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斌  陈得力 《世界海运》2005,28(1):55-56
国际航运业对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需求呈昂扬的发展态势,基于对其诱人的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期待,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订造从未间断,造船规模不断提升。从理论上讲,单船运力超过8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每一个航次的集装箱运量高,挂靠的港口次数减少,平均每一只集装箱的成本费用,比单船5000~6000TEU的集装箱船舶低大约10%至12%;  相似文献   

2.
黄文峰 《世界海运》2013,(11):28-30
随着世界经济和船舶制造技术的持续发展,集装箱船舶吨位越来越大,对引航员和船长在港内靠离泊船舶操纵方面不断提出新的挑战。随着福州港口建设的飞速发展,靠泊福州港江阴港区的集装箱船舶不断大型化。结合几年来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靠离泊操纵的经验,对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在大风天气顺流掉头靠泊操纵进行探讨,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货运量逐年增长,集装箱货物运输空前快速发展,超大型集装箱船舶ULCC(Ultra Large Container Carrier)前景广阔。目前各大船级社正在讨论和研究12000—15000TEU集装箱船舶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此文阐述了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发展前景和目前设计方面的技术限制。  相似文献   

4.
周武  陈洁  朱小明 《世界海运》2006,29(3):26-27
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不断发展,超大型集装箱船舶不断涌现,对支线运输的需求没有减弱,而是进一步加强。支线运输作为一种独特的运输方式,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为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干线运输提供多方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李健 《航海技术》2007,(B03):17-18
当今集装箱船舶超大型化的发展给码头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某些港口不可能提供一个宽敞的、可供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随意掉头的港区,给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靠泊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许多港口引航员包括船长只有通过采取增加拖轮来保证船舶的靠泊安全;而在汉堡港,在当地引航员引领操作下.  相似文献   

6.
对集装箱船舶向大型甚至超大型化发展的推动性及抑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各个抑制性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认为至少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超大型集装箱船舶仍旧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和业界瞩目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分析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在港时间,基于Witness仿真软件平台,建立了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仿真模型,对装卸作业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统计分析装卸作业的相关参数,提出作业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南沙港区是广州港的大型深水集装箱码头,作者根据自己多次引靠该港区码头的体会,叙述了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如何安全靠离南沙港码头的操纵要领,以期对驾引人员今后操纵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安全靠离该港区码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1工程建设规模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设5个集装箱深水泊位,岸线总长1600m,码头前沿设计水深16.0m,设计年吞吐量220万标准集装箱。可全天候靠泊船长300-340m、船宽40-45m、装载5250~8000个标准集装箱、载重量达7~10万吨级大型和超大型远洋集装箱船舶(即第五、六代集装箱船舶)。  相似文献   

10.
降低集装箱码头堆场翻箱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  韩晖 《集装箱化》2008,19(4):8-9
1 降低翻箱率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发展,全球投入运营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日益增加,船舶大型化趋势更加明显,港口作为集装箱船舶运输中的重要节点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船公司不但要求港口提高装卸效率,更要求港口提高靠离泊计划的准确性,因为计划的提前与滞后都会对船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面对船舶大型化局面,港口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推出计划兑现率、船舶准班率等承诺指标吸引船公司提高港口航线密度。  相似文献   

11.
李元洪 《水运管理》1994,(5):24-26,12
顺应国际航运市场变化中远集装箱船舶实行统一经营李元洪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从1991年1月丑日起成立集装箱经营总部,对集团所有的集装箱船舶实行统一经营、分散管理。这是中国航运史上的一次革命,此举顺应了国际海运市场的变化,充分发挥了集团的优势,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丁玲雪 《珠江水运》2013,(21):60-61
本文结合南沙港区的特点和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性能,根据本人对超大型船舶的操纵实践,对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南沙港区的操纵进行分析探讨,供相关引航员、船长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进出上海港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受上海港航道水深条件限制,大量深吃水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自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依次排队进口。在外高桥水域顺流掉头顶流靠泊成为上海港的主要生产模式之一。由于同一时间段靠离泊的船舶众多,造成上海港拖轮数量的严重紧缺,原则上需要两条甚至三条拖轮协助的。事实上往往只有一条拖轮前来协助掉头。以下笔者结合船舶转心的概念,以单拖轮协助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在上海港外高桥水域掉头为例.分析船舶旋回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在受限水域单拖轮的合理使用,以期为同仁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4.
《水运文献信息》2007,(1):11-11
2006年8月12日,A.P.穆勒-马士基集团(A.p.MoUe—MaerSk)在丹麦奥登塞船厂将其载箱能力达11000TEU的集装箱船舶命名为“EmmaMaemk”。A.P.穆勒-马士基集团不但从事航运业务,同时还涉足物流、船舶制造以及码头操作管理等领域。A.p.穆勒-马士基集团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船公司,属下的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APMTerminl)经营着分布于全球各地的40多个集装箱码头,其中11个码头正在扩建,另有13个新码头正在建设中;2005年该公司经营的集装箱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10万TEU。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大型化意味着适应船舶的港口土工建筑规模、港口设备尺度和性能以及航道和港口水域水深要求的进一步增加,可能会使得船公司从船舶大型化降低的运输成本方面获得的效益,难以抵偿为适应这类船舶改扩建港口、添置大型设备以及浚深航道和港口水域需要的巨额投资而导致的港口建设成本和经营费用的提高,由船公司推动的采用大型集装箱运输船舶以降低营运成本为目的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将受制于港口。前一阶段船舶的大型化以10000TEU载箱能力为限,A.P.Moiler—Maersk既经营航运又经营码头业务,应该能够更有效地保持船公司与码头利益的平衡,其采用11000TEU集装箱船舶的情况表明,尽管当前因为船舶大型化港口建设成本和经营费用急剧增加,但是还不足以制约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停留在10000TEU载箱能力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对于集装箱船舶经营人来讲,运力超过8000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每一个航次的集装箱运量高,挂靠的港口次数减少,平均每一只集装箱的运输成本降幅大,从而确保,乃至提高集装箱船舶经营人的经济效益。听起来非常动人的这一套理论容易诱  相似文献   

16.
裘荣 《航海技术》2010,(3):26-28
<正>集装箱船舶超大型化所能带来的显著的经营效益和单箱成本的下降,拥有和管理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已成为体现航运企业整体实力的象征,也成为各大航运企业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一方面船舶向大型化、快速化发展及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不少港口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08,31(6):39-39
10月19日,大连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港湾集箱)承接了目前大连至欧洲线最大集装箱船舶——“达飞维拉”船靠泊作业,再次展现了其作为大型集装箱船舶在大连地区首选码头的雄厚实力。进入2008年,港湾集箱完成多艘1万标准箱以上集装箱船舶靠泊作业。  相似文献   

18.
顾龙华 《集装箱化》2012,23(11):9-12
1新型集装箱船舶概述当前,集装箱船舶日益向大型化、高速化、科技化、紧凑型方向发展,以追求船舶载箱量最大化。中远集运向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订造的20艘4250TEU级集装箱船舶自2012年4月开始陆续交付并投入运营。与先前建造的相同尺寸集装箱船舶相比,此款新型集装箱船舶的载箱量大大增加,而油耗却大大降低,船舶规范如下:总吨位40447总吨,净吨位23713净吨,船长261.10m,两柱间长247.09m,船宽32.25m,型深19.30m,夏季最大吃水12.60m,夏季最大排水量67906.9t,夏季载质量49856.9t,满载箱量4253TEU,最大航速24.5kn。  相似文献   

19.
姚平 《集装箱化》2002,(11):1-3,25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航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型乃至超大型集装箱船不断涌现,在国际三大主干线上,超巴拿马型船的数量已处于主导地位,接纳大型化船舶到港成为各主要港口的竞逐目标.集装箱船大型化的趋势无疑将对国际航运界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就当前集装箱船舶发展这一趋势,结合大连港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蒋时飞 《集装箱化》2008,19(3):7-10
0引言 1956年4月26日,IDEALX号船舶载着58个集装箱起航,拉开集装箱海上运输的序幕。集装箱海上运输经历初创期和成长期,于1997年迈入快速成长期。集装箱运输的模式也从单一的海上运输转向“门到门”的多式联运模式。2000年以后,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开始进入主流航线,集装箱班轮运输走向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