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加才  李永伟 《中国水运》2014,(10):357-358
首先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某金矿尾矿坝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尾矿坝在正常和洪水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根据计算结果发现坝体稳定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采用有限元法对坝体的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坝体变形特征和稳定性系数,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郭沂林  刘建军 《中国水运》2010,(12):173-174
文中对玛纳斯河肯斯瓦特面板堆石坝的坝体分区及坝料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当地的天然建筑材料的情况及施工进度进行了坝体分区方案选择及坝料设计,在充分利用天然建筑材料的条件下,优化了坝体结构,同时满足坝体变形控制的要求,节约了工程投资,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某粘土心墙坝作为计算对象,坝体填料采用邓肯——张双曲线非线性模型,利用中点增量法计算了坝体在八级加载情况下的变位和应力值,结果表明:坝体竖向位移发生在坝体中部附近,应力分布在心墙两侧接近坝基的部分最大,坝体心墙拱效应明显等等。  相似文献   

4.
朱菲 《珠江水运》2008,(6):51-52
通过土工织物坝在贵州赤水河下游的成功应用,探索了土工织物坝在山区河流的施工流程和土工织物袋定位灌充及坝体护面两项关键技术工艺,为贵州山区航道大规模推广应用土工强物坝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鱼骨坝工程是鱼嘴工程中较为典型的布置形式。通过水槽概化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鱼骨坝周围水流的流速及紊动特性,对坝体周围河床的变形情况及坝体水毁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鱼骨坝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某粘土心墙坝作为计算对象,坝体填料采用邓肯——张双曲线非线性模型,利用中点增量法计算了坝体在八级加载情况下的变位和应力值,结果表明:坝体竖向位移发生在坝体中部附近,应力分布在心墙两侧接近坝基的部分最大,坝体心墙拱效应明显等等。  相似文献   

7.
文中首先介绍了潜坝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毁坏情况,对潜坝水流特性和潜坝坝后冲刷进行了物理模型实验,据此分析了坝体的水毁机理。通过总结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对工程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石坝中建设防渗墙后,墙身会对坝体的渗流场和应力场产生一定的隔断作用,从而改变了相应的渗流场和应 力场,对坝坡的整体稳定产生影响。依托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增建防渗墙前后的 上、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并引入计算收敛、土体位移、塑性贯通等3种失稳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坝坡的安全 系数。分析得出:建设防渗墙后,上游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有所降低,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增加,从而使得整个坝体的 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郭成  段亚辉 《中国水运》2009,(5):124-126
湘潭电厂灰坝已运行十余年,地质勘测查明坝体排水系统和棱体均已失效,且当年修建时采用了山坡上风化料筑坝,均匀性和质量较差,因此坝体渗漏严重。论文针对渗漏严重的2#副坝,运用有限单元法对灰坝进行了渗流场的分析计算,运用瑞典圆弧法和简化Bishop法对灰坝的渗透变形、边坡稳定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灰场2#副坝进行了安全评价,并提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加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GEO-SLOPE软件,分析了荆门热电厂瑞家冲灰库拦灰坝坝体的稳定性,首先利用GEO-SLOPE软件的seep/w模块,对正常运行和洪水运行时坝体的渗流情况作了分析,得到坝体内的浸润线,然后利用slope/w模块,耦合seep/w模块确定的浸润线位置,分析了坝体在正常运行和洪水运行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试验水槽内对群坝的流场进行了测验和分析。根据主槽中流速沿程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丁坝最佳间距的寻求原则,得出了丁坝的间距关系式,阐明了第一、二条丁坝间距最大,第二、三条丁坝间距最小,以后各丁坝间距界于上述两丁坝之间的变化规律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丁坝坝头处冲刷的问题,依托孟加拉国贾木纳河右岸丁坝防护项目,研究探讨了丁坝坝头处的冲刷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河流动力学基础理论,提出了丁坝坝头处的防护改进措施。采用原型观测方法,进行坝头处的有效防护研究,提出的方法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鱼骨坝工程是鱼嘴工程中较为典型的布置形式。通过结合水槽概化实验和二维水流数值计算成果,研究了鱼骨坝的水位、流速、流场和动水压强等水力特性,并对水毁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鱼骨坝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桩基对岸坡稳定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有桩岸坡的桩间距、桩边长、桩长等参数的变化对岸坡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岸坡和桩顶自由的条件,决定桩基对岸坡稳定作用效果的参数是桩边长(桩径)与桩间距的比值,即边距比(径距比),对特定的土层,存在一个边距比(径距比)值使桩基对岸坡稳定发挥最优作用;在桩尺寸和桩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增加嵌固土层内的桩长,并不能提高桩基对岸坡稳定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主动式钩连体作为国际上一种新型消能护滩结构,以其新颖的结构形式和良好的整体性及突出的消能效果,已经在荷兰等国得到了工程实际应用。利用钩连体模型试验研究其基本结构特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水动力特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惠来电厂护岸和灰堤原设计方案和修改方案中的防浪墙、护面块体以及垫层和护脚块石的稳定性、不同潮位时的越浪量以及防浪墙的波压力等进行了观测和测定,结果表明修改方案均解决了原设计方案中的不足,试验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穿越堤防时的堤顶面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隧道半径和隧道收敛率对堤顶面沉降的影响相对简单,而堤身弹性模量、隧道上覆土层厚度、隧道间距对堤顶面沉降的影响相对复杂;堤顶面沉降随隧道半径和隧道收敛率的增大而增大;隧道正上方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随堤身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隧道正上方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开始时都随着隧道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覆土厚度大于20 m之后堤顶面沉降减小幅度趋缓;在隧道间距小于10 m时两隧道之间的堤顶面沉降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而在两隧道间距大于10 m时堤顶面沉降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都和隧道间距呈S形关系。结果表明,当隧道穿越堤防时,可采取增大堤身弹性模量、减小隧道收缩率、采用适当的隧道半径、覆土厚度和间距来减小堤顶面沉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洪水过程水位变化对渗流及边坡稳定的影响问题,以菲律宾Kauswagan电站围堤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洪水过程数据的合理假定,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GeoStudio对工程东围堤进行洪水过程的渗流-稳定耦合模拟。根据模型静态的渗流分析,对堤身填筑材料进行验证及筛选;并通对洪水过程的动态渗流-稳定耦合模拟,得到洪水过程的堤身稳定性变化情况,对类似围堤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透水丁坝坝后回流区长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沿水深方向积分的平面二维水流运动方程组,在采用合理的假定条件下,推导出透水丁坝坝后回流区长度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透水丁坝坝后回流区长度不仅与坝长、水深、糙率、面积缩窄比、河宽缩窄比等因素有关,而且与丁坝本身的渗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以来长江宜宾—重庆段航道陆续按Ⅲ级航道标准进行了系统建设。建设过程中结合具体河势及碍航情况采取了单纯疏浚,顺坝与潜坝结合,疏浚配合丁坝、丁顺坝,疏浚、筑坝、护底配合等浅滩治理措施。结合实例对浅滩整治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