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找出了影响有机酯水玻璃砂工艺性能的各种因素,通过调节水玻璃的模数,密度,有机酯的型号及砂温来控制型砂的硬化速度和可使用时间,使该砂在铸钢件生产上得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汽车上的传动系部件,因其壁厚较大多采用铸件,对板厚超过3mm,抗拉强度(σb)超过600MPa的高强度钢板,经冲压成形后,利用其析出硬化元素进行加热硬化,分析郑料温度对析出硬化的影响;加Cu钢板的析出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析出硬化量的影响,原轧制加Cu钢板的疲劳极限和疲劳强度等同或高于Nb系,冷加工后的析出处理可使疲劳强度大幅升高,用实机轧制和的加Cu钢板,适用于自动变8速器行星齿轮机构的支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不需加热、吹气,成型后自然放置便可硬化的铸造砂.该砂在未硬化前的形态与酚醛树脂覆膜砂很相似,是一种将树脂和固化剂均匀涂覆在砂粒表面,经加工处理制成的干态砂.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项目地基土体软化、外运土方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软土地基固化技术.该技术利用现场软土作为回填土料,通过第1次原位掺入石灰、第2次掺入水泥使其砂化、第3次掺入水泥和水玻璃压实硬化,使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模拟Q1黄土直剪受力状态的硬化响应,提出单屈服面扩展模型。以典型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附近Q1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固结排水直剪试验获得一系列硬化响应,并获得模型常数;运用MATLAB实现模型数值计算,并模拟验证试验结果;同时,对模型屈服面的敏感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单屈服面扩展模型可准确描述Q1黄土直剪硬化力学响应;Q1黄土硬化参数为0.35~0.02;含水率和硬化参数影响屈服面大小和弯曲状态;随着含水率增加,逐渐出现较低硬化参数的屈服面,而较高硬化参数的模型屈服面逐渐消失。单屈服面扩展模型丰富了岩土接触面本构模型,并为接触面滑坡的变形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砂卵石地层中卵石含量高、粒径大、强度高等特点导致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施工故障多、渣土改良难度大问题,首先,将砂卵石粒径分为≤2 mm细粒和>2 mm卵砾石粗粒2部分,建立砂卵石渣土中细粒填充并包裹粗料形成的孔隙的二相体物理模型,推导细粒填充包裹粗粒孔隙的临界细粒质量分数;其次,根据该细粒临界质量分数和室内砂卵石渣土改良试验,将砂卵石渣土分为改良容易型、改良较困难型、改良困难型3类,并分别建议相应的渣土改良措施: 稳定性泡沫剂单掺方式、膨润土泥浆+泡沫剂复合掺入方式、泡沫+膨润土泥浆+聚合物复合掺入方式;最后,结合成都地铁17号线某区间盾构掘进渣土改良指导前、后渣土状态和掘进参数对比,初步验证建立的砂卵石渣土改良难易分类机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市的补连塔煤矿#2盾构斜井为工程背景,基于Burgers模型,研究在围岩蠕变和同步注浆浆液硬化作用下考虑接头非线性特性的盾构斜井衬砌结构内力分布,并将内力分析结果分别与考虑围岩蠕变效应及同步注浆浆液硬化效应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围岩蠕变效应的结构内力极值呈自然对数增长,同步注浆浆液硬化效应可减小斜井衬砌的受力;由于考虑了接头的存在,采用双段折线非线性抗弯刚度的斜井结构内力分布呈现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8.
烘烤硬化汽车钢板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烘烤硬化钢板很好地解决了汽车板的强度、冲压性能和覆盖件局部抗凹陷性之间的矛盾,在汽车制造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当今世界汽车用钢板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烘烤硬化汽车钢板的生产技术以及国内外烘烤硬化汽车钢板的应用现状,并对烘烤硬化汽车钢板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深厚软土未打穿砂井超载预压地基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深厚软土未打穿砂井地基,考虑了井阻、涂抹及土体结构损伤破坏对固结的影响,将砂井区三维固结向一维固结等效转化的计算方法作了改进;给出了单面排水多级等速加、卸载条件下双层地基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计算公式;将砂井区连同下卧层连在一起作为双层基地,分析了某机场跑道砂井超载预压地基的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喷丸硬化提高渗碳齿轮的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涛 《汽车技术》1995,(6):30-35
研究表明,采用喷丸硬化工艺是一种改善渗碳材料表面异常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渗碳齿轮的疲劳强度,介绍了日本ISUSZU汽车研究中心在汽车齿轮上应用喷丸硬化工艺的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喷丸硬化的处理效果和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参考美齿轮设计标准,对照国内引进和自行设计变速器齿轮硬化层深的参数,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汽车齿轮硬化层深的设计方法,通过台架和道路试验证明这两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对国产烘烤硬化冷轧钢板的力学性能、成形性能、时效性能,抗凹陷性和点焊性能进行了全面试验,并进行了大批量汽车零件试生产。试验证明,烘烤硬化冷钢板是比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海上油田人工井壁防砂作业固砂需求,在满足现场工况条件前提下设计了一种循环热流体加热固砂工艺。该工艺主要是通过小型撬装加热车、隔热油管、井下温度计等装置实现加热、隔热及温度监测功能。与常规固砂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加热效率高、能随时监控井下温度等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经作业实践验证加热井段温度可达71℃,满足现场固砂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成都西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正压加注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加注机加热工作原理和加热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是针对加注机加热问题,结合实际生产维护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加热方式改进,使得加注机加热效果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硬化和断裂模型对汽车材料仿真精度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DP590板材在多种应力状态下的材料级别力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标定了路德维克(Ludwik)、斯威夫特(Swift)、沃斯(Voce)、霍克特-谢尔比(H-S)、斯威夫特-霍克特谢尔比(S-HS)5种硬化模型和修正摩尔库仑(MMC)、损伤起始和演化模型(DIEM)、约翰逊-库克(J-C)3种断裂模型。使用上述模型进行了试样级仿真和防撞梁落锤试验及仿真。对比结果表明,S-HS硬化模型和MMC断裂模型对于材料的变形行为和断裂行为的预测结果最精确。结合其他研究成果,推荐使用S-HS硬化模型结合MMC断裂模型预测高强钢板材塑性变形和断裂行为。  相似文献   

16.
陈熙  赵龙  孟森  周子栋  何亮  蔡皓东  乔亚宁 《公路》2023,(6):329-343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自愈合性能,为沥青路面养护技术中的自愈合方向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基于有限元方法,分别考虑了感应加热系统模型及感应加热数值计算模型,构建了多物理场下的钢砂沥青混凝土感应加热有限元简化模型,针对其感应加热自愈合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研究了电流强度、钢砂掺量及加热方式对感应加热的影响特性与能量分析,探究了不同情况下感应加热的机理及规律,并对耗散功率、耗散能以及能源利用率做分析。定义了两个新参数:有效愈合深度指数E1与感应加热时间指数E2,并结合有效愈合深度,联合评价感应加热的综合效益以优化参数配置。结果表明:电流强度越大或试件的钢砂掺量越大时,感应加热速率越快,由此形成的层间温度梯度越大,而钢砂产生的耗散能却会减小;感应加热停止时,有效愈合深度随加热时的电流强度与试件钢砂掺量的降低而减小,感应加热效果变差;处于自然散热阶段的试件的温度场在横向上呈现“翘曲分布”现象,即试件温度中心高而边缘低,层间温度梯度向着趋于零的趋势逐渐减小;可通过增大感应加热电流强度或钢砂掺量,采用较大循环加热时间、较短加热间隔的间歇式加热提高感应加热的综合效...  相似文献   

17.
《公路与汽运》2007,(3):160-160
后期粘结PC钢材是在PC钢材上涂抹硬化的黄油状常温硬化型树脂,以套管包裹而成。这种常温硬化型树脂,通过控制环氧树脂硬化促进剂的添加量,可以自由确定硬化时期。这种树脂硬化时,与无粘结钢材一样,具有与黄油状同等的粘度,张拉后,PC钢材与套管之间充填的环氧树脂自然硬化,介于套管间的PC钢材同砼粘结起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微波对物质的加热特点即是从物质内部向外加热的方式,且其对沥青混合料加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本文将微波这种特有的加热技术引进到路面养护中来,对相同级配不同种类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多次作用后进行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分析,总结出微波这种作用方式对路面材料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并与普通热拌路面材料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初步探讨了微波这种加热方式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多次加热的可行性,颠覆了沥青混合料不能进行多次加热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断裂缸盖螺栓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宏观及微观断口形貌,以及力学性能和螺栓装配受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缸盖螺栓表面存在硬化层而且外观质量不佳,螺栓发生脆性断裂,造成了发动机冲缸垫故障,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守艳 《商用汽车》2012,(16):69-70
自卸车安装底板加热装置是冬季防止货物冻结难卸的有效方法。加热装置一般采用气控操作方式,笔者为降低成本、简化操作,特对操作方式进行改进。改进后为手控操作,较气控操作减少了部分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