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机械式前轮主动转向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高晓杰  余卓平  张立军  蒋励 《汽车工程》2006,28(10):918-921,932
以宝马轿车上选装的主动转向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双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及工作模式,以及该系统可变传动比、稳定车辆等功能的实现原理和系统安全性设计。指出通过与其他动力学控制系统一起实现底盘一体化集成控制将是主动转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介绍两种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车辆动力学控制的角度,详细总结和分析了各种用于主动前轮转向的控制方法,包括横摆角速度控制、D*控制、侧倾稳定性控制和变转向传动比控制等。并指出在未来的主动前轮转向控制研究中,集成控制将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主动前轮转向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动前轮转向系统提供的独立于驾驶员的转向干预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文中介绍了横摆角速度反馈和横摆角速度与侧偏角联合反馈的稳定性控制算法;阐述了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分别与几种动力学控制系统实行集成控制的方法.最后在结论中指出底盘一体化控制将是主动转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智能安全车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并针对有应用前景的智能安全车辆技术如: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主动纵向避撞系统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逐一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系统功能的定义和实现原理,指出了关键核心技术和实现难点所在。为我国开展实施智能安全车辆技术提出了建议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线控转向是一种先进的转向技术,介绍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线控转向技术在工程车辆领域的研究热点,展望了线控转向技术在工程车辆领域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线控转向是一种先进的转向技术。文中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以及线控转向技术在双前桥车辆领域的研究热点。展望了线控转向技术在双前桥车辆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第二代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tinental Teves公司的第二代ESP系统在原有ESP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主动转向技术,不仅提高了行驶安全性,而且还开启了驾驶舒适性的新纪元。系统使车辆在极限工况下更易操纵,并且在驾驶上更具有灵活性。通过引入状态估计器、协调控制算法等技术实现了底盘集成控制,指出了未来电控底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云杰 《上海汽车》2005,(12):30-32
Continental Teves公司的第二代ESP系统在原有ESP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主动转向技术,不仅提高了行驶安全性,而且还开启了驾驶舒适性的新纪元.系统使车辆在极限工况下更易操纵,并且在驾驶上更具有灵活性.通过引入状态估计器、协调控制算法等技术实现了底盘集成控制,指出了未来电控底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后桥主动转向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在8X8重型高机动车辆上的应用情况,对整车性能的提升.经过整车计算,该系统符合全轮转向技术指标,达到车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汽车线控驱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飞速发展为进一步改善车辆动力学特性及提高主动安全性提供了有效途径,如已经广泛应用的各种底盘控制技术。综述了汽车线控驱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着重介绍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油门等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讨论了线控驱动的集成化和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线控转向( Steer-By-Wire,SBW)系统,指通过通讯网络连接各部件的控制系统,取消了传统的机械式转向装置,转向器与转向柱间无机械连接。该系统转动效率高,响应时间快,降低车辆底盘开发成本,改善车辆驾驶特性,并且利于环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汽车碰撞安全性和整车主动安全性等。主要研究了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对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马扎根 《汽车技术》1996,(3):4-13,26
随着汽车车速的提高,对汽车行车的主动安全性、转向舒适性和转向精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现代转向技术的最新发展,普提高汽车行吮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性,今后的转向器不但应具有变传动比,而且传动比还应随车而变化。在结构上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scope and the methodologies for enhancing active safety of road vehicles by sens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statistical data of traffic accidents in Japan, and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ive recorder for accident/incident survey and analysis. Based on vehicle dynamics data, the algorithm of the drive recorder for capturing near-miss incident data is introduced.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reviews control problems of vehicle dynamics on micro-scale electric vehicles for enhancing vehicle dynamics and driving assistance function. In particular, the direct yaw moment control using in-wheel-motors and the active front steering control algorithm are described. The third part of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adapted to driver characteristics and traffic situations. This part mainly describes an adaptive system, which adjusts the assisting manoeuvre depending on individual driver behaviour and situation, and som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using the active interface vehicle and driving simulator. Finally, some perspectives and new challeng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vehicle control technology are mentioned.  相似文献   

1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涛  陈慧  余卓平  李莉 《汽车工程》2006,28(12):1125-1128,1061
针对配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车辆低速时回正性差,而中高速时又容易出现回正超调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功能原理为理论基础,可以随车速和转向盘转角的不同而调整回正力矩或阻尼力矩的大小。实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改善车辆低速时的回正性,抑制车辆中高速时的回正超调现象,并且在施加了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后,驾驶员的操纵手感没有受到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胡欢 《天津汽车》2009,(12):49-51
现在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陛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传统的转向系统无法满足低速时的灵活性与高速时的稳定性要求,可变转向比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文章介绍了当前应用和开发的可变转向比转向系统,指出该系统使汽车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可变转向比技术是未来转向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of the steering systems in general is active steering systems like active front steering and steer-by-wire 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functional possibilities in application of active steering systems are explored. A new approach and additional functionalities are presented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to the active steering systems without additional hardware such as new sensors and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Commercial active steering systems are controlling the steering angle depending on the driving situation only. This paper introduce methods for enhancing active steering system functionalities depending not only on the driving situation but also vehicle parameters like vehicle mass, tyre and road condition. In this regard, adaptation of the steering ratio as a function of above mentioned vehicle parameters is presented with examples. With some selected vehicle parameter changes, the reduction of the undesired influences on vehicle dynamics of these parameter changes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eoretically with simulations and with real-time driving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汽车转向器齿杆硬度全自动测试分选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基于里氏硬度测试原理,综合采用微机测试技术、步进电机驱动技术及气动技术的复杂系统,解决了齿杆硬度在线自动测试分选的难题。文章详细介绍了该系统中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整体控制流程、齿杆的位置检测和运动控制、测试装置的动作控制,并探讨了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控制系统在主机统一控制下工作,工作流程的变化及时间分配的变化均可通过修改软件实现,便于调试、维修及扩充测试品种。  相似文献   

18.
文章出于深层分析智能汽车辅助驾驶技术的考虑,从其概念分析入手,并对其自适应巡航及车道保持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刻分析,随后对其包括执行控制以及电机转向结构在内的执行系统做出剖析,并在全面分析智能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设置意义的前提下,对智能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以肯定的是,智能汽车发展至今,机器学习发展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加强技术的研发,先从提升智能汽车辅助驾驶技术为着手点,逐渐令大众认可这种技术,把研究做得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