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电机产生助力力矩帮助转向。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该系统结构简单,灵活性大,能较好地满足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本文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其动力特性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糊PD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D控制的EPS比传统PD控制具有更好的助力特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电机产生助力力矩帮助转向。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该系统结构简单,灵活性大,能较好地满足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本文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其动力特性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糊PD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D控制的EPS比传统PD控制具有更好的助力特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力学模型,结合经典控制理论,分析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对系统助力特性的影响,以ITAE指标为目标函数,采用单纯性法对系统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对优化前后结果进行仿真分析,系统时间响应和频率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ARM控制的电动液压转向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动液压转向(EPHS)系统能克服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助力大小不可调节的缺陷,且其助力较大,因此适用于大中型汽车的转向系统。通过研究EPHS系统的助力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控制系统。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信号由ARM微处理器进行运算处理,输出PWM占空比来控制直流电机,以控制助力大小。试验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车辆在不同车速下获得不同助力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围绕助力特性、电动机及扭矩传感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的匹配设计问题。通过分析典型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的特点,指出助力特性与车型的匹配原则;针对电动机的布置位置与特性参数,讨论电动机的匹配问题;对扭矩传感器着重分析其类型与参数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并举例说明电动助力转向的匹配设计过程,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总体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汽车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EPS)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EPS系统核心控制内容和控制算法,包括助力控制、阻尼控制和回正控制,以及故障诊断控制,对直线型助力、折线型助力以及曲线型助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提出了系统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7.
助力性能是评价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助力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转向操作的安全性。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为控制系统设计目标,将经典控制理论的PID控制与虚拟样机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创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机电一体化仿真模型。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所设计的PID控制算法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仿真结果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要求,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建立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转向系统的助力控制、阻尼控制和回正控制进行分析研究。策略中主要采用PID控制方法,首先进行控制器目标电流的确定和补偿,然后对模型的电流进行仿真和验证,结果表明,此控制策略的增加转向系统的轻便性和路感。  相似文献   

9.
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计算和分析了该系统的频域和时域响应特性。采用比例加微分控制方法,可获得理想的助力特性,并能避免并振峰的出现;单纯的比例控制却不能满足这两点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电动转向系统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电动转向系统的动态模型,应用控制理论,分析了该系统动态特性中的助力特性、随从特性、转向路感以及系统稳定所需的条件,讨论了主要参数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动态特性分析及参数讨论对该系统的工程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