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软岩嵌岩长桩嵌土段工作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的数值模拟,对软岩嵌岩长桩嵌土段的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嵌岩使得桩周土体中附加应力分布集中;同时,相对于具体工程条件,桩的嵌岩深度存在一最优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宜柳公路上河龙江大桥3^#桥墩的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沉井基础在施工嵌岩的问题,阐述了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桩基嵌岩段合理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建筑及路桥工程桩基安全和造价问题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工程问题,本文按新颁丰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探讨了嵌岩桩在不同嵌岩深径比情况下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南昌地区大量实际工程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对比,总结出较合理和经济的桩基嵌岩深度。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工程及相关规范,探讨了跨江津几江大跨度悬索桥嵌岩桩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种较合理m法来计算岩石地基系数比例系数m的思路,对类似工程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考虑桩岩相互作用,采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嵌岩抗滑桩进行内力分析。同时采用传统K值法,桩端支承条件分别按固定、铰支和自由考虑,计算出3种不同支承条件下的桩身内力,并分别与有限元法的内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传统K值法采用桩端固定支承条件得到的桩身内力更接近有限元分析结果,故在嵌岩抗滑桩工程设计中,桩端支承条件应按固定端考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陡坡处嵌岩深桩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介绍陡坡急流嵌岩桩的施工要点,对设备配套、孔壁的稳定性、清孔及质量控制措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行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GBJ7-89、JGB94-94、KTK024-85、TBJ2-85四种规范计算嵌岩竖向承载力的分析,证明了JGB94-94中嵌岩桩计算模式是比较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朝阳市黄河路大桥全长508.32m,基础为钻孔灌注桩,主塔基础设计为群桩嵌岩5m,桩径1.8m.黄河路大桥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通过细致研究钻孔措施,解决了难题,完成了桩基施工.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嵌岩桩在港口工程中设计应用的几种型,对确定嵌岩桩合理的嵌岩深度、判定桩的支承型式、计算承载力的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桥梁规范中有关嵌岩桩的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栽力的计算公式,以西(安)合(肥)西部大通道陕西境丹凤至陕豫界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的施工图设计和试桩试验报告为例.对嵌岩桩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计算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承压桩一般原理,钻孔灌注嵌岩桩承力分析,常用钻岩施工方法,提出控制钻孔灌注嵌岩桩承载能力的因素,并举例说明嵌岩桩桩长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介了湖北亚东专用码头嵌岩斜桩的施工方法,并较详细地阐述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连续溶洞的嵌岩摩擦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续溶洞是一种特殊地质条件,采用桩基时,成孔困难,受力也不明确。文中基于嵌岩摩擦桩理论,探讨了受力模式,并推荐了单桩竖向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嵌岩弹性桩的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导出了嵌岩弹性桩稳定分析的瑞利-里兹法和有限元法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进行了检验和对比。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对桩身承载力和地基土对桩的支承阻力两项的计算,确定嵌岩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试验荷载.通过对电厂嵌岩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为了能更合理充分利用地基的支承阻力,而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高试验荷载的几点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宏 《北方交通》2009,(7):78-79
许多设计单位对嵌岩桩的设计偏于安全,使得设计嵌岩值过深,大大增加了桩基施工的难度和工程造价.对嵌岩桩的理论特性及其设计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质量监督中桩砼质量的判定,要掌握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与工艺情况、准确的现场施工记录,并详细了解施工单位的素质,方可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20.
概述 基桩穿过覆盖层,桩底嵌入基岩中(嵌固于中风化岩中不小于0.5m),单桩承载力基本依靠桩底岩层承载的桩基础称为嵌岩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