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缸径小、冲程长的特点,利用三维CFD软件AVL-Fire对缸内喷雾方向进行优化,实现全负荷工况下(6 000r/min)的缸内混合气均匀混合;并且基于优选的喷雾方向,研究部分负荷工况下(2 000r/min)二次喷射策略(不同喷油时刻和喷油比例)对缸内混合气分层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大排气侧3束喷雾的中心线与气缸中心面夹角β会导致燃油蒸发率降低,而增大进气侧3束喷雾的中心线与气缸中心面夹角α有利于提高缸内混合气的均匀度;在部分负荷时,当第一次喷油时刻为内止点前140°曲轴转角,第二次喷射时刻为内止点前60°曲轴转角,第二次喷油量为总喷油量的33%时,缸内形成理想的混合气分层分布。  相似文献   

2.
在JS183FMQ大排量全地形摩托车用汽油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双火花塞点火(DSI)燃烧系统的改造,对该DSI汽油机闭阀喷射模式和开阀喷射模式下燃油喷射及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闭阀喷射模式可以确保缸内均质混合气的充分生成;而开阀喷射模式能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气分层状态。对开阀喷射模式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调整喷油正时使先期燃油组分于气阀开启阶段直接喷入缸内,而部分后期喷射燃油组分存留于气道与空气充分混合生成均质混合气,可形成较为理想的缸内混合气轻度分层状态;结合涡流运动的强化和DSI的采用,这种组合喷射模式具有实现缸内轻度分层稀薄燃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直喷汽油机的喷雾特性直接影响着缸内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的过程,研究喷油器的喷雾特性对于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型和排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喷雾定容测试系统是研究喷油器喷雾特性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CFD模拟软件Fire模拟研究了柴油机不同径深比的缩口形燃烧室对缸内混合气形成、燃烧过程和排放物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维仿真模拟缸内压力和放热率曲线与试验值基本一致;SF5型燃烧室喷雾贯穿距长,喷雾碰壁早,燃油蒸气反弹使得喷雾分布不均匀,局部出现缺氧,炭烟排放较高;SF5型燃烧室缸内混合气混合良好,燃烧完全,缸内温度较高,NOx生成量大,可以采取推迟喷油的方式降低缸内燃烧温度,从而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5.
随着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CFD分析软件在缸内直喷发动机模拟分析中得到了充分利用。直喷发动机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的三维CFD分析对直喷燃烧室设计和喷油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喷油时刻和喷射位置对混合气分布的影响较大。经过对某四冲程活塞发动机的喷雾模拟,得到了较合适的喷油时刻和喷油位置。另外,模拟结果显示多次喷射比单次喷射有更好的混合气分布。  相似文献   

6.
基于2阶段喷射的缸内直喷汽油机HCCI燃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采用2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GDI发动机上实现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方式,研究了缸内2阶段汽油喷射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行程中的第2次喷油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始点,二次喷油持续期可以控制燃烧速率、燃烧相位和拓宽发动机负荷。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保护环境,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地区环境的影响,必须持续改进汽油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在实际行驶工况中,需要重点控制发动机瞬态工况、燃油喷射差异、进气量和气缸壁温。发动机控制策略对降低排放的优化空间有限,需要通过形成良好的燃油喷雾来改善燃烧环境,从而降低排放。优化喷雾的目的是让气缸湿壁最小化,以及在发生湿壁时让油膜快速蒸发和扩散。提高喷雾均匀性对优化喷雾至关重要。最初认为,提高喷射压力可以达到优化喷雾和提高喷雾均匀性目的,即提高喷射压力可以提高扩散速度和降低贯穿距,从而减少湿壁,改善混合气形成,同时避免喷射压力过高带来的摩擦损失增加。本研究表明,优化喷油器喷嘴可以提高喷雾扩散性和均匀性,从而有效减少壁面燃油附着,避免因喷射压力过高带来的摩擦损失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将旋流喷油器应用到二冲程发动机上,利用其喷雾锥角大、贯穿距离较短等优点,高转速下促使燃油在短时间内与空气混合。由三维画图软件绘制实体模型后,使用AVL Fire软件对直喷式喷油器与旋流喷油器的喷雾形态进行对比,模拟二冲程直喷发动机的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功率下,在ABDC15°曲轴转角时开始喷射的燃油不会因扫气的影响造成燃油短路,并且能够加快混合速度,获得较好的均质混合气。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均质缸内直喷汽油机低速时燃油湿壁问题,用定容弹试验对喷雾模型进行标定,同时使用FIRE 软件对单段和两段喷油策略的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转速为2000 r/min的全负荷工况下,单段喷油时燃油湿壁现象较为严重,而采用两段喷油可明显改善燃油碰壁情况,且点火时刻缸内混合气均匀性也得到改善;第2段喷油结束时刻越晚,燃油碰壁量越小,混合气浓度分布均匀性越差.  相似文献   

10.
使用CONVERGE软件对缸内流动、喷雾、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尤其对喷射策略的变化对燃油湿壁、混合气分布和碳烟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分析了二次喷射方案和三次喷射方案仿真结果,包括滚流比、湍动能、湿壁量、Lambda分布、火焰面发展、碳烟排放等。结果表明:在发动机2 000 r/min,BMEP=0.8 MPa工况下,三次喷射与二次喷射相比,其混合气形成过程更为合理,点火时刻混合气质量较优,缸套湿壁量较高,活塞湿壁量较低,碳烟排放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直喷式柴油机供油系统的喷射压力与喷油率,必须适当提高喷油泵的供油速率。同时,喷油泵受力零件的强度与刚度也应随之增大,以保证喷油泵可靠地工作。上述两方面的要求都可能造成喷油泵尺寸增大,与发动机有限的安装空间形成尖锐矛盾。 本文介绍了山西车用发动机研究所新开发的一台高喷射压力高喷油率喷油泵及其研制过程中为解决上述矛盾进行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压共轨蓄压供油系统喷油定时的确定 ;提出了一种喷油定时的计算方法 ;分析了喷油延迟的影响因素 ,并进行试验绘制出喷油延迟MAP图。试验表明喷油延迟时间主要受共轨油压和转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汽油机喷水技术通过向燃烧室内喷水降低发动机爆震倾向,降低燃油消耗并改善排放,近年来逐渐成为新研究热点。首先对喷水器的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CFD仿真分析方法在某1.5 L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上设计了进气道喷水方案,最后开展了3 000 r/min@1.4 MPa和5 500 r/min WOT工况下的台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机采用喷水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爆震,改善燃油经济性。在高速大负荷工况,喷水可取代燃油加浓策略来降低排气温度,实现当量比燃烧。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用塑料注射件的特殊注射方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生产对塑料件的要求以及汽车车型开发速度加快和不断降低成本的要求,迫使汽车塑料件的生产厂家不断开发和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注射模型是生产汽车用塑料件的最重要的技术,本按照产品和其相应生产技术的发展程度,综述了汽车用塑料注塑件的特殊注射方法和发展趋势,并对其中一些关键性技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燃油喷射过程的计算及异常喷射边界预测,掌握高压油管对燃油喷射特性的影响,提出解决措施;对于根据燃油喷射系统性能要求来确定高压油管尺寸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点火与燃油喷射相结合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及其点火子系统、喷油子系统、电控单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阐述了该系统的主要优点。论述了在冷起动工况、暖车工况、加速工况、全负荷工况以及怠速工况时,系统的点火控制功能和混合气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17.
高压共轨系统预喷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实现预喷、主喷和后喷的多次喷射,达到燃烧柔和效果,有效地降低燃烧噪声,减少排放,是世界内燃机行业公认的未来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发展方向。在预喷机理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预喷的控制策略,解决了预喷控制中有关喷射协调、预喷油量、喷射起始时刻、喷油器作用时间和预喷释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田良云  宋军  乔信起  黄震  李孝禄 《汽车工程》2004,26(5):521-523,533
叙述了柴油机电控共轨式喷射系统喷油过程的试验装置及原理,实测了HEUI—A液压增压式喷油器的喷油规律,并对共轨压力和喷油脉宽与喷油量、预喷射和喷油率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虽然喷油嘴从进气道下移到了缸体只走了很短的距离,可对于发动机而言却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当它展现在自主品牌比亚迪展台时,更展现了自主品牌动力系统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柴油机后喷射作用机理,以有效降低燃烧噪声、减少排放为目的,分析设计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后喷射控制策略,解决后喷射控制中有关喷射协调、后喷射量、喷射起始时刻、喷射器作用时间和喷射释放以及相关参数修正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