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特长隧道群洞口多位于峡谷中, 上游隧道污染物易扩散至下游隧道造成二次污染并大大增加了下游隧道的通风负荷。 为了掌握特长隧道群毗邻隧道的污染物窜流问题及影响, 以浙江省景文高速公路工程叶麻尖特长隧道群为依托, 建立了流体力学分析模型, 以 CO 为示踪污染物, 分析了隧道洞内外温差、 峡谷风速、 进出口风速比等因素对窜流比的影响。 分析表明: 隧道出口污染气流与环境温差越大, 或者峡谷风风速越大, 或者隧道进出口风速比越小, 则窜流比越低; 在不利工况下, 叶麻尖隧道左、 右线隧道的上下游窜流比分别约为 67%和 73%。 最后, 针对叶麻尖特长隧道群提出了竖井送排风+互补风道分流+射流风机通风方案的新型绿色节能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公路收费站区域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根据收费站的实际规模,建立全尺寸CFD三维仿真模型.以Navicr-Stok~s方程为基础,采用标准k-ε占湍流模型,综合考虑风速、风向、气温、地形、交通量和收费模式等因素,对收费站区域内污染物扩散进行数值模拟.论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交通仿真模型,模拟车辆到达、排队、缴费、离开等运行特征,可计算出不同交通量和收费模式下车辆经过收费站的平均停留时间,据此计算收费站污染物的排放源强.论文以渝黔高速公路某收费站为例,运用该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收费亭附近的CO浓度,并与实地监测数据相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选取中小城市道路-淮安市淮海北路段作为典型路段,设计并实施了街道峡谷实验;根据现场监测的风速风向、交通量、车型、车速、PM2.5浓度及气象条件,运用峡谷模型求解了不同动力源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得出了在晴天和小雨两种天气情况下雨天各类车排放因子较晴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动力源为柴油、汽油和天然气的车排放因子依次下降。结论符合定性分析的结果,说明用峡谷模型研究中小城市道路PM2.5排放因子是适用的。结论表明柴油对PM2.5的贡献最大,城市交通应尽量采用天然气为动力源。  相似文献   

4.
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为基拙,探讨了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机动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关键技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单车排放因子的确定、城市街道污染物扩散模型的选择和建立、交通网络环境条件下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和街道污染物扩散浓度的计算及交通网络负荷条件下交通污染评价.简要介绍了这些技术在苏州市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证明其能够在城市交通规划阶段比较系统地分析城市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大跨悬索桥所在山区地形,研究了漏斗型峡谷这一特殊构造地形的桥址区平均风特性,为大跨度桥梁在漏斗型峡谷地区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建立实际地形的数值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24个不同来流工况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整体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合理性;最后,通过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漏斗型峡谷桥位对风速大小、风攻角、风向角在不同来流方向的影响规律,分析平均风速随攻角分布的特点以及不同位置处的竖向风剖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漏斗型峡谷桥址区存在明显峡谷风加速效应;漏斗型地形对桥址区来流的攻角和风向分别表现为弱扰乱性和高导向性,来流攻角和风向分别稳定集中在-5°~0°和25°~30°;峡谷中风速对攻角变化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速路建设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及扩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为使城市快速路布局形式有助于降低与净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在阐述城市快速路建设趋势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对城市快速路布局形式、机动车污染物的种类、产生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对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方式与程度,提出城市快速路布局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其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所具有的影响,将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影响作为城市快速路网格局优化的目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城市快速路建设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及扩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为使城市快速路布局形式有助于降低与净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在阐述城市快速路建设趋势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对城市快速路布局形式、机动车污染物的种类、产生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对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方式与程度,提出城市快速路布局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其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所具有的影响,将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影响作为城市快速路网格局优化的目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参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建立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推荐的线源模式的计算机应用模型一-高速公路空气污染通用计算模型GAOSU。并成功地应用于“沈大高速公路污染现状研究”项目。文中详细阐述了推荐模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肯定了它是我国高等级公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扩散模拟计算的优选模式。对该模式中扩散参数修正、风速修正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等问题提出了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复杂山区地形桥址区风场空间特性变化规律,以位于我国西南山区的绿汁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FLUENT对山区地形风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36个风向工况的计算分析,得到复杂山区地形桥址区风场的空间分布特性. 结果表明:受复杂地形影响,各桥位平均风速风剖面曲线和沿主梁横桥向风速曲线差异较大,桥址区附近地形最高点以上400 m风场仍明显受地形影响;受河道大角度弯曲影响,桥址区形成类似“单向开口槽”的地形,顺河流风向的来流风受山体阻挡,各桥位处的风速低于逆河流风向,两个风向的风速差值的平均值达13.6 m/s,且各桥位风攻角以负攻角为主;峡谷突宽使谷内风场出现一定的分流,突宽区风速稍有减弱,风场的分流量有限,使得在渡过突宽段后的峡谷缩窄区,风速依旧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汽车尾气释放的细微颗粒作为污染物研究对象,选取某住宅小区为背景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模型。以三维湍流模型为基础,采用CFD软件在不同背风壁面热流密度情况下,对不同风速、不同风向工况下的开窗建筑周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情况下颗粒浓度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背风壁面有热流的开窗建筑,偏向风更有利于建筑街区内部的颗粒污染物随风向建筑外侧的运输;风速对不同位置处的颗粒的稀释作用是有一定临界值的,超过临界值则会阻碍颗粒物的传播;背风壁面热流所形成的热效应对流场以及污染物的影响视风速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较小风速,颗粒污染物的传播主要受热泳力的驱动,而较大风速时,风场则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s of heating intensity and inflow wind spe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ctive pollutant dispersion in street canyons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CFD) model that includ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NO, NO2, and O3 coupled with NO-NO2-O3 photochemist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eat intensity and inflow wind speed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low field,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ctive pollutant dispersion in and above the street canyon. With the street canyon bottom heating intensity increasing, NO, NO2 and O3 concentrations in street canyon are decreased. The O3 concentration reductions are even more than the NO and NO2 concentrations. Improving the inflow wind speed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O and NO2 concentrations within street canyons. But the O3 concentrations have a slight rise with wind speed increasing. The results would b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reactive vehicle emission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urban planners.  相似文献   

12.
轻钢房屋凭借其质量轻、工业化程度高和施工速度快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低矮工业建筑中,但由于其对风荷载比较敏感,在强风条件下常常发生轻钢房屋的风致损坏事故并导致巨额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灾后的调研,分析了轻钢房屋在强风条件下的风致破坏模式,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轻钢房屋的风致破坏特点,探讨了轻钢房屋风致破坏的机理,从工程施工角度分析了轻钢房屋的风致破坏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风灾防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彩色路面用于市区街道、人行道、广场、公园和旅游景区等道路,能起到警示交通、提高驾驶员的识别效果的作用,并能与周围环境和建筑更好地协调。通过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含几种彩色粘结剂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结果表明这几种彩色沥青路面材料均能满足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行人道路的使用要求,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增长,步行活动在街道上受到排挤。基于对城市街道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阐述了街道对城市步行化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中机动交通对街道的主宰、建筑与街道的疏离等问题导致了街道步行化公共生活的凋敝。面对现状,街道对公共生活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被重新认识与探索。最后提出了以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为导向的城市街道重塑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居民出行可以分为街区内和街区外的出行2部分,且街区内的平均出行速度往往比街区外的出行速度要低。居民出行为了缩短时间,要求城市中的干路网尽量的密,但是线路网过密,会引起因交叉口等待而造成延误时间增加,而达不到时间最优的效果。所以合理的设计、布局城市内的干路网络是缩短城市居民出行的关键。文章结合大道定理的出行时间最优和干路投资资金限制的思想,建立城市居民出行时间最优模型,并计算出城市干路网络的最优间距。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挡风墙对列车横向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可压缩粘性流体Navier-Stokes方程和k-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列车在直线和不同半径曲线线路上运行时,不同挡风墙高度和距离的275种工况下列车侧向力和侧翻力矩,获得了最佳挡风墙高度和距离.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速度为200~400 km/h,风速为20~40 m/s的条件下,列车在直线线路上运行的最佳挡风墙高度和距离分别约为1.90和3.90 m;当弯道半径为1 000~7 000 m时,曲线线路最佳挡风墙高度随弯道半径增大线性减小,最佳挡风墙距离与弯道半径关系不大,约4.50 m;风速和列车速度对挡风墙的最佳高度和最优距离影响很小;如果挡风墙高度过低或距离过近,头车和尾车所受侧向力和侧翻力矩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开展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 志前置距离研究.通过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试验,分析了驾驶人夜间对过街行人视认距离 随照度及行驶车速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车速、平均光照强度 的关系模型.基于安全行驶判别条件,给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 的确定方法及对应不同路面类型、车速限制值和路灯平均照度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宜根据车速限制值与路灯平均照度确定,车 速限制值越低、路灯平均照度值越高,前置距离应越大;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设置夜间限速 标志,可以保证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部湾的快速发展,铁山湾海域将规划建设数百个泊位.基于SWAN建立了该海域风浪数学模型,选取铁山湾海域影响较大的5个风向,研究不同风要素组合作用下的波浪特征,计算得到了建港方案实施前、后的波浪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S-SSW风向对该海域的风浪影响最大,SE-SSE和SW-WSW风向次之,E-ESE和W-WNW风向的影响相对较小.建港方案实施后,工程区的波浪强度整体小于工程前的;人工岛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CTM-4型汽车拖拉机综合测试仪对夜间环境下驾驶员辨识距离和车速进行行车试验测试.并运用交通心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发现:辨识距离与车速呈二次曲线关系;车速超过40km/h时,曲线开始出现拐点,产生“运动效应”;远光灯照明产生的反射眩光使不同距离组驾驶员辨识距离误差值随车速的变化其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