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地铁5号线地下线减振措施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满足沿途多处敏感点的环境振动要求,北京地铁5号线采用了多种减振措施.其中地下线在一般减振、较高减振和特殊减振要求的地段分别安装了普通扣件、Ⅲ型轨道减振器扣件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采用高灵敏度加速度传感器,对北京地铁5号线地下线一般减振、较高减振和特殊减振地段进行了现场测试.在时域和频域内,比较了各测试断面钢轨、道床和隧...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具有道岔和轨道接头多、曲线半径小、列车行车速度低等特点,其轨道结构的减振设计一般参照地铁正线,实际减振特性尚不明确。为掌握双层非线性扣件在车辆段内轨道道岔运用效果,对车辆段内减振道岔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论:(1)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能够减小钢轨传至扣件减振层以下的道床和盖板地面处振动,但扣件减振层以上的钢轨处振动显著增大;车速20 km/h时,辙叉处道床和盖板地面分别衰减6.6 dB和4.1 dB,钢轨处增大8.6 dB;(2)采用双层非线性扣件后,钢轨振动在大部分频段范围都增大,其中在10~20 Hz最为显著;道床在60~400 Hz之间衰减比较明显;盖板地面处衰减主要在20~60 Hz之间,但在5 Hz和10 Hz附近出现一定的放大;(3)减振道岔处钢轨-道床传递损失明显大于普通道岔,振动从钢轨传至道床处时,在1 000 Hz范围内都发生了衰减,其中在20 Hz以内衰减最为显著,衰减量在35 dB以上;(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铁道工程减振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3.
120 km/h地铁多种减振轨道结构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隧道内各种减振措施在地铁列车行车速度为120 km/h时的减振效果,以地铁现场测试为依托,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3种轨道结构各测试断面在行车速度为120 km/h下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DZⅢ-1型扣件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在各频段内对振动的衰减均有一定效果,隧道壁在低频范围内减振效果较好。梯形轨枕轨道结构轨枕至隧道壁间的振动衰减非常明显,约为50 dB。钢弹簧浮置板对振动的衰减主要在钢轨与浮置板之间完成,为50~80 dB。梯形轨枕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隧道壁主要响应频段内相对于DZⅢ-1型扣件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减振效果分别为22 dB和38 dB。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地铁常用减振型轨道结构由于采用不同的轨道横向限位方式,改变了钢轨的横向振动特性。为研究不同减振措施对钢轨横向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对国内某城市地铁2号线常用减振型轨道结构进行钢轨横向加速度导纳和横向振动沿纵向的衰减率的测试分析。研究结论:(1)在频率100 Hz以下,减振垫浮置板道床的非刚性横向支承使得钢轨横向加速度导纳幅值大于普通DZⅢ-1型扣件整体道床,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钢轨横向加速度导纳幅值在50 Hz以下大于DZⅢ-1型扣件整体道床;(2) GJ-Ⅲ型减振扣件的采用使得钢轨有着相对较低的横向弯曲共振频率,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和减振垫浮置板道床的水平限位方式减弱了浮置板与基底的横向耦合,改变了200 Hz以下钢轨横向振动沿纵向的衰减率;(3) GJ-Ⅲ型减振扣件使得钢轨横向衰减率在中心频率2 500 Hz以下均小于DZⅢ-1轨道,并维持在较小的范围内,不利于减小钢轨横向振动产生的声辐射;(4)本研究成果对目前常用减振型轨道结构中钢轨横向振动特性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等级复合减振预制道床的减振效果,以青岛新建地铁 4 号线张彭区间隧道段为研究对象, 测试 70 km/h 的速度下高、中等级复合减振垫预制道床轨道和普通道床轨道的振动及位移响应,通过引入铅锤 Z 振级分频振级均方根值及 Z 振级传递损失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对 2 种减振等级的复合减振垫预制 道床轨道和普通道床轨道的振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3 种不同减振类型道床轨道的隧道壁分频振级 均在 50~80 Hz 处达到最大,高等、中等减振道床与普通道床相比较,其减振效果(分频振级均方根差值平均值) 分别为 13.9 dB 和 8.5 dB;道床与隧道壁之间的 Z 振级传递损失值分别为 45.8 dB 和 35.1 dB;②高等、中等减振 道床以及普通道床在实际运营过车时,道床垂向位移分别为 2.298、0.265 和 0.058 mm,道床横向位移分别为 0.058、 0.025 和 0.019 mm。多等级减振通用预制道床对 20 Hz 以上振动减振效果明显,同时可根据不同需求自由选择和 更换减振等级,对减振通用预制道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涂勤明 《铁道建筑》2020,(5):135-138
对中等减振扣件轨道、梯形轨枕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普通整体道床轨道进行环境振动现场实测,对比分析地铁列车通过时不同轨道的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加速度(垂向、横向)及钢轨动态变形(垂向、横向).结果表明:4种类型轨道的钢轨振动加速度相差不大;中等减振扣件轨道的道床振动加速度小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另外2种减振轨道明显大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隧道壁振动加速度明显小于其他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最好;中等减振扣件轨道的钢轨动态变形明显大于其他轨道.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地铁隧道内浮置板轨道的实际减振效果,以我国某地铁线路的隧道段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普通道床轨道、重量级和中量级浮置板轨道产生的振动响应,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对各种轨道的振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Z振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轨道板和隧道壁的主要响应频段在80 Hz附近;重量级和中量级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振动响应有5.3 dB的差异;各减振断面的隧道壁振动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因地铁列车运行时钢轨产生的振动及其噪声辐射,研发一种改进型谐振式浮轨扣件系统,它充分利用其谐振质量及弹性元件的动力吸振和隔振特点,能有效地减少钢轨及道床的振动。介绍该系统试验中采用的轨道道床及钢轨的振动测试方法,以及在南京地铁1号线高架桥上分别采用DTVII2型扣件和谐振式浮轨扣件的轨道系统的减振效果。对比试验表明,谐振式浮轨扣件具有较好的吸收钢轨振动的能力,有很好的钢轨减振及道床隔振综合效果,就道床的振动水平而言,谐振式浮轨扣件道床相比DTVII2型扣件道床降低13dB左右,谐振式浮轨扣件的钢轨波磨也得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速下地铁多种轨道结构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地铁振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地铁中亦采用多种减振轨道结构型式用于减振。为详细评价各种减振轨道结构的减振效果,以地铁动力测试为依托,在频域内分析4种轨道结构各测试断面在不同时速下的振动特征。结果表明:对于长枕埋入式整体道床轨道而言,行车速度的增加对钢轨、道床、隧道竖向加速度低频范围内的影响较大,而在中高频影响较小。对于GJ-Ⅲ型中等减振扣件轨道,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GJ-Ⅲ型中等减振扣件轨道减振效果下降较明显。同时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橡胶隔振垫浮置板轨道仅对浮置板和隧道减振效果较稳定,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钢轨、浮置板及隧道减振效果都很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详细评价速度120 km/h地铁中梯形轨枕轨道的减振效果,通过对某地铁线路现场测试的方法,在时域和频域内对比分析梯形轨枕轨道较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梯形轨枕轨道从振动根源处就得到了有效的减振且减振的效果较好。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能有效减弱振动加速度从钢轨至道床的传播,但是从道床至隧道振动加速度的衰减效果要弱于梯形轨枕轨道。梯形轨枕轨道减振效果整体好于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且能有效地降低中高频段的噪声。  相似文献   

11.
张军 《铁道知识》2006,(1):24-25
石太铁路由石家庄至太原,始建于1907年,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虽然多次改建,已建成双线电气化铁路,但在铁路跨越式发燕尾服中能力已饱和,不能适应运量增长的需要,按《中长期铁路风规划》安排,铁道部决定率先修建石太客运专线,于2005年6月11日开工,计划工期4年建成。  相似文献   

12.
西安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5.5km,线路自西向东沿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布设,但在北大街站至朝阳门站的线路偏离了西安火车站这一大型客流集散点。结合西安地铁1号线沿线客流分布及城市规划等特点,着重对北大街站至朝阳门站的线路走向方案进行了论述。通过对线路是否经过西安火车站的优缺点分析,提出了推荐的线路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铁3号线支线与主线交叉重叠段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州地铁3号线支线与主线交叉重叠段的情况,讨论了位于下方的支线石体区间的不同断面支护方案和施工铺助措施,以及位于上方的主线林体区间施工时的爆破方案及实施爆破后的监测。两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均未出现险情,隧道变形和地面变形也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可为以后隧道交叉段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段是不可缺少的设施.车辆段出入段线与接轨等相关方案的设计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有着重要影响.结合无锡地铁4号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车辆段出入段线接轨宏观方案、出入段线入段方案、出入段线连接及接轨配线等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辆段出入段线接轨优化推荐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是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工程费用、方便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5.
广州地铁2号线试车线信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地铁2号线的专用试车线为例,分析其信号系统的设备概况、功能及特点,介绍各接口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以下简称“监控”)装备机车以后,机务行车险性及以上的事故很少发生。目前,机务的行车安全集中在“挤岔”、“脱线”和“撞车”的一般事故上,其根本原因是“监控”的控制没有形成闭环,有控制盲区。为此在无联锁道岔、无联锁线路上,在“监控”控制的盲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自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814公里,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自格尔木车站(海拔2828米)引出后,向南经西大滩、五道梁、沱沱河、雁石砰,翻越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072米)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途中在温泉至安多间穿越了134公里的唐古拉山无人区,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海拔3641米),全长1142公里,新线建筑长度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运营.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南京地铁8号线沧波门—古雄区段线路走向,结合既有宁芜铁路改线方案,提出利用既有宁芜铁路的两大系列6个方案,并详细论述了各方案的主要工程内容、投资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共线运营特点,分析了共线运营在行车组织上存在非共线段运能不足、共线段运营中断时运营调整难度大的问题。通过非共线段运能不足问题剖析和共线段运营线路中断处置原则分析,提出了进行线路拆分提升运能,以及在共线段中断时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案,并得出3、4号线各自独立运营需对配线进行改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襄渝线既有接触网分相绝缘器目前存在的缺陷及原因和提速后电力机车对分相绝缘器性能的新要求,并提出了对分相绝缘器进行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