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市暴雨强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兰州市暴雨强度与降雨历时的关系特点,确定了暴雨强度公式的形式,经编制计算机程序利用优选回归分析法寻优确定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并推导出兰州市暴雨强度的总公式,经误差分析,以指数分布为基础制定的暴雨总公式要优于P-Ⅲ型分布。因此,在找到好的求解Cs的方法之前,进行指数分布与P-Ⅲ型分布的比较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的快速通用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制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时,频率分布曲线常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而该曲线的快速通用算法一直是难点问题,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各种算法都有一定的缺陷性,因此,为皮尔逊-Ⅲ型分布在编制暴雨强度公式中的应用带来困难,为此,通过数学表达式的变换,将皮尔逊-Ⅲ型分布转换为不完全Γ函数,并给出其快速通用的算模型,通过算法对比和实践验证,该模型具有算法简单,求解灵活,通用性强,收敛速度较快,计算精度较高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市暴雨历时短,重现期低的特征,结合兰州市近40年来自记录降水资料,探讨了在城市暴雨强度计算过程中的几种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在以频率指数分布线和超定非线性电算解法的基础上,推求了兰州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并为兰州市政工程和城水排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车头时距混合分布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描述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基于二分车头时距的基本思想,将行驶车辆状态分为跟驰状态和自由流状态,在分析其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同时描述这两类状态对应的车头时距分布特性的混合分布模型.应用实测数据,通过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确定模型的相关参数,并结合参数取值分析了路段上、下游和不同车道内车辆行驶统计特征的差异性,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分布模型在实验路段各处均可通过卡方检验;与负指数分布、爱尔朗分布和M3分布相比,混合分布模型对车头时距分布情况的拟合精度平均提高10%以上,且对快速路入口匝道通行能力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能力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停车资源共享理念出发,研究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实施停车泊位共享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了居住区的泊位空闲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停车泊位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参数的取值、分布规律进行了拟合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相邻两车进出泊位平均用时为62.6 s.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居住区泊位空闲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共享车辆停放时间服从Gamma分布.为保证模型实用性,给出了泊位状态参数.Gamma分布形状参数、标度参数的参考数据.算例估算结果表明:居住区停车泊位共享能够为毗邻建筑提供相当于居住区泊位55%左右的停车泊位资源.  相似文献   

6.
内燃机连杆设计计算的若干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多种连杆大量计算的基础上,总结了连杆设计的经验,指出连杆大端对称于中心线的两侧刚度分布均匀,是保证其应力分布均匀的前提,是连杆合理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文中提出,为了保证精度,连杆计算应采用多体接触模型,并对影响计算精度的各种因素做了分析。讨论了螺栓位置和预紧力应如何选取以及齿形制造误差对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滑坡体自身抗剪强度以及降雨。采用两剖面联立反算方法获得了滑带以及滑坡体抗剪参数。使用简化模型计算了暴雨条件下降水入渗最大深度。在以上两条件下计算开挖边坡稳定性及滑坡推力。针对计算结果提出改线绕避及抗滑桩预支护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8.
结构力学课程是一门应用面广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作为一门老课程,经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材体系、固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力学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引入瞩目的成果。尤其是实现了计算手段由手算向电算的革命性转变,结构力学在大型复杂结构系统的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动力分析、随机振动、概率强度与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枯水频率分析的研究进展,结合枯水频率分析的特点,以南运河系清漳河刘家庄水文站的枯水径流系列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新的模型--邵氏扩展3参数BurrⅢ型分布,并与皮尔逊Ⅲ型(P3)模型进行比较.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皮尔逊Ⅲ型拟合和预测效果都比较好.特别是在处理频率曲线尾部出现水平以及较高保证率下设计值小于零的问题上,要优于P3分布.并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为枯水频率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枯水频率分析的研究进展,结合枯水频率分析的特点,以南运河系清漳河刘家庄水文站的枯水径流系列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新的模型——邵氏扩展3参数BurrⅢ型分布,并与皮尔逊Ⅲ型(P3)模型进行比较.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皮尔逊Ⅲ型拟合和预测效果都比较好.特别是在处理频率曲线尾部出现水平以及较高保证率下设计值小于零的问题上,要优于P3分布.并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为枯水频率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准确地对机动车排放污染进行量化评估是机动车排放控制策略制定的前提. 为提高模型计算精度,提出低速行驶比例的概念,用于描述车辆在路段上行驶时瞬时速度的分布特征. 在传统的VSP分布排放模型的基础上,纳入更多的中观影响因素,包括路段平均速度、路段长度、道路等级和低速行驶比例,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中观排放模型. 经比对,所建排放模型相对于传统VSP分布排放模型精度更高. 所建模型考虑的新增影响因素均较易获得,故可应用于城市大规模交通路网的排放计算,对提高城市路网排放计算精度,辅助机动车排放控制策略制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M估计和MD估计的混合方法,解决洪水频率计算中常用的PearsonⅢ型分布参数的稳健估计问题,使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具有抗干扰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其稳健性很好,所得估计量具有较优的统计性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小扭弯比情况下箱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板-桁模型计算方法,按照力的平衡,变形协调材料本构关系等,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程,并编制了全过程分析了电算程序。通过对试验资料的验证,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交通行为模型广泛应用于城市出行需求分析等领域。传统行为模型的参数设置通常依赖经验判断,模型预测精度缺乏大样本验证手段。本文以重庆市解放碑-观音桥组团通道出行行为为研究对象,融合手机信令数据、AFC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构建随机参数分别为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 γ 分布的混合Logit模型,将手机信令数据与AFC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分担率标杆数据进行模型精度对比,其识别的组团间全天轨道出行分担率为37.13%,当混合Logit随机参数为正态分布时,模型预测的分担率为39.5%,预测精度最高。研究表明,利用手机信令数据等多源数据分析校验传统行为模型精度,定量分析并优选最佳的参数分布形式具有实际意义,能够对提高传统行为模型的预测精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北京城市网络交通流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混合流量模型,通过三类交通流量的组合得出:M型日均流量、振荡幅值符合时变Super-Gaussian分布的分形随机波动和到达率符合Poisson分布的流量"尖峰",以此来描述实际的交通流.通过该模型得出北京市交通流数据的去日平均概要曲线,对去日概要曲线进行离差统计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际观察的交通流"尖峰"现象,这种现象和Internet通讯流的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对交通流"尖峰"的到达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尖峰"到达时间间隔呈负指数分布,并且这种随机波动具有与高速公路交通流相似的多分形特性.对交通流"尖峰"的认识和其到达率的结论对于进一步理解城市交通流复杂现象的起因和特性,提高交通流预测和仿真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及其在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头时距是交通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交通流的重要特性之一.国内外对车头时距的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观测,并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车头时距的分布模型.本文对各种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在交通流理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讨论了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然后,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实测的车头时距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在小交通流量(小于500veh/h)时车头时距符合移位负指数分布;阻车时产生的交通流量(大于600veh/h)时车头时距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该结果能为进一步研究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将车头时距经速度转化成车头间距,并利用实测流量进行饱和度的计算,进而对车头间距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不同交通流状态下车头间距的分布特性.自由流阶段车头间距分布是属于负指数分布,稳定流开始车头间距属于移位负指数分布,至稳定流后期车头间距分布只有部分属于移位负指数分布,r值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会缩小;在稳定流后期(0.53~0.63)和不稳定流(0.64-1)一般采用爱尔朗分布拟合.  相似文献   

18.
应力-强度相关性干涉的静态和动态可靠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机械零件可靠度计算中的应力-强度相关性干涉问题,根据两者负相关结构,运用Copula函数的相关性理论,建立了静态和动态应力-强度相关性干涉模型.根据综合应力和综合强度各构建分量之间的正相关性,给出了确定其分布的算法和估计相关程度参数的方法.分析了相关程度参数的变化对相关性模型中Copula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零件的可靠度随相关程度参数动态连续变化,下界与应力-强度完全负相关对应,上界与应力-强度独立对应.在算例条件下,传统独立模型比静态应力-强度相关性干涉模型计算的可靠度偏高2.18%.  相似文献   

19.
准确地对机动车排放污染进行量化评估是机动车排放控制策略制定的前提. 为提高模型计算精度,提出低速行驶比例的概念,用于描述车辆在路段上行驶时瞬时速度的分布特征. 在传统的VSP分布排放模型的基础上,纳入更多的中观影响因素,包括路段平均速度、路段长度、道路等级和低速行驶比例,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中观排放模型. 经比对,所建排放模型相对于传统VSP分布排放模型精度更高. 所建模型考虑的新增影响因素均较易获得,故可应用于城市大规模交通路网的排放计算,对提高城市路网排放计算精度,辅助机动车排放控制策略制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充分考虑了吊车荷载的随机位置和多台吊车组合情况,采用Monte-Carlo方法分析了吊车荷载效应的分布及其统计参数,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