被列入国家十大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振兴规划编制工作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并将于近期发布实施。在中央政府4万亿救市计划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随着船舶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银行业对造船支持力度的增强、以及骨干航运和造船企业信心的回归,中国船舶工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