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是港口建设的规定程序之一,针对当前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与复相关系数赋权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分析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指标因子的基础上,对分组后的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赋权和复相关赋权,建立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评价各港口水域的通航安全性。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评价指标过多和评价指标权重难确定等问题,而且能避免传统因子分析法存在的不足,较客观地反映各因素对港口水域评价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通航水域航行安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通航水域船舶航行安全性进行定量的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我国主要港口通航水域的安全评价模型.根据当前影响通航水域船舶航行安全的11类主要因素建立综合评价集.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此模型对我国10个主要港口水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刘振东  刘敬贤  晏林 《船海工程》2012,41(2):126-129
通过构建天津港复式航道通航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复式航道通航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天津港复式航道进行通航安全综合评价,为天津港港口营运与管理、海事监管与通航秩序维护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西"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交通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三都澳港口码头陆续扩建,船舶通航密度进一步增大,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有必要进行船舶通航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分析城澳港区水域通航环境的特点,确定安全评价的指标,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风险评价,得出"一般影响"等级的评价结果,最后提出改善通航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港口通航环境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焱  郑宝友  陈汉宝 《水道港口》2007,28(5):342-347
港口通航环境是发展航运所依托的重要资源之一。为了预防和减少海难事故的发生,降低港口船舶航行的危险程度,除了提高操船者的素质、船舶性能,还需要改善船舶通航环境。从水文气象因素、港口条件因素、航道条件因素、交通因素、水上水下施工作业5个方面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港口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改善通航环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水文气象因素、港口条件因素、航道条件因素、交通因素、水上水下施工作业5个方面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港口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改善通航环境的治理对策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港口船舶通航能力估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由于港口船舶通航能力与多种因素直接或者间接相关,使得港口船舶通航能力不仅具有固定的变化趋势,同时具有随机的变化趋势。为了更好地描述港口船舶通航能力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基于灰色模型的港口船舶通航能力估计方法。对国内当前港口船舶通航能力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不同港口船舶通航能力估计方法的局限性。收集港口船舶通航能力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模型从相关数据中发现港口船舶通航能力变化特点,建立港口船舶通航能力估计模型,并引入神经网络对港口船舶通航能力估计误差进行修正。最后,进行了港口船舶通航能力估计性能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准确拟合港口船舶通航能力变化趋势,港口船舶通航能力估计精度达到90%以上,在相同条件下,估计效果要优于当前经典港口船舶通航能力估计方法,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双向通航港口船舶调度的安全性和调度效率,研究双向通航港口船舶调度优化模型和算法。考虑船舶属性和船舶交通状况等因素,基于船舶调度安全性、连续性和高效性要求,建立以单向/双向通航模式转换、航道与泊位协调和安全性为约束的双向通航港口船舶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双向通航港口船舶调度多目标遗传算法获取最佳调度方案。对试验所求的调度方案进行一般性安全检验、双向通航安全检验和双向通航与单向通航转换安全性检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双向通航港口船舶调度优化模型与算法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获取船舶调度方案,提高双向通航港口船舶调度效率。  相似文献   

9.
《航海》2015,(4)
针对滨州港水域现有自然和航行水域环境状况,综合考虑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指标及其危险程度,以模糊数学为工具,完成港口水域通航安全综合评价。为提高港口运营效率,适当增大港口交通流量,并据此对港口安全状态完成再次评价。为进一步提升港口安全,提出在港内建立2个候潮区,并由研究机构完成地质勘察。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滨州港交通流量并建立候潮区,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港口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港口水域通航环境危险度评估中现有评价等级标准过于僵化,未考虑指标元素模糊性、随机性以及权重确定过程中当前方法操作繁琐或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组合赋权的改进灰云聚类综合评价模型。基于港口水域通航危险度现有评价等级表构建灰云白化权等级标准值,利用云理论确定主观权重、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客观权重,结合加法集成原理构造组合权重,构建港口水域通航危险度的灰云白化权聚类评估模型。组合权重能够有效综合主客观权重信息;改进的灰云白化权模型能够解决评价指标亦此亦彼的"软"边缘性问题,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估的有效转换,能够有效淡化评价的主观性模糊性等因素。实例分析表明:构建的模型不仅可有效解决现有评价等级标准的主观性和边界指标模糊性、随机性等问题,还能够更客观地评价港口水域通航环境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1.
惠州港是我国原油、化工品船舶的重要港口,原油、化工品船舶的通航安全直接影响到港口的安全和发展。通过笔者对油船"探险家"轮进港靠泊惠州港9#泊位引航实践进行研究,探索船舶进港靠泊安全引航要点,分析了各个关键航路点的操作方法,以便为引航员、船舶驾驶员安全航行提供参考,保障港口水域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LNG船舶水上运输安全,提高LNG船舶通航环境风险评价的客观性,运用云模型对LNG船舶通航环境进行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定性与定量间的转换.结合Delphi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云权重与云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得到云图,进而分析LNG船舶通航环境中不同因素的风险等级,得到的评价结果为通航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减少评判过程中出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降低由主观臆断引起权重分配的不合理性,使评判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沿海港口工程建设中通航安全评估应用的需求,对采用航海模拟器进行港口工程评估应用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用模拟器进行通航评估的方法、步骤和内容,并通过一个港口码头通航评估的实际个例研究表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海监码头占用港口水域,将使附近水域的通航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投入运营后,船舶会受到自然条件、港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唐山海监基地为依托,对运营期的锚泊安全、航道通航安全、港池水域通航安全及自然环境对海监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海监船进出港的航法,可为类似通航安全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勇  李赞 《港口科技》2012,(8):10-13,21
综合安全评估(FSA)是一种结构化和系统性的分析方法。为确保港口水域通航安全,采用了该评估。综合地考虑影响安全的诸方面因素,通过对系统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提出合理全面并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发生、减少损失的措施。把综合安全评估(FSA)法的流程应用于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估中,为研究港口水域船舶通航安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江汉运河通航安全管理的新要求,对江汉运河通航现状分析提取通航安全影响因素,运用决策实验和评价实验室方法得到各指标权重,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求解得到江汉运河通航安全评价值,并针对江汉运河通航安全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上通航环境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迅 《中国水运》2002,(10):38-39
秦皇岛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重要港口城市和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营造一个畅通的海上通航环境是树立良好对外开放窗口形象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发展战略,对于促使秦皇岛市经济腾飞也不无裨益.但近年来,随着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进出港船舶达万余艘次,海上通航环境隐患日渐突出.分析通航环境特点,探讨治理对策,对于确保船舶安全进出港口、优化秦皇岛海上通航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航安全管理规划是通航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港口重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通航安全管理规划组织机构的整体分析,提出了通航安全管理规划的总体设计,着重介绍通航安全管理规划的方法论:船长-基于风险设计的船舶-通航基础设施环境-集成管理-复杂性五要素。从分析通航安全管理规划的流程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规划的复杂性研究框架。期望将通航安全管理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为解决多变、复杂的通航交通安全问题提供高层次的理论体系支撑。  相似文献   

19.
京唐港的迅猛发展使得其辖区船舶交通流不断增大,通航环境日趋复杂。及时对京唐港的海上通航安全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利于提高辖区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风险,促进港口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罗迅 《水运管理》2003,(2):30-31
秦皇岛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和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营造一个畅通的海上通航环境是其树立良好对外开放窗口形象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发展战略,对于促使秦皇岛市经济腾飞也不无裨益。但近年来,随着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进出港船舶达万余艘次,海上通航环境隐患日渐突出。分析通航环境特点,探讨治理对策,对于确保船舶安全进出港口,维护秦皇岛市海上通航环境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