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敞开式TBM在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1期工程的成功应用,解决了TBM施工进线、施工支护、下穿建筑物掘进、小净距掘进及TBM过站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快速、安全、优质、环保的现代化施工理念.  相似文献   

2.
依托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上桥车站、凤鸣山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创新性地提出了单护盾TBM碎石吹填灌浆工艺。通过PFC3D颗粒流模拟碎石吹填试验过程,室内试验确定单双浆液配,并进行现场调试试验,得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单护盾TBM碎石吹填工艺。该工艺成功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上桥车站、凤鸣山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6 724 m的掘进,证明了轨道交通单护盾TBM碎石吹填灌浆工艺的可行性。该工艺可供类似TBM项目推广应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铜锣山隧道复合式TBM施工为实例,实施TBM绿色施工全面贯彻落实节水、节地、节材、节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基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原则成功开展了复合式TBM绿色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的应用,施工效率高,且经济效果和环境保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架线路现浇梁的施工特点,结合常见地物和地质情况,重点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架线路梁部现浇施工可用支架及作业平台的种类、使用条件和搭设方法等,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轨道全寿命周期成本为基础,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模糊聚类估算模型. 并以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1号线为例,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里程、敷设方式长度、敷设方式比率、车站总数量、敷设方式车站数量、车站比率、车辆数量、运营工作量和平均站距等14个特征属性,依据2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样本数据,按高运营成本和低运营成本两类,分别计算了地上线和地下线二种敷设方式的运营成本. 估算结果表明,地下线路敷设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为地上敷设方式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为有效解决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问题,繁忙路口地铁车站自然首选暗挖法施工。暗挖中洞法是地铁车站暗挖施工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针对首次应用暗挖中洞法施工的磁器口车站,着重介绍了三拱两柱地铁车站暗挖中洞法的施工原理、施工步序、施工方法及钢管柱施工要领。  相似文献   

7.
单向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城市轨道建设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但是由于城市轨道建设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而且施工时间长,导致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城市交通进入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为了解决施工带来的交通阻塞问题,管理部门多数采用单向交通的交通方式加以缓解。单向交通即要求车辆按照要求按某一方向行驶的道路交通。结合一具体实例阐述单向交通的应用效果,研究了单向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间的应用。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间单向交通实施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突发事件导致停止运营服务或运能不足时,为防止乘客在站内滞留积压,采用应急公交接驳巴士利用地面道路,把乘客转运至目的地站或能提供正常运营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这种应急接驳组织方式具有影响范围大、涉及部门广、组织要求高、衔接环节多等特性。本文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公交接驳的范围和启动、结束条件,梳理出政府相关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市公交企业的对应职责,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公交接驳的信息通报、启动程序和车站组织等关键环节,并提出若干建议供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等单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站台客流拥挤、服务效率低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性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本文从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两个角度重点对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上的乘客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在乘客个体行为方面,主要研究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高峰和平峰时段乘客个体的步幅、步速、步频等属性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建模分析;在乘客群体行为方面,主要研究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出站乘客流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以及针对乘客候车区选择特性分析建模。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乘客行为规律及模型,为地铁车站根据自身类型进行客流组织和站台服务设施布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升 《交通与运输》2015,31(1):35-37
<正>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快速、准点的特点,是大城市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及完善交通体系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速发展,成为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然而轨道交通工程复杂,施工时间长,轨道线路和车站施工大部分必须占用城市道路,对城市交通影响大,必须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措施,才能尽量减少轨道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2013年10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工,通过不断优化线路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公路客货运站场规划布局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颖 《交通标准化》2008,(5):103-106
公路主枢纽站场作为公路运输生产各环节之间以及公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闻衔接的重要节点和场所,在公路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公路主枢纽站场,是推进公路运输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公路主枢纽的站场布局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公路客货运选址必须因时、因地制宜,综合分析,权衡各方面的利弊,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中场站规划建设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场站用地是保障公交优先发展的基础争件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以及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场站设施的功能保障。通过对深圳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场站设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快公交场站设施建设所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为国内其他城市公交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车站能力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车站能力的计算不仅是车站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技术计划和运输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车站能力计算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应用排队理论,将车站看成一个复杂的排队系统,建立排队模型,结合车站固定设备和列车到发间隔数据,计算各子系统的数量指标,最后计算出车站能力,为铁路车站日常运输生产和车站改扩建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几个影响换乘站综合换乘效率的问题:人流导向系统的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换乘;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合理接驳,总结如何合理有效地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置,这对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大量、快速、公交化的优势,缓解和改善城市的交通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刚 《交通标准化》2013,(6):112-114
随着拉萨西站货运业务的开展,进出藏货物不均衡的状况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大量排空车数给运输组织带来的影响,需要结合高原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特点,整合出藏货流、优化拉萨西货运站工作组织.  相似文献   

16.
项目方案是在哈尔滨市8个行政区范围内建立5个永久性连续运行GNSS基准站,各基准站观测数据通过专用数据通信网传送至数据管理中心,经过处理后实时通过专用网或因特网向导航用户发布国际通用格式的差分数据,以满足导航用户对高精度实时定位、测速、位移测量的要求,实现物流配送、公共安全、交通导航等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布置图型与铁路中间站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布置图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本文主要研究了各类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的布置图型。首先通过比较分析铁路中间站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标准布置图型,得出城际轨道交通车站的标准布置图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类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技术作业的不同,分析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的配线设置,得出各类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的布置图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常州市公交线网优化项目”为背景支持,首先给出一种能够容易、准确获得公交站点OD的方法——小票法;然后结合小票法的特点,利用Visual Basic程序语言进行编程处理,获得调查线路公交站点OD矩阵;最后利用沿线小区与公交站点的依附关系,提出分配权系数,建立小区与站点的分配权关系,从公交站点OD推导出公交出行OD矩阵.该推导模型是以小票法为基础,以公交站点OD矩阵为中间过渡参数,利用公交出行OD矩阵与公交站点OD的依附关系进行推导的.不需要大量的迭代计算,大大简化了推导过程,因此可以适用于大型城市公交网的OD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沿海组团式城市的交通特点出发,探究适合沿海组团式城市的公路客运站场规划的方法,并提出沿海组团式城市公路客运站场规划的原则和规划步骤,同时对中山市公路客运站场进行规划,结果表明效果很理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临近运营地铁工程的基坑施工已不可避免。施工时如何控制既有地铁结构的变形,并将变形限制在安全运营许可的范围内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中结合福州地铁2、5号线金山站工程施工,通过临近营业线车站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实行科学有效的施工现场管控、现场实时监测及信息反馈等措施,保障基坑施工安全和已开通运营的2号线金山站的车站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