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针对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的情况,引入了美国《公路交通安全手册》(HSM)中双车道乡村公路事故预测模型,并结合投影法对交通安全设施选用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了适用于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选用方法,并以弯道路段进行了示例。研究对于我国山区农村公路安保措施的选用,提高山区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宝君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3):112-112,114
设施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载体,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涉及人、车、路、环境、管理等诸多因素,其中驾驶员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差、安全意识不强等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加大,已显著改善了我市农村公路的交通条件。但广大农村地区,恰恰是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最不容乐观的地区。主要从我市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设置提出建议,希望对农村公路安保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路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道路安全评价上对平曲线半径与事故率分析方面对交通部颁发的《农村公路建设暂行要求》中规定的农村公路极限最小半径进行了相关探讨,结合农村公路车辆行驶稳定性和转弯的特点以及实际行车速度的要求,对半径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极限最小半径的推荐指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农村公路超速、事故频发现象严重问题,以北方某地市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现状为研究载体,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分析目前常见限速设施控制速度效果,提出了采用不同限速设施组合设置方案的有效速度控制措施。经过近四年的实际应用,有效遏制了农村公路车辆超速现象,极大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的影响因素,确定其行车风险等级,从而可提高隧道入口段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利用文献萃取法,从驾驶员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中选取18个行车风险因素,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因素集。基于决策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因素识别模型,筛选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并结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可拓云评价模型。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明确了隧道入口段的行车风险等级,通过与可拓法的对比分析进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实例应用分析发现,利用可拓云模型和可拓法计算出隧道X和隧道Y的行车风险等级均为Ⅱ级,而隧道X的特征期望值大于隧道Y的特征期望值,表明隧道X的安全水平高于隧道Y。两个模型计算出的可信度均小于0.01,可信度都较高,结果表明了可拓云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探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的提升,同时对研究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作为我省现代经济发展的引领者,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更迅猛,道路路网格局更紧密。根据省委打造"两美"浙江的总体部署,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了创建美丽公路"五个一万"工程,农村公路安保设施荣列其中。早期我市农村公路安保设施以混凝土护栏为主,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交通流量及群众安全出行要求,因此江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农村公路安保以波形梁护栏进行置换和增设。本文主要对波形梁护栏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省某干线公路31km路段交通安全设施现状为实例,通过收集交通事故资料,根据交通事故损失情况,划分道路交通安全度,并结合交通安全设施评价指标体系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质量进行评价,实践证明.该方法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安保工程实施质量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г�΢����Ϊ������������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行车微观行为动力学建模的关键是如何描述自行车横向和纵向的运动关系.本文将自行车交通系统视作具有自主性的多粒子系统,提出了由心理生理力模型和轨迹选择模型构成的、描述自行车微观行为动力学特性的多主体模型.心理生理力模型为连续力模型,自行车/骑行者个体被视作是受心理力和生理力作用的、服从牛顿力学的基本粒子.在轨迹选择模型中,通过在行为模型层面引入个体运动的轨迹选择行为,预定义个体面对不同交通状况时的行为库,描述组成自行车群体中的个体独立思考和对周围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通过设计计算机模拟实验并收集数据,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自行车交通流的密度—速度关系与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认为本文提出的自行车微观行为动力学模型具有交通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占公路总里程的87.4%,绝大部分道路上没有或缺少配套的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这是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强制减速、被动防护、预告警告等是目前保障农村地区公路交通安全、设置安全设施的基本需求。以“节约投资,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关键的复杂路段、路口基本保证设置”为基本原则,农村地区公路亟需设置的基本安全设施主要应选择减速设施、路侧安全护栏、示警诱导设施、基本的警告和禁令类交通标志、车道划分类交通标线等,遴选这些设施中工程造价最小、技术可行性高的形式,综合应用设置在路侧险要路段、急弯陡坡、过村庄等复杂路段和平交路口等,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村公路行车安全和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矩阵模型对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多发段进行有效鉴别。针对矩阵模型中不能有效鉴别的模糊路段,结合运行速度协调性确定的不良路段进行分析,以确定模糊路段是否为事故多发段。结合实例对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多发段进行鉴别,结果表明:采用矩阵模型结合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可以有效鉴别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  相似文献   

11.
机动丰超速行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之一。机动丰超速是由于驾驶人没有及时纠正驾驶过程中的误判、误动的结果。引起超速的原因包括驾驶人、机动车、交通安全设施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应从教育培训、法律、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科技四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超速。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道路交通安全因素的交通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仁 《城市交通》2006,4(4):76-79
总结归纳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道路交通设施、季节、气候等。以滨海大道和机场大道为例,依据道路主体工程和交通量,分析了交通事故成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科学认识了道路交通事故的诱发因素,指出了驾驶人群体性质的变化和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感官的极限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从而提出道路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行车安全应以“预防为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沙漠公路交通安全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对沙漠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事故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广泛收集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通车以来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并深入实地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沙漠公路交通事故次数春秋高于冬季,午间、傍晚和夜间相对较高;交通事故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然而事故的严重程度却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天气现象主要有沙漠高温和风沙天气,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主体是汽车驾驶员;道路交通环境极易导致超速和违规;公路沿线绿化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车安全;沙漠公路上仍然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和应急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学校地区作为交通安全重点保护区域,已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提高小学地区的交通安全为目的,并以北京市小学门前交通安全设施对车速的影响为出发点,通过实地调查小学地区道路交通环境、人车之间的冲突等对小学类型进行划分.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不同类型小学门前交通参与者对交通安全设施的需求,进而利用驾驶模拟实验方法对不同的交通安全设施组合方案进行评估.选取平均速度、相对速度变化率、加速度标准差作为方案评价指标,提出不同类型学校门前所应设置的交通安全设施最优组合方案.希望能够为规范小学地区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换道轨迹研究大多是将换道轨迹规划和换道轨迹跟踪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这类轨迹在实施过程中将产生不可避免的误差。为了消除这一误差以及缓解或解决由于不当换道行为引起的交通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考虑车辆动力传动和转向系统的换道轨迹优化策略,用以指导或替代驾驶员的换道行为。首先,利用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 (NGSIM)数据获得换道过程的主要驾驶任务,并用highD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其次,基于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分析车辆的换道运动特性,构建能够被动力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所实现的换道轨迹。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在保证驾驶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舒适和高效的换道过程。单独考虑经济、舒适和高效的优化策略,能够分别降低35.71%的单位路程燃油消耗,94.58%的前轮转角的角速度以及70%的换道所需时间。这说明所提的换道轨迹优化策略能够从微观角度缓解或解决由不当换道驾驶行为造成的交通问题,并为驾驶辅助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量化描述不同道路驾驶场景下驾驶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与不良驾驶程度, 研究了不良驾驶行为谱的构建与分析方法; 基于车辆行驶轨迹关键参数建立驾驶行为谱; 应用风险度量方法量化4种不良驾驶行为, 包括不良跟驰、蛇形驾驶、速度不稳与不良换道; 基于驾驶行为谱建立了不良驾驶行为谱; 基于交通流量-密度关系与驾驶行为统计参数的差异对交通流状态进行划分; 在不同交通流状态下, 使用四分位差法确定了不良驾驶行为特征参数阈值; 基于特征参数阈值计算每个驾驶人的不良驾驶行为得分; 使用CRITIC赋权法确定了不良驾驶行为的权重, 为每个驾驶人计算不良驾驶行为谱特征值;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使用无人机交通视频采集了上海市的车辆行驶轨迹数据, 分析了小汽车不良驾驶行为特征; 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对不良驾驶行为谱特征值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驾驶行为参数的交通流状态聚类方法将数据中的交通流状态分为自由流、饱和流、拥堵流3类; 聚类方法比基于基本图的交通流状态划分方法更适合驾驶行为分析; 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不良跟驰、蛇形驾驶、速度不稳特征参数分布明显不同, 拥堵流状态下的不良跟驰、蛇形驾驶、速度不稳极端值出现更频繁, 而不良换道特征参数在各交通流状态下有相似的分布; 蛇形驾驶、速度不稳、不良换道的特征参数阈值随交通流密度上升而上升; 使用CRITIC赋权法计算的不良跟驰、蛇形驾驶、速度不稳、不良换道的权重分别为0.19、0.33、0.37、0.11;自由流、饱和流、拥堵流的不良驾驶行为谱特征值的分布范围相近, 均处于0与0.4之间; 专家的不良驾驶行为评价与不良驾驶行为谱特征值一致。可见, 不良驾驶行为谱的构建与特征值计算方法能够使用车辆行驶轨迹数据自动辨识不良驾驶人, 具有客观性、适应性以及可靠性, 能及时发现不良驾驶人, 给驾驶人提供安全提示, 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安全预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区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心理,从道路环境、车、驾驶员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感影响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加权关联法对山区复杂公路客运驾驶员的安全感进行映射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驾驶员安全感的前8位指标分别是驾驶员操作水平、职业习惯、道路类型、驾驶员性格、心理稳定性、交通复杂程度、规范操作行为和行驶平均车速.应用此评价模型可以对驾驶员进行科学干预和学习培训,从而预防和减少客运交通事故.对秦岭山区商洛市的研究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区域客运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感综合评价,也适用于固定客运班线的驾驶员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农村公路事故率明显高于国道和省道。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故从我国当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建设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影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各种因素,并借鉴等级公路安全设施设置经验和做法,研究提出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审核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和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选取能够反映交通事故数量及严重程度的客观评价指标,应用最小欧氏距离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层次分析,确定其权重值,建立了一套由定量指标构成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针对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结合投影理论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干线公路弯道路段(AHBS)交通冲突风险,基于交通冲突前5 min集计交通流数据、冲突路段道路线形特征和行车环境数据,分别建立交通冲突可能性及严重度评估指标体系。集成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确定交通冲突可能性和严重度等级,进而采用风险矩阵法确定交通冲突风险等级。以云南省元双干线公路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交通冲突可能性预测准确率达到84.21%,所提模型能有效评估AHBS交通冲突风险,为干线公路交通事故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