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无线局域网是一种使用射频(RF)、微波或红外线,在一个有限地域范围内互联设备的通信系统.文中就此技术的概念、无线局域网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局域网组网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应用到饭店服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实现中.  相似文献   

2.
探讨红外遥控技术整合教学局域网和有线视频网联通的应用,介绍实施多网合一构建无线多媒体教学系统方案实例,用有限资金实现教学网无线移动功能,以适应教学交流移动性与设备资源不固定性使用需求,并展望教学网整合无线技术前景。  相似文献   

3.
无线局域网简介 传输介质及传输方式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rok,简称WLAN)是利用空间电磁波(微波或红外线)实现站点之间通信的局域网,实现WLAN的技术一般有三种选择,窄带微波、扩频微波和红外技术.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技术的锅炉检测及控制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热工检测及控制面临的问题,概述了仪器仪表技术的现状,对嵌入式Internet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在锅炉热工检测及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以及它的一些优缺点,分析了无线局域网中IEEE 802.11系列标准。基于网络仿真平台OPNET,构建了分布式无线局域网网络模型、节点模型和进程模型。为了优化网络性能,通过设置不同的网络参数(包括速率、信息包分组大小),对IEEE 802.11系列标准下的无线局域网网络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减小了网络时延和丢包率,提高了系统吞吐量。对今后无线局域网部署中IEEE802.11系列标准的选择以及参数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rok,简称WLAN)是利用空间电磁波(微波或红外线)实现站点之间通信的局域网,实现WLAN的技术一般有三种选择.窄带微波、扩频微波和红外技术。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扩频技术.这项技术最早是为军用目的而开发的,主要是为避免信号阻塞和被截获。近年来商业通信应用需求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7.
无线局域网在CBTC系统中可用性及测试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BTC系统中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从CBTC系统本身的特点、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出发,论述了无线局域网在CBTC系统中的可用性,提出了用于CBTC系统的无线局域网设备必须满足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案,并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测试方案的可行.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在公共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环境下一种数据还原模型.通过对无线局域网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会话重聚算法快速分类数据中的多个会话与连接,提出一种单一会话对应多个连接的方法,合并每个会话中的不同连接的数据信息,并采用多线程并发处理技术最终实现一种快速的信息重放与还原模型.最后通过对该模型的处理时延和执行效率的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对无线局域网的数据尽最大可能的快速还原与重放.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线局域网安全防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局域网提供了传统有线网络所不具备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WEP协议,提出了一种针对目前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设计的WLAN入侵防范系统的解决方案,分析了此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周敏 《轨道交通》2008,(4):57-61
本文通过介绍无线通信和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其切换机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轨道交通系统中车-地之间实现无缝通信的可能性和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系泊船舶运动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港口码头系泊船舶运动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泊船舶运动监测系统设计的方案,阐述了系统构成和监测软件的设计思想.数据感知层采用射频识别和传感器两大核心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网络层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传输监测数据和控制命令,应用层采用串口通信技术接收和发送数据.模型试验表明了系统方案和采用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SOLAS公约关于LRIT即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的条款已经开始生效,我国LRIT系统也开始正式运行。文章对LRIT系统构成、建设情况、配备要求,以及目前船舶上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的INMARSAT-C和MINI-C船站的解决方案做了介绍,可供船舶业内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铁乘客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TDD无线通信方案。与目前常用的车地无线通信WEAN技术系统比较,TDD新技术更能满足地铁高速运行的需求,具有良好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三峡成库后,库区在建跨河桥梁日渐增多,为避免或减少船桥碰撞事故,从船舶驾驶与避碰的角度,以石忠高速公路忠县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运用船舶操纵理论,建立船舶在桥区水域受风、流影响偏航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技术模拟船舶在桥区河段运动航迹,显示船舶通过大桥上下行三维视景,为研究三峡库区跨河桥梁主动防撞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内河集装箱运输具有其独特性,船舶配载时更强调船舶舱容利用率.考虑特殊箱型影响,以最小化堆栈占用数量为目标,构建内河集装箱船舶配载决策的整数规划模型.为实现快速寻优,设计包含构造部分和优化部分的启发式算法求解.算法中,构造部分基于启发式规则快速构造初始解,优化部分基于邻域搜索策略实现初始解优化.算例研究表明,模型可实现内河集装箱船舶配载决策问题的有效求解,但随着算例规模增加所需求解时间大幅增加.与模型精确求解相比,启发式算法在求解时间方面表现要远优于模型,可在0.25 s内实现所有算例的高效求解,为内河集装箱船舶实际配载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下土工布施工是海上疏港公路路堤施工的先行工作,在海底涂面铺设过程中面临着海底地形不明确、海上船只定位难以及海底水流造成土工布的漂浮或折叠等问题,其施工质量和进度严重制约着疏港公路路堤施工后续工作的开展。基于SRC-CAD计算机辅助系统的海底地形云图显示技术和海上定位技术,结合已有的施工方案对水下土工布施工工艺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海底地形云图显示技术能为土工布铺设前的海底清理、整平等工作提供依据;采用边铺边压碎石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土工布受海底水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的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实训教学,部分院校都没有进行船舶轴系对中实训,或只是部分的演示性实训,达不到对高职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学生的技能教学目的。为了提高高职船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本文提出了船舶轴系对中实训室的建设及其设计,使学生在学校经过实训,掌握船舶轴系对中的方法及其工艺。  相似文献   

18.
Secure Authentication of WLAN Based on Elliptic Curve Crypto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ecurity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becomes a bottleneck for its further applications. At present, many standard organizations and manufacturers of WLAN try to solve this problem. However, owing to the serious secure leak in IEEE802.11 standards, it is impossible to utterly solve the problem by simply adding some remed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security mechanism of WLAN and the latest techniques of WLAN security, a solution to WLAN security was presented. The solution makes preparation for the further combination of WLAN and Internet.  相似文献   

19.
部队水路快速输送能力由诸多相关因素决定,综合实际情况分析,制约部队水路快速输送的主要原因有:港口类型失衡、港口装卸能力偏弱、民用船舶征集难和船舶改装难等。为提高部队水路快速输送能力,提出加大备用码头建设、预先制定装载方案、加快法律法规的完善、推进军事运输机制的改革、加强民船改装研究力度等建议。对于提高港口保障能力和船舶保障能力,以及提高部队水路快速输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水路交通技术趋势相关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分析,从主要研究国家、作者与关键词等方面梳理了研究脉络;综合国内外水路交通发展指导政策、前瞻报告与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了水路交通技术发展现状,研判了未来水路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路交通技术将朝着以下5个方向发展。在水路运载工具方面,运输船舶逐步少人化,内河、近海、深远海船舶发展趋于谱系化;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航道设施、能源供给、信息网络发展趋于一体化,并且船岸协同能力增强,船舶远程操控可实现,岸基船舶控制中心建设成为水运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动力方面,日趋严格的减排目标推动船用清洁能源发展,船舶动力系统将呈现多能源化和电动化;在船舶航行方面,多船协同运输可提高运输效率,内河、近海船舶编队航行成为运输新模式;在海事监管与安全方面,智能系统的应用使船舶人因事故逐步降低,智能无人系统救援成为现实。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水路交通系统的未来规划、设计、建设与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水运新业态,逐步实现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