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轴重、速度下的编组试验列车进行动态测试,分析了既有线重载铁路基基床动应力、加速度及动位移分别随轴重增加和速度提高的变化规律,为既有线重载铁路路基改能扩建以及病害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轨道—路基系统三维模型,分析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为研究重载铁路路基的力学性能提供技术支持.随着基床弹性模量、密度的增大,基床应力累计叠加逐步增大,基床沉降累计变形逐步减小,基床振动幅度不断增大,振动趋势逐渐平缓,抵抗变形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3.
随东西部铁路建设的快速贯通,高原山区铁路的设计时速不断提高,其铁路建设中路基设计与施工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路基本体、基床是构成高速铁路路堤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铁路基床分为基床表层、基床底层两部分。作为高速铁路轨道的直接基础,基床表层是影响路基建设的重要部分。就铁路路基填料的施工及检测进行统计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30t轴重重载铁路大跨度钢桁梁施工,根据现场情况,确定1—128m钢桁梁采用膺架法,使用龙门吊机原位拼装、就地落梁架设的施工工艺。为此对临时支墩拼装支架的设计进行了认真研究,设计出结构合理、简单、受力明确的临时支墩拼装支架,经检算符合要求。确保了钢桁梁拼装施工顺利完成,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明 《轨道交通》2013,(7):42-46
本文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五标路基施工为例,介绍了我国重载铁路技术标准现状,以及在现有标准下提高路基施工质量的措施和建议,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重载铁路水泥改良膨胀土路基填料的工程特性及路用性能,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微观结构试验、路基原位动力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膨胀土掺入水泥3%~5%改良前后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水泥掺量5%和3%改良膨胀土分别用作重载铁路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建设期的工作性能,评估了服役期列车动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掺入3%~5%水泥改良后,强度提高同时胀缩性显著降低,水稳定性提高3~4倍;相比重塑素膨胀土,水泥掺量3%~5%改良膨胀土临界动应力提高5~6倍;检测路基压密程度与强度指标满足规范且有较大富裕,监测路基中线地基沉降在铺轨前处于稳定状态;原位动力测试表明列车动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应力沿深度逐渐衰减,在基床表层与基床底层范围内最大衰减量分别可达40%和80%以上,动应力影响深度是基床设计厚度的1.4~1.8倍,动应力影响深度范围内路基的动应力值远小于同位置填料的临界动应力,运营期路基动力稳定性满足安全服役要求. 研究成果能够为重载铁路水泥改良膨胀土路基精细化建设养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路基填石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标准,对路基填石施工进行讨论分析,得到在路基填石处理中的注意事项与相应技术标准,为填石路基施工在公路路基处理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并为相似条件下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30t轴重列车安全平稳的运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在壶关车站首次进行了75kg/m新型重载道岔的铺设,介绍了铺设工艺。经过2a多的运营,道岔几何尺寸保持良好,整体磨耗较小,并大大的减少了道岔的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9.
针对蒙西华中重载铁路风积沙路段缺少路基优质填料的工程实际,采取就近取材的原则,采用水泥改良风积沙填筑路基基床底层.开展室内水泥改良风积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不同水泥掺量、养护龄期、压实系数和水泥强度等级下试件强度变化规律,探讨水泥改良风积沙填筑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底层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改良风积沙强度随水泥掺量、压实系数的增大而提高,并存在良好的线性和多项式拟合关系;龄期效应对其强度影响显著,相比水泥改良粉土、黏性土等其它细粒土,前期强度增长速率较快,而后期强度增长速率较慢,增长量变小;结合工程实际和室内试验结果提出适合该重载铁路风积沙改良选用水泥等级及水泥掺量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结合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对时速200km铁路路基基床表层中级配碎石施工的材料选择、配比选择、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检测及施工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介绍,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列车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分析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独特的内支承结构与承载特点,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和结构强度理论分析模型,提出了内轴颈高铁车轴设计极限载荷和疲劳强度的解析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理论分析、有限元方法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内轴颈高铁车轴结构设计方法,并以17 t轴重的内轴颈高铁车轴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基于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的理论分析结果,确定了车轴的临界安全截面和详细尺寸方案;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并校核了车轴的疲劳强度;建立了轴箱内置式高速动车的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和车轴的动荷载。分析结果表明:17 t轴重的新型内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为273.6 kg,比同轴重传统外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低约30%;内轴颈高铁车轴各截面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66,临界安全截面转移至轴颈与轮座之间的卸荷槽及轴颈与轴身之间的过渡圆弧区域;采用内轴颈车轴的高速动车能够以350 km·h-1的速度稳定通过半径为5.5 km的曲线线路,主要动力学性能指标优良;在选定曲线通过工况下车轴所承受的动载荷均能被设计极限载荷包络,据此开展的车轴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是稳健的。可见,内轴颈高铁车轴在实现高速列车轻量化设计方面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且高速适应性较好,在高速列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轨道状态及动力参数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轨道是列车运行的基础设施,直接承受着机车车辆轮对传来的巨大压力。重载铁路由于大运量、大轴重、高密度、荷载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列车对轨道结构的冲击作用力较大,极易造成轨道部件破损,加速钢轨表面不平顺的恶化,使线路的维修工作量大大增加,甚至危及行车安全。结合朔黄重载铁路实际情况,选取2个典型路段进行了小半径曲线轨道状态及动力参数测试,以评估既有线路设备条件下货物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线路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为朔黄铁路扩能技术改造积累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3.
辽阳市新华街下穿既有沈大铁路立交框架桥基底坐落在细砂砾土层上,加之桥址处地下位较高,框架桥的地基承载力不足,需要加强。在框架桥顶进前,用高压旋喷桩对框架基底和两侧路基基底进行加固;框架桥上方的既有铁路线采用纵、横梁架空体系加固;采用挖孔桩对既有线路基进行防护。顺利地完成了框架桥顶进施工任务,既保证了施工的安全,也保证了既有线的运营安全。详细介绍了框架桥顶进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及采用的关键技术措施,为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ATB-30材料组成特点,结合柞小高速公路实体工程应用情况,从原材料技术要求、组成设计、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对ATB-30沥青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ATB-30沥青稳定碎石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可供工程实践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线简支梁桥在铁路提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简支梁桥横向刚度不足所致,并对目前简支梁桥的加固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简支梁桥的截面形式和结构型式提出了一些建议,有益于今后高速铁路桥梁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重载铁路干线列车的轴重以及载运量的增加,给双柱式桥墩带了许多不利影响,如横向振幅过大、冲击振动加剧等,严重影响了铁路桥梁的安全运营性能。以朔黄铁路双柱式桥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重点研究不同荷载类型和不同行车速度作用下墩顶横向振幅的变化规律和桥墩的自振频率特性,结合加固后双柱式桥墩运营性能试验,研究其加固效果,为重载铁路双柱式桥墩的维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铁路高墩桥梁的换架施工技术难题,提出了采用桥上运换架一体机进行桥梁换架施工作业的新方法,并就该方法的技术难点、技术方案、作业程序、适用条件和技术特点等进行了阐述。通过此项技术方案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既有铁路桥涵重载改造过程中的技术攻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阿喀高速公路部分路基处于湿陷性粉土地段,对于此路段采用冲击碾压的施工方法,可提高路基的压实度、整体性和承载力,有效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简述了冲击碾压施工方法的特点,重点介绍该段路基试验段冲击碾压的工艺流程、关键技术、试验效果及施工注意事项,为指导该路段全面施工提供依据,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在带来运输效益的同时,由于其高压、强电磁辐射的特点也给电气化铁路附近的军用油仓库带来了巨大的危险隐患。分别从军专线电气化、正线电气化、军专线长度及位置、大地导电率、钢轨对地电位差六方面分析了电气化对油库安全的影响。为做好油库电气化工程防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接运营高铁基坑开挖工程,对高铁路基及桥梁产生的附加位移,易引起路桥差异沉降的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到高铁的安全运营。针对如何控制路桥沉降及路桥差异沉降问题,结合天津武清翠亨路近接高铁顶进铁路立交桥工程,提出了深大基坑“分段开挖、上下分层、同层分片、逐片推进”的开挖方法。并通过PLAX—IS^3D有限元模型及实际开挖试验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及适用性。数值计算及施工实践显示:该方法在近接高铁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能取得良好效果,为其他类似工程施工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