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涡轮增压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模拟计算的基础上,用优化方法建立最优配气正时的计算模型。并用SUMT外点法结合复合形法对计算模型进行求解。同时,用编制的FORTRAN计算程序在IBM-PC/XT微机上对6180CZL柴油机进行负荷特性和推进特性各工况下的最优配气正时计算,得到该机最优配气正时与负荷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计算正确。实施最优配气正时控制能够提高6180CZL柴油机的营运经济性,为进一步考虑采用V.V.T.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故障复杂多样,传统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故障分析方法无法描述故障类型,导致故障分析正确率低,误判现象严重,为了提高故障诊断正确率,提出基于振动信号监测的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故障的分析方法。首先分析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故障研究思路,并提取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故障相关的振动信号,然后从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故障相关的振动信号提取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特征的权值,并采用改进支持向量机建立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故障诊断模型,最后采用具体数据对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故障分析方法,本文方法可以更好区别各种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故障,提高了故障分析正确率,降低了故障的误判现象,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9000HP远洋救助拖轮国产大型可调桨装置及主柴油机概况。在简述可调桨液压系统和主机遥控电气回路的基础上,指出本船机、桨联调按设定螺距与主机转速对应的预定程序,配以等转距、等热负荷限制的控制方法的合理性,并提出主柴油机气路控制系统应当采用低压控制等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配气机构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DAMS/Engine建立4120SG柴油机配气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配气机构主要运动件间的作用力,凸轮形线在过渡阶段的加速度特性对整个配气机构的受力影响较大,配气机构中各种接触力具有冲击力特征,对柴油机振动影响较大,通过对比摇臂座处的实测振动数据与仿真作用力的频谱图,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说明了配气机构是柴油机0.5谐次振动分量的主要激励源之一,为预测柴油机振动提供精确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5.
活塞式鱼雷凸轮发动机配气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对活塞式鱼雷凸轮发动机配气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有效燃烧消耗率作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得出鱼雷在基准航深时的最佳配气参数值,并与发动机原型配气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柴油机配气机构配气凸轮的测量升程,在逼近凸轮型线函数时,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确定最佳逼近算法,为下一步研究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提供一种逼近程度高而且计算速度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船艇》1989,(12)
国营长江机械厂总工程师周长根同志去年九月获得的专利“配气换向装置”,最近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推荐将参加今年的三十八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配气换向装置”,是一种实用新型专利,特别适用于无气喷涂设备的配气换向机  相似文献   

8.
针对船舶柴油机配气系统故障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的配气系统故障定位方法。分析配气系统故障发生的原因,并论证通过监测振动信号的变化来进行故障诊断是有效的。具体论述基于振动信号的故障定位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时域特征分析。以柴油机的离线故障数据为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地对柴油机配气系统进行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船柴油主机空气起动出现的异常问题,对空气起动系统和配气定时进行研究。了解起动系统组成及部件功能,分析起动异常的可能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校核起动系统供气能力、检查管路阀件密性,确保起动次数满足船检规范要求;研究进气相位特点和空气分配器结构,熟悉配气原理,掌握配气规律;研究正倒车配气定时,检查进气起动相位,调整起动凸轮位置并周向、轴向固定,解决因起动凸轮配气定时错误引起的空气起动异常问题。修理结果表明有关研究和分析可行有效,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0.
16PA6STCV280柴油机配气机构虚拟样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16PA6STCV280柴油机配气机构系统动态特性,采用Pro/E软件建立了柴油机配气机构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ADAMS软件与Pro/E软件的接口M echan ism/Pro模块,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立了16PA6STCV280柴油机配气机构虚拟样机,在此基础上对该机配气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得到了进、排气阀等关键部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受力等运动学和力学参数,为进一步有限元结构分析以及系统优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胡晓东  季想 《水运工程》2023,(S2):143-146
针对龙门吊轨道梁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问题,进行轨道梁受力和地基沉降研究,采用弹性地基梁法和数值分析方法,得出偏心荷载作用下轨道梁的受力与地基沉降位移,与轴心受力相比,偏心荷载作用下轨道梁的上部纵筋需配面积增幅为17.08%;下部纵筋需配面积增幅为56.83%;箍筋需配增幅为16.5%。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极限设计轮压为1 197.2 kN/m,是设计轮压250 kN/m的2.55倍。但设计轮压下地基变形已达到39.67 mm,逼近规范要求值,充分体现出变形控制是地基设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及滚轮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利用内燃机动力学专业软件Virtual Engine建立某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应用离散化的柔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了配气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并对滚轮进行改进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该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良好,滚轮改进设计后接触应力有所降低,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配气机构虚拟样机模型仿真的结果更加精确,在对数字样机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基础上,研究如何进行排气门气体力和柱塞力的施加与建模.通过在ADAMS中施加常规一元力和对复杂型面施加作用力的方法,实现了6G32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虚拟样机模型中的气体力与柱塞力仿真.排气门气体力与凸轮轴柱塞力施加前后的仿真结果表明,气体力和柱塞力的这种施加方法,可以使配气机构虚拟样机的仿真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集中参数模型,考虑了系统的弹性、能量损失、系统分离等影响因素分析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动力学规律.利用单自由度模型计算气门升程、速度、加速度等,分析气门与气门座冲击带来的影响.通过对配气机构进行单自由度动力学分析,发现配气机构在气门开启和气门关闭时均有较剧烈的振动,转速越高,振动就越剧烈.  相似文献   

15.
肖民  张永斌 《船舶工程》2013,35(4):44-47
为研究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运动过程中弹性变形对运动和受力的影响,6L21/31柴油机的配气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ro/E软件平台和ADAMS软件平台,建立其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将气门杆和挺杆这两个弹性变形大的零件进行柔性化处理后,建立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将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和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的结果与经典动力学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零部件的弹性变形,能够更准确的反应配气机构的运动情况,可以进一步为柴油机配气机构的优化设计和改进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柴油机配气机构工作特点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气阀间隙异常的故障特征,对实测缸盖振动信号给出了一种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并用模糊聚类法进行诊断识别。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凸轮配气机构的凸轮型线比较复杂,其与运动的挺柱是视觉仿真开发的难点。在开发虚拟维修模块过程中,提出了两种实现配气机构运动学仿真的方法:一是进行理论计算,得到凸轮机构实时位置,然后依此实现视觉仿真,但此种方法占用系统资源较大,运行费时;二是以视觉仿真中碰撞检测技术作为开发手段,实现挺柱与凸轮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方法,找出碰撞检测技术的关键点,并且解决了应用这种方法时挺柱等机构出现的抖动问题。最后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后一方法较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某自升式海洋辅助平台主推进装置离合器失效的问题,通过对某离合器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确认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原气动离合器的径向配气机构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密封可靠性较差。在分析失效原因后,将离合器的径向配气机构修改为浮动配油机构,同时将气动离合器优化改进为液压离合器。试验与应用表明:改进后的高速轴液压离合器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主机遥控报警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核心处理单元的应用原理。该系统为气电混合方式,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气压力调节阀和电磁阀,实现三台主机转速自动控制,齿轮箱正、倒车自动换向控制以及报警监测控制等。可编程控制器的通讯功能将三台主机联系起来,构成了集效控制、集中监视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王银燕  赵建平 《船舶工程》1998,(6):31-33,47
建立了柴油机废气涡轮前的燃气能量和燃油消耗率的综合评价函数,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对PA6-280柴油机的进排气正时进行了优化计算,分析了配气正时的调控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