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劣五类河道水体容纳的污染物严重超过自净能力,自身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呈现发黑发臭现象,通过内源处理、外源拦截、河道强化处理、原位生态修复等生态措施消除劣Ⅴ类水体,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相似文献   

2.
刘国宝  朱浩 《水运工程》2002,(S1):25-30
针对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岸线岸滩侵蚀及人为影响、河口海域淤塞污染和水体底质环境恶化、陆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通过对渤海区域海岸整治修复工程的实践,采用归纳总结分析方法,提出适用于类似工程的海岸生态修复理念、前期工作思路、修复工程措施及预期修复效果。得出如下结论:可以通过拆除构筑物、清淤、潮沟疏通、植被恢复、岸线修复等措施,达到恢复海岸类型、治理污染、修复湿地生态、增强区域水动力环境的目的,进而实现修复滨海湿地和岸线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马幸  耿川  宋成涛  张聪 《水运工程》2018,(8):214-218
针对沙河水体污染的问题,对沙河周边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污染源为沿岸24个排水口、污水处理厂尾水、地表径流及污染底泥释放。结合沙河污染物的分布特点,提出通过控源截污、提标治污、内源清除、生态修复、引水补清等措施削减污染负荷,修复水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实施后沙河水体近期消除黑臭,远期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刘国宝  朱浩 《水运工程》2022,(S1):25-30
针对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岸线岸滩侵蚀及人为影响、河口海域淤塞污染和水体底质环境恶化、陆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通过对渤海区域海岸整治修复工程的实践,采用归纳总结分析方法,提出适用于类似工程的海岸生态修复理念、前期工作思路、修复工程措施及预期修复效果。得出如下结论:可以通过拆除构筑物、清淤、潮沟疏通、植被恢复、岸线修复等措施,达到恢复海岸类型、治理污染、修复湿地生态、增强区域水动力环境的目的,进而实现修复滨海湿地和岸线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天津典型湿地地表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以天津典型湿地即七里海、北大港、团泊洼和大黄堡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监测结果,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4个湿地水质的pH、As、Cd、Pb浓度较低,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标准要求;除团泊洼外,其他湿地水体的铬浓度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而COD、总氮、总磷和汞浓度含量较高,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湿地外围河流如七里海湿地的潮白新河,团泊洼湿地的独流咸河与大邱庄排污河,北大港窑地桥污水河等多为排污河,水质很差,这些外围河流对湿地的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舟山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生态不断恶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形势日趋严重的问题,以舟山城北水库水源地保护治理技术方案研究为例,综合分析了城北水库水源地的水质情况及其污染源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保护技术措施,包括水库底泥清淤、库区生态修复治理和入库河道整治等措施,预测可使得水库水质全面达到Ⅲ类标准的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从而有效提高水源地供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河道呈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结合国内外河道治理工程及治理技术的经验,对控源截污、水质净化、水动力改善及生态修复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进展加以总结,并提出黑臭河道治理需根据黑臭成因、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在治理思路上,实现由"重技术投入、重末端治理"向"技术与机制建设并重、末端治理与源头治理共举"的转变,以期为我国城市河道污染深化治理及水环境质量提升和功能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河道治理技术往往偏重防洪而忽视生态修复,导致河道生态系统污染严重,因此本文研究基于水生态修复方法的河道治理技术。依托某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中的河道,采用水生态修复的物理法进行河道治理,首先要计算出河道的需氧量,其次选择膜片振动式微孔曝气器作为充氧设备,将氧气注入河道水体内部,完成河道治理,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河道治理后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51.98%,证实了曝气充氧技术对河道水体生态环境具有明显有效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底泥生态清淤是削减内源污染物、治理黑臭水体、提升水质的重要措施,但传统清淤刀具会造成底泥污染源的扩散和二次污染,影响清淤效果。天航局研发出一款新型的螺旋式机具,通过分析该机具的工作原理及生产能力、横移速度、泥浆吸入浓度等疏浚参数,使用CFD仿真技术对不同工况下机具的水动力特点进行研究,发现采用螺旋切削和输送能够获得较高浓度的泥浆,较小的螺距参数有助于吸入更多泥浆,并能减少底泥扰动,从而证实该机具具有良好的疏浚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前海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表层底质污染严重、低潮时有大片泥质岸滩出露、近岸海域水体劣于Ⅳ类海水标准以致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前海景观的问题,通过对湾区水动力、泥沙冲淤、水体交换、水环境容量、污染疏浚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进行研究,提出生态环保的整治方案。工程的实施改善了湾区水环境,保护和修复了海洋生态,对河道、湖湾治理、航道疏浚等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成成  李明 《水运工程》2020,(8):141-145
长江中下游航道治理中以软体排为主的护滩工程易造成滩面硬质化。为改善护滩工程区滩面生态环境,基于亲水植被的固土效应,结合新洲—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提出一种兼顾疏浚弃土利用与洲滩守护的生态航道建设技术。该技术利用疏浚弃土适当抬高洲滩滩面,并引入本土耐淹亲水植被,采用可降解、无污染的天然材料进行辅助固土防冲,确保先锋植被能够稳定发育至足够丰度,进而实现滩体稳定。  相似文献   

12.
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有利于协调生态保护和航道工程的关系。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是水运行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谋求航道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从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理论框架出发,系统论述国内外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的相关理念、技术和发展前沿,总结了我国内河生态航道的成绩和不足。结合国内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现状,提出下一步需要重点开展生态航道架构及评价方法、生态修复、生态航道影响与效应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等为背景,结合建设“生态城”的理念,探讨如何为现阶段的港口环境保护规划逐步补充港口生态规划;讨论式地提出“生态港”的界定,并结合国内外港口实例和港口生态分析,提出“生态港”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等为背景,结合建设"生态城"的理念,探讨如何为现阶段的港口环境保护规划逐步补充港口生态规划;讨论式地提出"生态港"的界定,并结合国内外港口实例和港口生态分析,提出"生态港"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简震  蒙富康 《水运工程》2021,(12):73-78
针对犍为航电枢纽仿生态鱼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渠道坡面开挖干扰大、密实度难以保证、渠道防渗土工膜连接困难、仿生态鱼道路线无规则变化、边坡开挖测量放线工作繁琐等问题,进行仿生态鱼道施工技术研究。首先通过鱼道模型试验和鱼类生态学试验验证仿生态鱼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再结合仿生态鱼道的特点,研究鱼道渠道体型、鱼道柔性防渗、鱼道坡面碾压等,保证鱼道施工质量和结构的稳定。对鱼道池室流态及过鱼控制断面最大流速进行分析,提出鱼道曲线及隔板透水率等对流速的影响,合理设置休息池,保证目标鱼类顺利通过鱼道;采用当地天然建筑材料,构建出鱼类天然洄游的通道,使之符合生态学原理,满足生态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内外生态港口发展历史和实践,提出生态型港口规划的愿景、原则,结合传统港口规划理念,分析生态型港口规划技术路线,丰富了港口规划体系。并以大连港太平湾港区规划为例,提出生态型港口规划概念性方案,明确了港口开发建设与生态要素协同发展的规划理念,为我国探索生态型港口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水道港口》2017,(6):632-638
过度的开发利用水陆资源使得原有河流、湖周、水库和海岸滨岸带坡受到破坏,传统的硬化护岸极大的损害了滨岸带的生态功能,滨岸带生态工程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亲睐。通过对滨岸带生态护岸的认识,护岸植物设计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芦苇的湿地价值、净化水质、改良土壤及保持水土等的探索,为芦苇在生态护岸工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并进一步分析了滨岸带生态护岸工程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态护岸通水孔无统一设计标准的问题,进行了生态护岸通水孔参数设计方法的研究。以波能分布为切入点,推导了生态护岸通水孔后波高的计算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工程应用的简化。提出生态护岸通水孔参数的设计方法,并进行工程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简化计算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需要,可为类似工程中通水孔的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黄小鹏  谢军 《水运工程》2017,(11):109-113
针对现今河道整治中常用的护岸材料材质硬化、基本功能单一、生态和环保效益差等问题,对生态护岸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河道整治中常用传统护岸和新型生态护岸的类型、特征和功能,总结得出:生态护岸除了具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基本功能外,还具备生态、环保、休闲、娱乐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阐述港口群生态建设的内涵,分析其典型特征,提出港口群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应采用这样的方案:通过调研港口群区域的具体生态环境状况而进行前期的全面规划与设计、中期的建设实施和后期的运营维护与修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