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浅谈土工格栅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土工格栅在处理软土地基应用,阐述了土工格栅在加固软土地基中的作用机理和解析计算方法,并引入筋土作用系数的概念进行解析计算,并对影响其加筋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介于一般的换填法处理与深基础处理之间,是土工格栅应用于软基处理最理想的适用范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管桩+钢筋混凝土板复合地基、管桩+桩帽+土工格室复合地基、管桩+桩帽+土工格栅复合地基的受力和沉降控制效果,开展了3种复合地基处理深厚软土路基的现场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垫层条件下管桩复合地基受力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路堤荷载作用下,桩顶和桩间土应力由路基中心向路肩、坡脚处逐渐减少,土工格栅垫层时桩土应力比为2.47~5.42,土工格室垫层加固桩土应力比为2.30~6.25;钢筋混凝土板垫层时桩土应力比为8.05~14.81;随着路基填土荷载的增大,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拉力逐渐增大,路肩位置拉力最大,相同荷载作用下土工格室所受拉力大于土工格栅;3种复合地基加固措施中管桩+钢筋混凝土板对路基沉降的加固效果最好,稳定后地基面沉降分别为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桩网复合地基地基面沉降的68.46%和72.56%.   相似文献   

3.
土工格栅砂垫层与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独使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在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方面效果较差.通过模型试验对土工格栅加筋砂垫层 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弱地基进行了研究,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其承载机理和抗变形能力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砂垫层 碎石桩复合地基能大幅度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且桩顶布置的土工格栅加筋垫层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减少地基沉降量.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土工格栅及其加筋路堤结构及土格栅加筋路堤施工技术要点、压实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技术能够使地基表面的约束发生改变,可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土工格栅、格室加筋砂垫层大模型试验及抗变形能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土工格栅及土工格室加筋砂垫层处理松软地基进行了室内大模型试验,对其抗变形能力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试验及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垫层能够有效分散荷载,显著提高地基K30值,使地基下沉减少40%左右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分子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合成纤维新品种和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不断出现,如土工网、土工格栅、土工薄膜和土工席垫等。土工格栅就是一种以高强度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的片材.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经过挤板压延、冲孔、定向拉伸、冷却定型后形成的片网状结构物。土工格栅是一种合成纤维织物.它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能适应地基的变形.改善地基的性能,同时它具有较高的撕裂强度、顶破强度和冲破强度,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由于土工格栅的这些特点.土工格栅与土相互作用时.  相似文献   

7.
结合处理320国道软土地基的实际工程,提出用Netlon土工格栅碎石桩快速处理软土地基的新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对软基处理地段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8.
土工格栅、格室和筋砂垫层大模型试验及抗变形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工格栅及土工格室加筋砂垫层处理松软地基进行了室内大模型试验,对其抗变形能力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试验及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垫层能够有效分散载荷,显著提高地基K30值,使地基下沉减少40%左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黑龙江省呼绥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确定的原则,介绍了砂桩、粉喷桩、土工格栅加筋粒料垫层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加强竖向及横向支撑是处理好软土地基的技术关键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拓宽路堤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工作特性及其处理效果,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土水耦合单元模拟地基土,三维薄膜单元模拟土工格栅,并基于接触单元考虑桩土界面的状态非线性,从土拱效应、土工格栅的拉膜效应以及桩土作用等方面验证了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工作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最大拉力发生在原坡脚位置的桩帽边缘处,外侧桩帽边缘的格栅应力逐渐减小;桩承式加筋路堤可使地表不均匀沉降由50.0 cm减小为8.3 cm,超孔隙水压力由63.7 kPa下降为11.0 kPa,并避免了老路基顶面出现的反坡现象,但在老路基处仍出现了较大的地基沉降和超孔隙水压力,故应充分重视老路边坡位置的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桩网路堤各影响参数对其传力机制与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桩网路堤简化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桩网路堤进行参数分析. 首先,综合考虑路堤填土土拱效应、地基支承作用和土工格栅效应,采用抛物线方程描述土工格栅变形,推导得到了针对正方形布桩型式的桩网路堤的分析方法;其次,通过与现场试验和目前主流设计方法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结果可靠、计算过程简便;最后,采用该理论方法针对路堤高度、土工格栅刚度、地基软土厚度、软土模量对格栅张力、地基最大沉降和应力集中比的影响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非重复性二次方差分析对各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了量化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格栅张力与路堤填高、格栅刚度、地基软土厚度成正相关关系,与软土模量成负相关关系;地基沉降与路堤高度、软土厚度成正相关关系,与格栅刚度、地基软土模量成负相关关系;应力集中比与路堤高度、格栅刚度、地基软土厚度成正相关关系,与地基软土模量成负相关关系;降低地基软土厚度和增大软土模量是保证土工格栅正常工作情况下尽可能增大应力集中比的有效手段;缩小桩间距或采用大桩帽,其优化效果好于提高格栅抗拉刚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泥土桩联合土工格栅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介绍了该类型复合地基设计原理与施工工艺,然后开展现场试验,试验测试复合地基土体处理前后物理力学性质改变状况,以及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说明该地基加固技术处理软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因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导致的建筑物破坏,采用质地轻、整体性好、压缩特性好的格栅加筋新型土工合成材料作为软土地基的填料。通过FLAC3D建立的地基数值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对地基的沉降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型土工填料较砂土明显的降低了地基沉降量,土工格栅的间距s=0.8m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性能。研究成果为新型土工填料以后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设置桥头搭板和加铺土工格栅是处理桥头跳车的两种主要措施.当桥台台背填土的回弹模量提高后,所需桥头搭板长度可以减小甚至搭板完全取消,本文利用重庆梁(平)长(寿)高速公路土工格栅处治桥头跳车得到的有关地基模量提高的数据资料,借助有限元计算手段,计算地基模量、桥台高度与搭板长度之间关系,为桥头搭板的正确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台背加固后的桥头搭板长度数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桥头搭板和加铺土工格栅是处理桥头跳车的两种主要措施.当桥台台背填土的回弹模量提高后,所需桥头搭板长度可以减小甚至搭板完全取消,本文利用重庆梁(平)长(寿)高速公路土工格栅处治桥头跳车得到的有关地基模量提高的数据资料,借助有限元计算手段,计算地基模量、桥台高度与搭板长度之间关系,为桥头搭板的正确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320国道莲易公路一处沼泽地基的根本问题,提出了采用土工格栅钢筋碎石桩和土工格栅网加砂砾垫层的联合处理方法,介绍了这一方法的设计及实施的程序和作法。实践证明:该方法解决了加快沼泽地基排水固结沉降和提高沼泽地基的承载力这两上主要问题,施工工艺及所需机具设备比较简单,施工进展易保证,处治费用较低,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软土路基土工格栅加筋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土工格栅加筋对软土地基应力场和位移场分布的影响。从计算结果分析可知,土工格栅堤底加筋对约束浅部地基土水平位移有显著作用,使最大水平位移点移向地基深处,使堤趾水平位移大幅减小,同时对竖向沉降有一定的均衡作用,加筋增强了路堤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加筋前后地表最大水平位移点的移位,对路堤填筑施工监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型三向土工格栅在性能上相对于双向土工格栅的优越性。三向土工格栅不仅改进了肋条的截面和网孔的形状,而且增强了节点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三向土工格栅在三个方向上都具有很高的刚度,从而真正地做到接近各向同性材料,并能在360°范围内有效传递荷载。英国交通研究室的行车试验和英国建筑研究院的承载力试验分别证明了三向土工格栅在降低沉降量和增强承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最后展望了三向土工格栅将会在桩承式路堤加筋、地基加固、铺面工程、铁道道床加筋和加筋土陡边坡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当公路经过稻田湿地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土工格栅配合回填粒料处理稻田湿地,能有效减少清除、弃土、运输、换填等工作量,显著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荷载作用下城市高架路桥过渡段加筋路基沉降响应,采用FLAC3D 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桥头结构和加筋路基的分析模型,对比土工格栅位置、层数和模量对过渡段路面沉降的影响,分析加筋对桥头纵坡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工格栅铺设在路基与地基交界处对减小沉降的效果最好;随着格栅层数的增加,格栅对沉降的效果会减弱;随着格栅模量的增加,道路沉降有所减小;土工格栅对减小桥头纵坡、提高行车舒适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